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以色列只搶巴勒斯坦的土地,而不去搶其他國家的?

用戶65940905


怎麼不搶,敘利亞的戈蘭高地不就是被以色列搶走的

二戰之後猶太人復國主義興起,劫後餘生的廣大猶太拉比們決心建立一個自己的國家以結束本民族兩千多年以來的四處流浪。

既然要建國就肯定得有一塊自己的地皮,但此時地球上已經沒有多餘的土地了,猶太拉比們總不能去南極復國吧。

在經過一番選擇後,猶太人的建國精英們將目光投向了他們的曾經的老家巴勒斯坦。

其實早在19世紀末期就有猶太人設想在巴勒斯坦建國,只不過當時的巴勒斯坦還在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之下,這種設想就僅僅是個設想罷了。

不過在一戰之後奧斯曼帝國作為戰敗國遭到英法的瓜分,巴勒斯坦被英國委任統治,猶太人建國由此迎來了曙光。

號稱“世界攪屎棍”的英國人想利用猶太人打壓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所以對猶太人一直比較扶持。1917年11月英國外交大臣貝爾福代表政府發表《貝爾福宣言》,聲稱“英王陛下政府贊成在巴勒斯坦為猶太人建立一個民族之家,併為達到此目的而竭盡努力”。

英國政府在接受巴勒斯坦之後就開始大量接受來自歐洲的猶太人移民,到1945年巴勒斯坦的猶太人已經超40萬人,這些人成為日後以色列建國的基礎。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通過決議,決定在巴勒斯坦分別建立阿拉伯國家和猶太國家,而耶路撒冷則列為國際城市保持中立。

(以色列建國現場)

對於聯合國的劃分阿拉伯人十分不滿,埃及、約旦、敘利亞等阿拉伯國家揚言要武力消滅巴勒斯坦的猶太人。於是以色列在西方的支持下先發制人的奪取了耶路撒冷和原本劃給阿拉伯人的大片土地。

在此後的半個多世紀中,以色列和周圍的阿拉伯國家打了五次中東戰爭,並全部獲得勝利。這五次中東戰爭以色列不僅攫取了巴勒斯坦大片土地,還佔領了敘利亞的戈蘭高地以及埃及的西奈半島。

(第三次中東戰爭後以色列佔領的土地)

後來埃及認為戰勝以色列無望,於是選擇與以色列修好,成為第一個承認以色列政權的阿拉伯國家以此換取以色列退還西奈半島。

不過以色列雖然將西奈半島還給了埃及,但卻死死把戈蘭高地握在手中。

戈蘭高地擁有較為豐富的水源,這對於缺水的以色列至關重要。並且戈蘭高地地勢較高,可以俯視整個以色列和敘利亞,戰略位置重要,因此以色列一直拒絕將其歸還敘利亞。

(戈蘭高地至今仍舊被以色列所控制)

除此以外,以色列目前還佔領著黎巴嫩的薩巴阿農場,這也是以色列與黎巴嫩之間的心結。

所以不是以色列只搶巴勒斯坦的土地,而是巴勒斯坦被搶的土地最多,讓人們格外關注而已。


千佛山車神


首先回答樓主的問題,以色列並不是只搶佔了巴勒斯坦的土地,也佔領了其他國家的部分領土。比如,發生在1967年的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佔領了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同時還佔領了6000多平方公里的埃及西奈半島、1600平方公里的敘利亞戈蘭高地、埃及管轄的加沙地帶,又從約旦手中奪走了東耶路撒冷,並宣佈整個耶路撒冷為以色列的首都。

很多朋友說,以色列並不是搶佔巴勒斯坦的土地,只是將屬於自己的土地拿回來,因為自古以來,巴勒斯坦就是猶太人的故鄉。說在N多年前,耶路撒冷就是猶太人的故鄉,這點並不成立,只能說猶太人在阿拉伯人之前,曾在耶路撒冷居住過。在以色列人入住耶路撒冷之前,曾有許多民族(包括亞摩利人和赫人)在這裡混居 。當以色列人進入迦南的時候,一支迦南部落——耶布斯人住在今天耶路撒冷附近(稱為耶布斯)。以色列人的猶大支派征服了耶路撒冷城,而由便雅憫支派佔領該城,與住在城內的耶布斯人和平共存。

