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重慶GDP斷崖式下跌背後的暗流與生機!

現在工業已經進入4.0時代,越來越多的互聯網技術運用到工業發展中。過去很多企業也會應用精益管理手段去進行企業管理。那麼在工業互聯網和精益管理之間,它們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呢?

首先,我們希望工業進入4.0時代,但實際上還並沒有真正實現。無論是人工智能,還是大數據驅動的輔助決策,現在才剛剛起步。對於製造業,尤其是中國的製造業,我認為工業2.0就是自動化,3.0就是信息化,實際上也是在工作的過程中。對於精益而言,它已經存在至少70~80年。大野耐一寫TPS這本書是1978年開始,至今剛好40年。豐田在推行精益工作方式或者TPS的工作已接近80年。在過去80年中,豐田追求更好的質量、更低的成本、更符合客戶的需求、更及時的交付。這些一直是所有工業企業追求的目標。對於豐田生產方式和目標,這並不會因為工業幾點零而改變。無論是工業4.0、3.0、還是2.0,它主要是指信息以及數據在推動工作所起到的作用。


重慶GDP斷崖式下跌背後的暗流與生機!


在精益推行過程中,是不是能用到工業互聯網平臺這種新型的方式?我們覺得可以去探討,這也是剛剛起步。回到為什麼要推行工業4.0,最終還是回到企業本身對於客戶價值的創造,創造出客戶想要的產品,包括質量、成本、交期等等。對於工業互聯網平臺上所有構建的這些APP和軟件,它服務的目的和精益所推行的取得最佳運營的目的是相輔相成的。我們從最傳統的TPS學到的人使用工具箱,從人和物理系統的交互變成了人和信息以及物理系統的交互。在迭代之中,我們會看到更多的變化,或者一些通過信息去促進我們精益生產方式的達成。但是精益本身的目的其實是沒有變化的。

總結的來說,精益生產本質上就是對產品質量、成本、交期的控制,這其中當然還有包括進銷存管理、生產流程管理等一系列的問。這是生產企業所有改革的目標,換句話說不論是工業4.0還是工業X.0都是為了在產品質量、成本、交期的管控上提供更加高效精準的解決方案,深究其本質是工業生產過程、銷售過程,而大數據驅動的輔助決策、人工智能等都只是為優化這一目標而存在的。


重慶GDP斷崖式下跌背後的暗流與生機!


就以重慶的情況來舉例,重慶作為我國的製造業高地之一,擁有很好的工業基礎,其特點也非常明顯就是產業高度集中,一個產品從零部件到成品基本上都在一個園區或者地區內完成。這樣的產業佈局當然能為企業帶來相當大的便利同時也可以降低企業採購及物流成本,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因為龍頭企業的配套系統相對固定和集中,在這一系統中的中小企業根本不會有創新的動力,在社會競爭相對較小的時候企業的經營按部就班可以很舒適的生存下去,但是當外部環境變化,企業業績和抗風險能力就會遭到打擊。比如2018年固定投資和對外出口都雙雙下降的情況下,重慶的經濟增速一下子就從全國第一斷崖式下跌到全國平均以下。

但也從2018年開始重慶市委也提出了工業智能化轉型的戰略,在此號召下重慶龍智造工業雲平臺憑藉其多年服務園區服務中小型製造企業的經驗,開始嘗試從園區入手對中小型企業進行智能化轉型,給企業對接更多的資源,徹底打破封閉的產業模式,把企業帶入到全球競爭當中的同時有幫助企業在競爭中取得優勢。並且龍智造工業雲平臺的整個服務體系,也能幫助企業在產品質量、採購成本、銷售範圍等一系列的方面進行優化升級,比如採購成本上,企業可通過龍智造工業雲平臺的資源池和找工業品等板塊找到全國範圍的相應資源,當選擇的範圍大了過後不僅能找到質量最好的生產原料和技術,也可以得到最優的價格。同理當企業進入到龍智造工業雲平臺後,其銷售範圍面對的不再是以往的某個地區,而是全國的市場。

所以不難得出雖然工業4.0的本質是工業,但是其能被稱為工業4.0是因為有了相關的工業互聯技術,實現了資源的共享和合理分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