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朱棣才能卓絕功績斐然,為何在其死後,子孫要將其牌位仍出太廟?

朱棣是歷史上一位才能卓絕的皇帝,他曾五次親征蒙古,收復安南,軍事能力可謂超群。且還數次派鄭和下西洋,大明威名原揚於海外。其間,他還下詔編修《永樂大典》,使之成為文化史上的一道難以超越的豐碑。可以說他的很多功績是史無前例的。然而令人想象不到的是,在其死後,其子孫竟差點要將其牌位扔出太廟!

朱棣才能卓絕功績斐然,為何在其死後,子孫要將其牌位仍出太廟?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去世。因其沒留下任何子嗣,皇位便懸而未決。然而國又不可一日無君,於是首輔楊廷和便和張太后計較,迎立了皇室的近支,也就是明武宗的堂弟興王朱厚熜為新帝,是為嘉靖皇帝。

然而朱厚熜一即位,卻馬上開始了一場與群臣的鬥爭。原來朱厚熜的生父是興獻王朱佑杬,朱厚熜想讓其父的牌位進太廟。然而朱佑杬生前只是一個藩王,是沒有資格進太廟的。且朱厚熜是以明孝宗朱佑樘繼承人的身份才當的皇帝,所以以此而言,朱厚熜是應以明孝宗為皇考,而非其生父朱佑杬。

朱棣才能卓絕功績斐然,為何在其死後,子孫要將其牌位仍出太廟?

然而朱厚熜卻死活不同意,堅持要以其生父為皇考,而以明孝宗為皇伯考,並還不惜為此毆打極力反對的大臣,造成嚴重的流血事件,這就是史上有名的“大禮儀之爭”。後來群臣實在拗不過嘉靖皇帝,只好允許了朱厚熜的做法,讓其把生父朱佑杬的牌位奉入太廟。

但是如此一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因為依古例,太廟中只能供奉七位皇帝。如果要把朱祐杬奉入太廟,那麼太廟中原有的七位皇帝中,就必須要有一位皇帝被踢出去。對此,朱厚熜有自己的辦法,那就是以親遠疏近為原則進行挑選踢除。在七位皇帝中,除朱元璋是開國之君不能動外,與自己關係最疏遠的就是朱棣了。所以嘉靖皇帝準備對朱棣下手。

朱棣才能卓絕功績斐然,為何在其死後,子孫要將其牌位仍出太廟?

滿朝大臣聽聞嘉靖皇帝要把朱棣從太廟中扔出去後,頓時一個個哭天喊地,哀求嘉靖皇帝不要動朱棣的牌位。因為朱棣為大明的強盛做出的貢獻可謂是難以估量的,如果要移其牌位那不就等於是移大明江山的根基嗎?為此,眾人還把朱棣的廟號由“太宗”改為“成祖”,因為通常被稱“祖”的牌位是不能動的。

嘉靖皇帝見事已至此,朱棣牌位是不能動了,於是只好打下一位皇帝明仁宗的主意。明仁宗朱高熾是朱棣的兒子,在位僅一年就去世,可謂是“最軟的柿子”。於是,在嘉靖的努力下,其生父朱佑杬最終得以取代明仁宗進入太廟,並封其為明睿宗。而朱棣雖經過一番風波,但最終算是保住了在太廟的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