我們先來說說耶路撒冷的大體歷史

公元前20世紀前後,閃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
公元前13世紀菲力斯人在沿海建立國家。
公元前13世紀末希伯來人各部落遷入定居。
公元前11世紀猶太人建立希伯來王國,後亞述、巴比倫、波斯等外族都曾佔領巴勒斯坦。
公元前1世紀羅馬共和國侵入,絕大部分猶太人流亡世界各地。

公元7世紀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斷移入,並和當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步形成了現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也就是說,在公元1世紀,羅馬帝國將猶太人從耶路撒冷趕出來的,假如有一天,你家來了很多人,說在很多年前,自己的祖先曾在你家住過,這裡應該是你的地方,讓你搬出去,你會作何感想。總的來說,如果按照以色列人的說法,整個世界的地圖應該重新規劃了,美國人得回到原始森林了。


走進伊拉克


用“搶”這個字,其實就帶有強烈傾向和褒貶色彩了,中東的邊界或國界,有著深刻的歷史原因、宗教矛盾和民族恩怨,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的。

現在的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地區,歷史上曾經是猶太人的土地(當然,在猶太人之前和同時,還有其他民族,古代社會嘛,各種征服和被征服),後來猶太人被屠殺,驅趕出這片土地,流散到世界各地。

歐洲的反猶主義,也使猶太復國主義興起,很多猶太人在英國默許下,迴歸到這片祖先的土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猶太人遭納粹屠殺的悲劇,使得聯合國最終同意,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以色列國,一個巴勒斯坦國。

但這對巴勒斯坦人來說,完全是晴天霹靂,這是我們的土地,憑什麼要分一部分給猶太人?這完全是西方人拿著巴勒斯坦人土地在做人情。所以,阿拉伯人拒絕承認以色列,併發誓要把猶太人趕入大海。

拒不接受聯合國決議的結果,就是埃及、敘利亞、伊拉克、約旦等國聯合干涉,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但阿拉伯人失敗了,以色列控制地盤擴大。

阿拉伯和以色列仇深似海。後來爆發了第二次中東戰爭,以色列、英國、法國對埃及發動戰爭,爭奪蘇伊士河控制權。

隨後是第三次中東戰爭,又稱六日戰爭,以色列發動閃電戰,佔據了整個巴勒斯坦,並奪取了埃及的西奈半島、敘利亞的戈蘭高地。所以說,以色列只搶奪巴勒斯坦土地,這肯定是不對。

後來,以色列和埃及和解,西奈半島歸還給了埃及,但以色列仍佔據著戈蘭高地。我曾多次去過那個地方,以色列開設了不少農場,這裡還盛產葡萄酒;但很多地方還遍佈地雷,肥沃土地荒草一片。

以色列心裡也很矛盾,從國家安全講,最好能吞併這個地方,也有助於保護自己珍貴的水源——太巴列湖;但按照國際法,這裡明確屬於敘利亞,以色列開發得太好,最終都會是給別人做嫁衣。


牛彈琴


直接回答問題,以色列沒有隻搶巴勒斯坦的土地,也搶其他國家的了。戈蘭高地,面積1800平方公里,其中以色列控制1200平方公里,佔三分之二。戈蘭高地在歷史上就是戰略要地和兵家必爭之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戈蘭高地隸屬於法國委任統治地敘利亞。1941年獨立後的敘利亞擁有戈蘭高地主權。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期間被以色列佔領至今,聯合國在邊界設置緩衝區。戈蘭高地位於敘利亞西南部,約旦河谷地東側,其西南臨約旦河上游的太巴列湖,居高臨下,從戈蘭高地可以俯瞰以色列加利利谷地。並且戈蘭高地有著中東地區非常稀缺的一件東西,水,戈蘭高地被稱為中東地區的“水塔”,以色列國內使用的近半水源都來自這裡。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以色列又獲得了勝利,以色列佔領了埃及控制的加沙地帶和埃及的西奈半島,1973年,埃及收復了西奈半島的三分之二,1982年,以色列又把剩餘三分之一歸還給了埃及。

