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以前是“養兒防老”,現在是“養老防兒”!

以前是“養兒防老”,現在是“養老防兒”!

01

前幾天看到一個視頻,一下子把我感動得熱淚盈框。

一位50多歲的大媽正在快餐店門口吃著別人剩下來的飯菜,有一位記者看到後,覺得這一位大媽怪可憐的,自己在買餐的時候,就順手多買了一份給她,然後和大媽坐在一塊吃。

在聊天的過程當中,記者才瞭解到雖然這一位大媽每月工資有兩千塊,但是要拿出1300元給兒子去還房貸,再加上每月的房租、水電400多元,自己每個月就只剩下200多元的生活費。

聽到這裡,我們也就不意外為什麼大媽要吃別人的剩飯剩菜了,她也是被生活逼得沒有辦法!

後來記者問了一句:兒子每月房貸是多少呢?要還多少年呢?

大媽回答道:房貸每個月是2200元,要還20年。

說著,她自己也是一臉的茫然!或許如果不是因為房貸,她早就可以在老家安度晚年了。

畢竟50多歲,還要在一線城市幹得最低端的活,去熬那看不到底的歲月,這對於漂泊半輩子的人來說,肯定是一種煎熬!

以前是“養兒防老”,現在是“養老防兒”!

02

看到這裡,我突然想前段時間有一位大爺,每天一大早就到菜市場那裡撿別人的“爛菜”。

對於別人嫌棄的菜,老人卻是撿得非常仔細,還小心翼翼地把那些菜心菜梗都紮好,放在自己的小藍子裡。

這一位大爺年輕時是在農村裡教書的,退休後每個月有800元的退休金。

但是2018年初,因為孫子結婚,一家人欠了差不多有15萬的外債,現在一家人都省吃儉用地慢慢去還債。

雖然老人的退休金不多,但是他也在儘自己的一份力去減輕這個家庭的負擔。

老人一邊整理著這些“殘根剩菜”,一臉沉重地說道:“畢竟現在孫子還在縣城供房,所以家裡幾乎是沒有錢的,因此我也要努力幫孩子攢錢,我不能老了,老了就拖他們的後腿了!

從老人的一席話中,我們也可以感受到這個家庭的沉重:孫子的這一場婚禮幾乎是掏盡了三代的所有積蓄,還欠了親朋好友的外債!

這或許是中國無數家庭的縮影,為了所謂表面的”娶得風光,嫁得有面子“,三代人可以不顧一切去完成這些所謂的”面子工程“,以博得外人對自己家庭的認可。

其實在我看到,這樣的婚禮,不是風光,更不是有面子,而是整個社會”攀比“後的悲哀!

一個家庭幸不幸福,不是靠”打腫臉當胖子“顯示給別人看的,而是靠家庭成員的和睦氛圍營造出來的。

以前是“養兒防老”,現在是“養老防兒”!

03

以前我們常說”養兒防老“,但是進入21世紀之後,我們這個社會卻變成了”養老防兒“。

以前是”你養我大,我陪你老“,而現在是”你養我大,還要負責我娶老婆、買房子、帶孩子“。

90後的父母很喜歡對子女說一句話:你們在我眼裡,永遠都是”孩子“!

剛剛聽的時候,感覺到父母愛很偉大,但是當你去好好推敲的時候,卻發現這就是父母”溺愛“孩子的罪魁禍首。它讓子女們從小就產生一種錯覺:既然我永遠都是你們的”孩子“,那你們就應該永遠地、無條件地為我付出,包括幫我買房、娶媳婦、給彩禮,還要幫我帶小孩。

而遺憾的是,很多父母都認為做這一切也是理所應當的,從而也乖乖地把自己的”棺材本“掏出來,無私奉獻地交給自己的孩子,以為當自己有一天老了,孩子也會這些無私地對待自己。

但是現實生活中,這一想法是大錯特錯了!

不少子女在父母還年壯時,不斷地”利用“著他們,包括他們的勞動力、棺材本,但是有一天他們老了,就直接認為他們是”累贅“,從而避而不見。

這樣的事例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所以真心奉勸那些父母:對孩子再好,也要給自己留一條”後路“!

*****

---END---

我是三哥情感,希望我的文字是一劑良藥,在你不甚得意的日子裡,幫你熬過去(圖片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