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整合資源創新模式提高公共法律服務效能

為加快推進富拉爾基區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12月12日市司法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張劍平,市司法局基層處處長黃德偉等3人一行到富拉爾基區督導檢查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工作。督導組認真查看了區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紅寶石公共法律服務站、崗西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燕北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區司法局局長劉海東做了工作彙報。

今年以來,富拉爾基區司法局積極採用“互聯網+法律服務”,組建全區公共法律服務三級體系+線上線下平臺,目前已初步搭建完成線下“1個區級中心、10個鄉鎮工作站、40個村級工作室”,線上律師、法律服務工作者坐診的法律服務工作微信群和“12348”熱線平臺。進一步健全律師、法律服務工作者值班接訪制度,實現法律諮詢專業化解答。推進法律援助便民利民措施,簡化審批程序,對社會救助對象和無固定生活來源的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以及申請支付勞動報酬、工傷賠償的農民工免於經濟審查。截至目前,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共開展接待日活動5次,人民調解員培訓會議5次,接待佳木斯學習參觀人員1次,辦理公證業務697件、法律援助4件,法律諮詢100餘次,登記在冊61件,人流量達1000餘次。

鄉(街)、村(居)工作站室的建設。隨著我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的正式成立,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日臻完善。今年4月,我局便攜手全區兩鄉八辦及下屬社區以司法所為依託在鄉鎮(街道)建立了10個服務站;依託調委會在村(居)建立了12個法律服務工作室。其中重點打造兩個示範化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分別杜達鄉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紅寶石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三個示範化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和平街道崗西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長青鄉海格村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燕北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同時建立了40個法律服務微信群,通過基層站(室)和手機微信平臺的建設讓轄區的群眾、企業足不出戶即可解決基本的法律問題,大大提升了司法行政部門服務群眾和企業的效率,進一步縮短服務群眾的距離。轄區有八千多居民成為微信平臺用戶,提供婚姻、繼承等方面的諮詢服務16例,開展法治宣傳活動3次,調解糾紛2起,公共法律服務實現了“由有向優”的轉變。

市司法局張劍平副局長充分肯定了我區在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所做的工作,尤其是其中的亮點做法和先進經驗,指出了體系建設存在的差距和問題,對加快推進體系建設。他指出公共法律體系建設是近三年來我市司法行政工作的重點內容,也是市司法局主抓力推的司法行政體制改革工作的重點內容之一,富區司法局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意義;要加大建設力度,優化服務質效,全面提高公共法律服務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