1517年,巴勒斯坦成為奧斯曼帝國一個省份,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作為戰敗國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屬地被瓜分。1921年英國以約旦河為界,把巴勒斯坦一分為二,西部仍稱巴勒斯坦,東部建立外約旦酋長國。1946年,外約旦同英國簽訂倫敦條約,廢除了英國的委任統治,英國承認外約旦的獨立。1947年,鑑於巴勒斯坦地區阿拉伯人與猶太人的激烈衝突,英國決定從火坑中抽身。聯合國成立了“巴勒斯坦專門委員會”,1947年聯合國大會通過181號決議,規定巴在1948年結束英國的委任統治後建立猶太國(約1.52萬平方公里,佔55%),和阿拉伯國(約1.15萬平方公里,佔45%),耶路撒冷(176平方公里)由聯合國管理。以色列支持該決議,並於1948年建國,但是阿拉伯國家認為該決議不公平。

在以色列建國之後,埃及、伊拉克、約旦、敘利亞、以及黎巴嫩的阿拉伯聯軍向以色列宣戰,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以色列取得了勝利,佔領了約6200平方公里的土地,約旦控制了約旦河西岸約5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以色列控制了耶路撒冷西部和約旦控制了東部,埃及佔領了350平方公里的加沙地帶。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以色列在這次戰爭中佔領了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即整個巴勒斯坦。很多巴人被迫流落到周圍阿拉伯國家和世界各地,淪為難民。巴勒斯坦目前實際控制領土為2500平方公里。

以色列也搶其他國家的土地了,但是主要搶的是巴勒斯坦,為什麼?以色列認為在歷史上巴勒斯坦是它的故土,我覺得這個原因是次要的,歷史的東西有時是蒼白的。主要就是因為柿子肯定要撿軟的捏啊。1948年9月,阿拉伯聯盟正式宣佈建立巴勒斯坦政府,首府暫定加沙。1950年,外約旦正式改名約旦,約旦控制著約旦河西岸和耶路撒冷舊城,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在耶路撒冷成立,獲得了約旦在內的阿拉伯國家的廣泛支持,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以色列在這次戰爭中佔領了約旦控制的約旦河西岸和耶路撒冷舊城以及加沙地帶,即整個巴勒斯坦。1974年10月在第7次阿拉伯首腦會議上被確認為巴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此後約旦承認約旦河西岸地區從法律意義上屬於巴勒斯坦所有。直到1988年,巴勒斯坦才宣佈建國,1994年,成立了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在約旦河西岸享有有限的自治權力。並且巴勒斯坦內部的哈馬斯和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也矛盾不斷,2007年哈馬斯和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部隊發生戰爭,哈馬斯贏得加沙地區完全控制權。

要論歷史,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是古代閃米特人的後裔,公元前11世紀猶太人建立了以色列聯合王國,後來分裂成了北部的以色列王國和南部的猶太王國,公元前1世紀,羅馬帝國佔領該地區,後爆發了反抗羅馬帝國的大規模起義,猶太人被陸續趕出了故土並流散到世界各地。公元638年,阿拉伯帝國從東羅馬帝國奪取了該地區的控制權,阿拉伯人不斷移入,並與當地土著不斷同化,從此成為該地區的主要居民。1517年,成為奧斯曼帝國一個省份,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作為戰敗國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屬地被瓜分。1921年英國以約旦河為界,把巴勒斯坦一分為二,西部仍稱巴勒斯坦,東部建立外約旦酋長國,在這裡設立了一個半自主的蘇丹國,1922年,國際聯盟在英國頒發的委任訓令中規定,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猶太民族家園”,但該規定不適用於約旦河東岸地區,同時應該委任當局應當給予猶太移民便利。

