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汕尾海豐:不少出去打工的年輕人又回來了

(原標題:橫崗精準扶貧助海豐縣臺東村蝶變——“不少出去打工的年輕人又回來了”)

寬敞的水泥路直通村民家門口,環村道路上的路燈美觀大方,臺東公園讓村民休閒有了好去處……近年來,海豐縣臺東村整體環境舊貌換新顏,橫崗街道精準扶貧工作推動貧困村發生蝶變。

按照省市區統一部署,從2016年5月開始,龍崗區橫崗街道對海豐縣城東鎮臺東村開展一系列幫扶工作,通過實施精準扶貧“兩步走”策略,在臺東村紮實推進14項民生工程,使扶貧工作取得初步成效:該村現有貧困戶94戶311人,在橫崗街道幫扶下,已有81戶260人順利預脫貧,剩餘13戶預計在今年年底預脫貧。

把政策真正落實到貧困戶身上

海豐縣城東鎮臺東村下轄10個自然村共17個村民小組,擁有戶籍人口4475人,常住人口約1000人,有貧困戶94戶311人。

為了儘快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橫崗街道班子領導多次召開專題會議。該街道主管領導每半年至少一次、分管領導每季度至少一次深入到臺東村,與當地鎮、村領導幹部和貧困戶開展座談,瞭解扶貧工作進展情況,協調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陳偉權作為橫崗街道抽調的兩名業務骨幹之一,與汕尾市農業發展銀行選派的第一書記組成駐村工作隊,長期駐村開展精準扶貧工作。在該村委辦公室,每天都有村民來找他詢問各種幫扶政策以及可以享受的福利。陳偉權和其他隊員經常走村串戶,積極瞭解貧困戶的需求,主動幫助貧困戶申請各種政策範圍內的補助。

在剛剛結束的海豐縣政府部門舉行的扶貧招聘會上,扶貧隊員組織有需要的貧困戶去應聘;農忙時節,扶貧隊員挨家挨戶通知貧困戶,幫助申請免費發放水稻種子;開學季,扶貧隊員四處奔波為貧困戶子女申請學費和生活費補助……

在陳偉權看來,“國家的好政策完全能夠覆蓋到貧困戶身上,但如何使用好這些政策,貧困戶幾乎一無所知,我們就積極主動幫助他們去申請。”據介紹,臺東村的貧困戶中,幾乎一半以上的人不知道如何申請政策補助。

“橫崗街道的扶貧幹部下來後,幫貧困戶申請到了政策福利,村委和村民對扶貧幹部的工作都很認可。”臺東村村委工作人員表示,扶貧幹部在貧困戶和政策之間搭起了一座橋樑,使政策真正落實到這些貧困戶身上,大大改善了他們的生活條件。

14項民生工程提升村莊競爭力

據瞭解,目前臺東村正在向工業化村莊轉型。村內1/3的土地即將被徵收,成為海豐縣最大的工業園的一部分。為了服務好未來村莊的工業化發展,橫崗街道統籌約900萬元(含龍崗區投入資金400萬元)在臺東村開展14項民生工程,改善村內的公共配套設設施和村民生產生活條件,提升整個村莊的競爭力。

目前,橫崗街道團委已聯繫好街道轄區的愛心企業,捐助一批書籍和書架,為臺東村打造一個小型圖書館。該村委會大樓蓋成之日,就是圖書館落成之時。

以前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臺東村環村道路,現已經“變身”雙向車道的寬敞水泥路,道路兩側還安裝了美觀大方的路燈,極大改善了村民出行環境。村中大榕樹周邊經過改造後變成休閒公園,現在已成為臺東村的新地標。為了方便村民納涼休閒,橫崗街道在該公園周邊建了配套公廁,以解決村民不時之需。

臺東村在沒有開始徵地前,產業主要以農業為主,村民靠種植水稻、花生等農作物為生。由於農作物不能轉化成高效率的經濟收益,導致很多村民去鎮裡或縣上打工。

徵地開始後,整個臺東村開始朝工業化方向轉型。如今,伴隨臺東村整體環境的改善,村內的“人氣”也發生改變。“最大的感受是,扶貧幹部剛來村裡時,這裡只有一家農家樂,現在已經出現農家樂產業化的苗頭,至少有10家農家樂落戶到村中。”臺東村村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橫崗街道精準扶貧給村裡帶來了鉅變,加上村裡土地價值的提升和產業園的優勢,不少出去打工的年輕人開始迴流。(來源:南方網 作者:梅雲霞 劉精彩 胡世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