01.18 汙染環境有罪,霧霾該治誰的罪?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的消息,2018年,我國公佈的汙染環境罪一審判決1200餘件,較2017年的1700餘件出現劇烈下降。

汙染環境有罪,霧霾該治誰的罪?

21世紀經濟報道的消息

造成汙染環境是會被定罪的,這個已為大眾所知,那麼問題來了,霧霾這種環境汙染,該治誰的罪,該定什麼樣的刑罰?

霧霾-治誰的罪?

根據已有的研究結果,造成霧霾根本原因在於當前汙染物排放總量還遠超環境容量。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為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6省市是我國重化產業最為集中的區域,以全國7.2%的國土面積,消耗了全國33%的煤炭,且鋼鐵、焦炭、電解鋁、平板玻璃產量均佔全國1/3以上。此外,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公路貨運量佔貨運總量的86.1%,柴油車汙染已經成為交通領域氮氧化物和顆粒物排放量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汙染環境有罪,霧霾該治誰的罪?

企業汙染排放

由此,要考慮給造成霧霾的行為定罪,需要重點關注超標超量排放汙染物的企業和汽車。

霧霾-定什麼樣的刑罰?

定罪得先取證。然而,對大氣汙染實施犯罪取證非常困難,因為汙染源排放到空氣以後流動性很大,而且很快被稀釋,因此打擊犯罪很難。不過,我們可以從另一方面著手取證:《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環境汙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16〕29號 )第一條第七點提到,重點排汙單位篡改、偽造自動監測數據或者干擾自動監測設施,排放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汙染物的行為屬於“嚴重汙染環境”。

在解決取證的問題後,我們來看看我國法律是如何處罰環境犯罪行為的。根據我國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的規定,違反國家規定,排放、傾倒或者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有害物質,嚴重汙染環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上述處罰主要針對企業,那汽車尾氣的超標排放怎麼解決?雖然不至於使用刑法,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機動車駕駛人駕駛排放檢驗不合格的機動車上道路行駛的,將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依法予以處罰。

汙染環境有罪,霧霾該治誰的罪?

汽車尾氣排放

我們已經有了較為完善的處罰汙染的法律法規,是否意味著我們能夠有效控制人為造成霧霾的出現?

很難!舉個例子,“要查處一個企業是否偷排超排,一般要經過縣委縣政府領導的批准。我們查處過幾家企業,但都是作出行政處罰,限期整改,沒有移送檢察機關。事實上,汙染環境罪的追訴標準之一是超標排放3倍以上,很多企業都達到這個標準了。”

這麼看來,治理霧霾,我們要做的工作還很多,要想短期內見效還是很有難度的。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