英國對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為猶太移民提供的方便之門,此後猶太人不斷遷入巴勒斯坦,特別是在二戰中,大量的猶太人被納粹德國屠殺,是猶太人明白了沒有祖國的民族是多麼脆弱,猶太復國主義進入高潮,猶太人不斷地移入巴勒斯坦。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巴勒斯坦地區已經有60萬猶太居民。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也有近千年的歷史了,應當說巴勒斯坦是猶太人的故土,也是巴勒斯坦人的家鄉。所以巴以問題真的實在太複雜,外人不好評判。


十三叔看歷史


世界雖大,適宜生存的土地卻有限,在適宜生存的土地中又沒有一塊是多餘的,通過經年累月的歷史以及特殊的戰爭模式,大部分土地都得到了分配,並形成了目前的歷史事實,不管合不合理――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以色列雖然強大,但卻不敢隨意改變一個地區領土和自願的分配,他也沒有這個能力與世界為敵,他能改變的只是他能改變的,比如說巴勒斯坦地區,在以色列人看來,他們在這一地區建國、存在和發展是理所當然的。

他們有理由也有能力在這一地區翻江倒海,因為古猶太人曾在這一地區生存發展並建立文明。

對猶太人來說,500年一個輪迴似乎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公元前1100年,猶太人一度在今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以色列國和猶太國,並繁衍發展500餘年,到了公元前600年,以色列國被亞述人和古巴比倫人先後滅國。

眨眼又是500年,到了公元66年,猶太人爆發民族大起義,不成想被古羅馬血腥鎮壓,並將古猶太人全部流放,猶太民族自此開始了2000多年的流亡生活。


雖然世代顛沛流離,但猶太民族自身文化卻被完整保存了下來,這就為他們復國提供了可能,猶太人內部也一直有在巴勒斯坦地區復國的動議。

不過變為現實則是二戰後,1948年在美蘇的強力推動下,流落世界各地2000多年的猶太人最終完成復國,就是當今的以色列。

在以色列看來整個巴勒斯坦地區都該是他們的,所有的巴勒斯坦人要麼順服,要麼滾蛋,因此以色列不斷的蠶食巴勒斯坦人的生存空間,巴勒斯坦擁有的土地比當初美蘇協商下劃定的區域要小的多。

以色列當然不會去侵佔他國的土地,比如說埃及的西奈半島,以色列即使完成了事事上的侵佔,卻仍然主動歸還給了埃及,不是以色列不想,而是不能,任何一塊土地的取捨都是1歷史因素和現實因素的疊加。

如果以色列到處亂咬,引來的只能是更激烈的反抗,如果中東阿拉伯國家一致的強硬,對以色列來說,也不是什麼好事情。


歷史三日談


一切皆因耶路撒冷這處老宅子,三家業主---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耶路撒冷是世界三大宗教的發源地,三家都把耶路撒冷視為自己的宗教聖地,為了搶她都爭吵了幾千年了。

聖經·舊約說:世界若有十分美麗,九分在耶路撒冷。

同時,三家業主都把這這處老宅子視作心目中的聖地,彼此不惜大打出手。

因此世人說:世界若有十分哀愁,九分在耶路撒冷。

公元前20世紀---公元前15世紀,當時的迦南(即今天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地區)有許多小民族,整天打來打去爭地盤,這裡面也包括猶太人,也就是第一位業主正式出場。

後來他們流落到埃及,被埃及的法老迫害。公元前13世紀(相當於中國的商朝中期),猶太人領袖摩西帶領族人出埃及,重返迦南,《聖經·舊約》裡有這一段故事的詳細描寫。

摩西之後,歷代猶太人的首領在迦南一帶擴大地盤,當時這一地區比較大的一股勢力是非利士人

到公元前11世紀,猶太人著名領袖大衛王(也就是撲克牌中的黑桃K,順便問一句,你知道另外三張老K都是誰嗎?)帶領族人終於打敗了非利士人,奪取了耶路撒冷,建立了古以色列王國,首都就定在耶路撒冷,他們信仰猶太教,《聖經》的前半部分,也就是上面提到的《舊約》,最早就是猶太教的宗教經典。

