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有種貧窮,不是沒錢,而是沒福報

真正的貧窮,不是沒錢,而是沒福報!

▣ 來源丨京博國學(id:jingboguoxue)

前段時間,以707分考上北大的河北女孩王心怡一篇《感謝貧窮》讓無數人淚目。

一時之間,“貧窮”這個從古到今都沒有消失過的話題又被拋到臺前,遭無數人爭論。

有人認為貧窮對於人生是有價值的,它帶來的苦難可以磨練人;也有人認為“感謝貧窮”只是又是一碗聊慰的雞湯,貧窮自身並不值得讚美。

更有人往深層次去探討,真正的貧窮是怎麼樣的?僅僅是物質上的匱乏或者是精神上的缺失嗎?

沒錢,窮嗎?是窮,但也不窮。

精神空虛,窮嗎?是窮,其實也不窮。

真正的貧窮是沒福報,一是不思進取,二是咎由自取。

01

人要有福報,就不能人窮志短,不思進取

老祖宗說:“人窮志短”。

沒錢不一定窮,沒錢又不思進取才是真窮。

戰國縱橫家蘇秦出身於農民家庭,家裡很窮,但他卻志存高遠。

他讀書時,生活非常艱苦,餓極了就把自己的長髮剪去賣點錢,還常常幫人抄寫書簡,這樣既可以換飯吃,又在抄書簡的同時學到很多知識。

後來,蘇秦以為自己的學識已差不多了,就外出遊說。他想見周天子,卻沒人為他引薦;他見秦惠文王,卻得不到賞識。

蘇秦回到家裡,一副狼狽的樣子,一家人很不高興,都不理他,父母不與他說話,妻子坐在織機上只顧織布,看也不看他。他放下行李,又累又餓,求嫂嫂給他弄點飯吃,嫂嫂不僅不弄,還奚落他一頓。

在一家人的責怪下,蘇秦非常難過。他想:我就這麼沒出息嗎?出外遊說,宣傳我的主張,人家為什麼不接受呢?那一定是自己沒有把書讀透,沒有把道理講清楚。他感到很慚愧,但是他沒有灰心。他暗暗下決心,要把兵法研習好。

白天,他跟兄弟一起勞動,晚上就刻苦學習,直到深夜。夜深人靜時,他讀著讀著就疲倦了,總想睡覺,眼皮粘到一塊兒怎麼也睜不開。他氣極了,罵自己沒出息。於是想出了頭懸梁錐刺股的法子。

就這樣他苦苦地讀了一年多書,掌握了姜太公的兵法,還研究了各諸侯國的特點,以及它們之間的利益衝突,他又研究了諸侯的心理,以便於遊說他們的時候,自己的意見、主張能被採納。這時蘇秦覺得已有成功的條件,他再次離家,風塵僕僕地走上了遊說之路。

這次蘇秦獲得了很大的成功。

有種貧窮,不是沒錢,而是沒福報

蘇秦刺股

公元前333年,六國諸侯正式訂立合縱的盟約,大家一致推舉蘇秦為“縱約長”,把六國的相印都交給他,讓他專門管理聯盟的事。

受挫自省,不怨天尤人;刺股律己,終成大器。人生的福報,不是單純的等待能夠等來的。在逆境當中不斷磨礪留下的底氣,才會變成你時來運轉風雲際遇的福氣。

02

人要有福報,就不能虛耗光陰,咎由自取

法國著名思想家伏爾泰在他的中篇小說《查第格》中寫過這樣的一個謎語:

最長又最短的東西是什麼?

最快又最慢的東西是什麼?

貧窮在另外一個意義上是“沒有”。但就算我們真的一無所有,至少還擁有時間。

時間是人生最大的財富,它與生俱來,但常常不被人珍惜。

一個人如果虛耗光陰,那麼他的貧窮不是偶然,而是咎由自取。

有種貧窮,不是沒錢,而是沒福報

李時珍

西漢時的韓信“刺股驅倦”,夜以繼日,刻苦攻讀;唐代大文學家韓愈,“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明朝名醫李時珍,走遍天涯海角,經過不知多少磨難,花了27年工夫,三易其稿,寫出了《本草綱目》這部傳世之作,書中記載了1892種藥物,附藥方11096則,成為中華民族的寶貴醫學遺產。

一切在事業上有偉大成就的人,都與他們充分利用時間分不開。他們每個人無一例外地都有自己的一部奮鬥史。

《菜根譚》中有言:“天地有萬古,此身難再得;人生只有百年,此日最易過。”

時間是人生最大的資本,我們每個人生來都很富有,最大的天賜鴻福就是我們仍有時間,而如何利用好時間,才是我們“脫貧致富”的真正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