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讓人震驚的乾隆盛世:百姓瘋搶殘羹剩飯

讓人震驚的乾隆盛世:百姓瘋搶殘羹剩飯

清王朝時期僱用了許多老百姓來到英使團的船上,為英國人端茶倒水、掃地做飯。英國人注意到這些人“都如此消瘦”,“在普通中國人中間,人們很難找到類似英國公民的啤酒大肚或英國農夫喜氣洋洋的臉”。這些普通中國人“每次接到我們的殘羹剩飯,都要千恩萬謝,對我們用過的茶葉,他們總是貪婪地爭搶,然後煮水泡著喝”。

讓人震驚的乾隆盛世:百姓瘋搶殘羹剩飯

使團成員在《我看乾隆盛世》中說:“不管是在舟山還是在溯白河而上去京城的三天裡,沒有看到任何人民豐衣足食、農村富饒繁榮的證明……除了村莊周圍,難得有樹,且形狀醜陋。房屋通常都是泥牆平房,茅草蓋頂,偶爾有一幢獨立的小樓,但是決無一幢像紳士的府第,或者稱得上舒適的農舍……不管是房屋還是河道,都不能跟雷德里夫和瓦平(英國泰晤士河邊的兩個城鎮)兩岸的相提並論。

讓人震驚的乾隆盛世:百姓瘋搶殘羹剩飯

事實上,觸目所及無非是貧困落後的景象。”幾千年來,中國農民的主要食物一直是粗糧和青菜,肉、蛋、奶都少得可憐,通常情況下,在春荒之際,還要採摘野菜才能度日,乾隆時代,民眾吃糠咽菜的記載比比皆是。 據《18世紀的中國與世界農民卷》介紹,普通英國農戶一年消費後,可剩餘11鎊,約合33~44兩白銀。而一箇中等中國農戶一年全部收入不過32兩,而年支出為35兩,也就是說,辛苦一年,還要負債3兩,才能過活。所以一旦遇到饑荒,普通人家會立刻破產,賣兒賣女的情況十分普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