大衛死後,他的兒子所羅門國王在耶路撒冷的錫安山修建了猶太教聖殿,從此以後,耶路撒冷成為猶太人的政治中心和宗教聖地。

這樣,耶路撒冷有了她的第一位正式業主,當時他們的實力依然比較弱,但大家都知道,猶太人是有名的堅韌和虔誠,宗教感情特別強,之後十幾個世紀,他們的運勢起起伏伏,就算被趕出家園,流落到世界各個角落,到哪都是被欺負,猶太這個民族的生命力全靠宗教精神凝聚。

由於這處宅子地理位置極佳,猶太民族人數少,古以色列國整體實力較弱,經常被周邊強國欺負。

到了公元前586年,古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攻陷耶路撒冷,焚燬了猶太聖殿,擄走了數千名猶太精英,把他們囚禁於巴比倫。

後來還是

波斯王國的居魯士大帝打敗了巴比倫王國,順便解放了被囚禁於巴比倫的猶太人,送他們回到耶路撒冷,在所羅門聖殿的基礎上修建了第二聖殿波斯就是現在的伊朗,別看現在伊朗和以色列是死敵,他們的祖上之間還是很有交情的。

之後的四百年,猶太人的日子過得也還是挺艱難的,被亞歷山大大帝和他的手下們輪番征服。

到了公元前66年,羅馬人來了當時羅馬帝國是和中國漢朝齊名的世界性超級大帝國,把地中海變成了自己的內海,國土橫跨亞非歐三大洲(以後我們再專門介紹羅馬帝國的宏大歷史),他們把包括耶路撒冷在內的整個迦南地區變成了羅馬人的一個行省,並取名巴勒斯坦,也是巴勒斯坦這個名字的由來。

對於猶太人來說,國家滅亡了,民族受蹂躪,後來這個民族無論到了哪,都是被欺負、被驅逐,但是猶太民族並沒有消亡,就像打不死的小強,唯一支撐他們走下去的就是宗教的精神力量,所以耶路撒冷作為猶太教聖地的地位越來越高。

這時,耶路撒冷只是被羅馬人佔領。

再往後,猶太人耶穌即將在此誕生,並在此創立了基督教,也就是第二位業主。

再往後,阿拉伯人穆罕穆德在此“夜行登霄”,並創立伊斯蘭教也就是第三位業主。

再往後,兩次世界大戰,猶太復國主義,聯合國大會決議,在此一人建一個國家:以色列國和巴勒斯坦國,耶路撒冷作為國際城市。

阿拉伯人不幹,組團打以色列,併為此打了5次中東戰爭,但水平不行,都被以色列打敗,以色列逐步蠶食巴勒斯坦地區領土。



愚者思悟


前面有999人回答了這個問題,那我就湊個整,第1000個來回答。

首先以色列目前還佔領著其他國家土地。

比如說敘利亞的戈蘭高地。直到現在,敘利亞人甚至阿拉伯人都用“被佔領的土地”來代替“戈蘭高地”。

其次,以色列佔領過其他國家的土地。

歷史上,以色列還佔領過埃及的西奈半島。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以色列發動閃電襲擊,佔領了埃及的西奈半島,並且在蘇伊士運河的西奈半島一側修建了巴列夫防線。後來埃及以色列簽訂了和平協議,以色列才從埃及撤出。

(號稱固若金湯的巴列夫防線,一共分為三道防線,設計很精妙。以後再介紹)

黎巴嫩內戰期間,以色列軍隊一路向北,一直打到了首都貝魯特。真主黨崛起之後,在黎巴嫩南部進行秘密反抗,以色列最後才撤出。

(以色列軍隊及其黎巴嫩代理人在貝魯特南部對巴勒斯坦人大開殺戒,難民營血流成河。這是一段不為人所熟知的歷史。滿滿的罪惡。以色列真的不是什麼好鳥)

為什麼要在巴勒斯坦建國?

如果問猶太人為什麼要在巴勒斯坦這個地方建國,而不選擇其他國家。那最重要的原因,巴勒斯坦是猶太人、同時是猶太教的發源地。

(耶路撒冷的哭牆,哭牆下是一所猶太會堂,很多猶太教的拉比在這裡唸誦經文)

歷史上猶太人經歷過輝煌,也經歷過苦難,數次被屠殺。

猶太人曾建立過猶太王國和以色列王國,但是巴比倫把猶太人滅了,還把猶太人強制遷移至巴比倫。過了一百年,波斯滅了巴比倫之後,又把猶太人送回了耶路撒冷。

但是好景不長,古羅馬又滅了波斯,又搗毀了耶路撒冷的猶太神殿,一大部分猶太人被迫流浪。到了阿拉伯帝國時期,耶路撒冷漸漸被阿拉伯人同化。耶路撒冷的猶太屬性就少了。

所以當猶太復國主義興起的時候,在歐洲的猶太人都覺得自己是遵循祖先的道路,去巴勒斯坦建國就是要回家了而已。

事實上,你去了耶路撒冷就會發現,當地的考古遺址一直往下挖的話,都是猶太人和猶太教的痕跡。所以耶路撒冷作為猶太人的精神家園,落葉歸根是猶太人再正常不過的想法了。

(極端猶太教教徒不歡迎教皇訪問耶路撒冷。因為耶路撒冷只屬於猶太教。)

最後說一句,以歷史來追索主權,其實是很流氓的。


莫聞初


以色列人專門搶巴勒斯坦領土是有歷史原因的。這個問題得從頭說。巴勒斯坦地區原來不叫巴勒斯坦,

公元前11世紀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了希伯來王國。

公元前1世紀羅馬帝國侵入,將希伯來王國變成了猶太省。

公元135年,羅馬帝國在鎮壓猶太人起義後,將猶太省的名字改為“巴勒斯坦”。從此猶太人滅國,開始世界大流亡。

後來,大批阿拉伯人來到巴勒斯坦定居。

上世紀初,錫安主義運動興起,促進世界各地約有四萬名猶太人返回巴勒斯坦定居。

1920年,英國當時委任統治該地區。以約旦河為界,把巴勒斯坦分為東西兩部份,東部稱外約旦,西部仍稱巴勒斯坦。

二戰希特勒對猶太人大屠殺,活著的猶太人選擇迴歸故土。戰爭結束後,巴勒斯坦地區已經有60萬猶太人迴歸。引起猶太人與阿拉伯人領土之爭的流血衝突。

1947年,在英、美兩國的支持下,聯合國通過決議,將巴勒斯坦地區分為兩個國家: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分別擁有大約55%和45%的領土,耶路撒冷被置於聯合國的管理之下。

1948年5月以色列建國後,遭到埃及,敘利亞等國家的強列反對,爆發了阿拉伯聯軍針對以色列的中東戰爭。戰爭最終以色列取很勝利。

戰爭結束後,以色列佔領了加沙地區和西奈半島,數以萬計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趕出家園,淪為難民。以色列控制了巴勒斯坦大部分地區。

以色列戰領巴勒斯坦部分領土後。違背了聯合國決議,遭到國際社會譴責,巴勒斯坦不斷製造自殺襲擊,以色列也不太平,因此以色列前總理為緩和國際局勢,曾實行了以土地換和平政策,放棄了部分侵佔領土。

因此,以色列人只搶佔巴勒斯坦領土,不搶佔其它國領土是有原因的。因為巴勒斯坦地區,3000年前是猶太人老祖宗的發祥地,被羅馬帝國滅國後,才流亡世界各地。時至今日,耶路撒冷仍然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必爭之地。

從歷史上講,以色列人對巴勒斯坦人整的挺狠,是民族存亡的鬥爭,可以被人理解。猶太人是一個優秀的民族,目前在阿拉伯世界中因有美國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成為名符其實的強國已無可爭議。


不要太happy







以色列不只針對巴勒斯坦的土地,與之戰爭的鄰國土地以色列也搶了不少,埃及西奈半島,黎巴嫩貝卡谷地,敘利亞戈蘭高地。以色列針對不只是因為搶奪土地那麼簡單,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衝突的背後有不為人知的隱秘,有著宗教的、文化的、民族的因素,還有美國等大國的推波助瀾干預等外部因素,使得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衝突愈發激烈,不只是土地的爭奪。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衝突的背後隱藏著深刻的歷史根源,其中,兩個民族對同一塊土地提出了排他性的主權要求是根本原因。猶太移民定居點問題和耶路撒冷地位問題則是巴以和平之路上的嚴重障礙。這些問題若不解決,巴以衝突就不會停止。

爭鬥

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國是得到了英國的合法授權。1922年英國將託管地劃分為兩部分:東部(現約旦)為阿拉伯人居住地,西部為猶太居民區。後來隨著錫安主義運動的發展,世界各地的猶太人都在不斷的迴歸巴勒斯坦地區,這毫無疑問的遭到了排外的阿拉伯人的反對,並不斷的發動對以色列人的暴動,隨即猶太人組成的民兵隊伍就開始展開報復行動,繼而引發了1948年的以色列獨立戰爭。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衝突直接起源在於兩國的種族的爭鬥,在建國後又屢次把巴勒斯坦人趕出故土,就像當年別人對他們所做的一樣,而且越演越烈,終於釀成了民族矛盾。而更為深刻的原因是,兩個民族都曾是這塊土地的主人,兩個民族都視同一個城市為宗教勝地,從而衝突就有了更為堅實的感情和宗教力量,而解決也變得更加困難。


匯通網


從以色列1948年建國到現在,其不僅蠶食了部分巴勒斯坦土地,還實際控制了原本屬於敘利亞的戈蘭高地。

以色列侵食戈蘭高地,是出於水源和戰略要地的考量,至今仍未歸還。歷史上,還有還多埃及、黎巴嫩、約旦的部分土也曾被以色列佔據過,不過隨著衝突的結束也就歸還了。


這裡著重說一下以色列為什麼搶佔巴勒斯坦的土地。

巴、以現在所在的位置是兩千年前猶太人建立的古國所在地。後來猶太國被古羅馬所滅,猶太人開始散居到亞非歐各地,再也未曾建立過國家。現在的以色列復國,也是世界上亡國超過2000年,唯一再度復國的國家。

猶太人散居世界各地以後,成為各地的少數人群,成為被各地奴役的對象。但是因為猶太人封閉,且以母系為血統傳承,再加上猶太教的向心力,並未被各地同化。儘管後來的猶太人在膚色、語言上面已經並不相同。


猶太人的轉機在於歐洲的工業革命,大量的財富被創造出來。猶太人以善於算計、不擇手段聞名,此後掌握了大量的財富。在這種情況下,19世紀末期,猶太人的復國思想開始形成。

但是,世界上並沒有一塊土地能夠讓猶太人建國。相反,歐陸各地的猶太人還成為被當地敵視和驅趕的對象。


最後是英國支持了猶太人的復國運動,支持的地方就是現在的巴、以地區,是當時英國的海外領地。

雖說巴、以地區是猶太人的故土,但是古猶太國已經滅亡2000多年,猶太人再聲稱該地是世襲居住地,是沒有法理基礎的。況且阿拉伯人已經在該地居住了1300多年。

但是最終決定該地命運的,不是法理,是實力。

自英國允諾猶太人可以到巴勒斯坦地區建國以後,大量猶太人湧入巴勒斯坦,打破了當地的人群構成,擠壓了阿拉伯人的空間。因巴勒斯坦當時是英國領地,猶太人復國心切,開始反抗英國,併成為當時巴勒斯坦地區擺脫英國管轄的核心力量。

二戰結束以後,美國支持猶太人復國。最終通過聯合國決議,英國退出巴勒斯坦,巴勒斯坦地區分別建立以阿拉伯人為主的巴勒斯坦國,和以猶太人為主的以色列國。

但是,這個協議損害了阿拉伯人利益。作為回應,巴勒斯坦並未建國。

此後,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國家聯合起來,與以色列進行了五次大規模的衝突。最終,以阿拉伯方面的全面失敗而告終。

在阿以衝突中,美國通過幫助以色列,保證了以色列的勝利。也通過讓以色列歸還戰果,滲入了沙特阿拉伯等國。此後,阿拉伯地區與以色列的地區大平衡,被美國掌握。

在這種情況下,以色列的擴張,通過小範圍蠶食巴勒斯坦土地,成為了唯一的選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