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2 扎賚諾爾,一座年輕和古老激情碰撞的城市

扎賚諾爾,一座年輕和古老激情碰撞的城市

草原明珠——呼倫湖

馳名中外的旅遊勝地——呼倫湖,又名達賚湖,煙波浩淼,風光旖旎,是北方第一大湖,素有“草原明珠”之稱,世界級溼地自然保護區內鳥禽種類繁多,又被國內外專家稱為“活的鳥類博物館”。

呼倫湖方圓八百里,碧波萬頃,像一顆晶瑩碩大的明珠,鑲嵌在呼倫貝爾草原上。她同東南方250公里處的貝爾湖被稱為姊妹湖,併成為呼倫貝爾草原的象徵,呼倫貝爾各族人民的驕傲。

“呼倫”是由蒙古語“哈溜”音轉而來,意為“水獺”;“貝爾”蒙古語意為“雄水獺”。古代這兩個大湖盛產水獺,生活在湖邊的蒙古人便以動、植物名稱命山、河、湖、泉名稱的古老習慣為兩湖命名。清初,遊牧在湖邊的蒙古人開始稱呼倫湖為“達賚諾爾’。“達賚”蒙古語意為“海”,“諾爾”意為“湖”,“達賚諾爾”意為“海一樣的湖”。從此“達賚湖”這個名稱便成為呼倫湖的別名,在國內外叫響,並出現在史籍中。

扎赉诺尔,一座年轻和古老激情碰撞的城市

家4A級景區——扎賚諾爾猛獁旅遊區

扎賚諾爾區被譽為“猛獁故鄉”,源於三萬年前這裡生活著大量猛獁象,1980年以來這裡相繼出土了保存完好的三具猛獁象化石,為研究遠古地理、古氣候等提供了珍貴的科學依據。扎賚諾爾區充分發掘這一歷史文化資源,依託優越的區位、交通和歷史文化資源,以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提高城市品味為目標,在扎賚諾爾新區、301國道北側,建設了猛獁旅遊區。

扎賚諾爾原音為“達賚諾爾”,蒙古語意為“海一樣的湖泊”,猛獁旅遊區有一個強有力的寓意鮮明的設計主題——水滴:一滴水從天的上空落入公園的金龍湖中,濺起的水滴形成一道道風景,這些水滴猶如公園裡那數十隻具有代表性的猛獁象雕塑,象徵了扎賚諾爾區嶄新的開始和對未來的無限希望。

猛獁旅遊區佔地面積100萬平方米,是以扎賚諾爾文化為主題,集觀光休閒、文化體驗、運動娛樂、民俗文化展示、生態旅遊、環境保護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旅遊區。已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內蒙古自治區重點公園。

景區有獲得大世界基尼斯“規模最大的猛獁象雕塑群”之稱的古生物雕塑群;體現萬年曆史文化、千年草原文明、百年礦山歷程的扎賚諾爾博物館、蒸汽機車旅遊文化園。景色優美的金龍湖、以及綠色溼地等景點;摩天輪等大型遊樂設施;觀光塔內設中西餐廳和5D影院、兒童科技館、十二星座音樂噴泉、中俄蒙國際溫泉休閒體育度假區、老年健身設施等休閒娛樂設施;以及飛馬廣場、象牙廣場、演繹廣場三大廣場。景區濃厚的歷史人文氣息、優美的自然風光以及齊全的遊樂休閒設施,使其成為遊客旅遊觀光、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扎赉诺尔,一座年轻和古老激情碰撞的城市

扎賚諾爾博物館

位於猛獁公園附近的扎賚諾爾博物館籌建於2009年至2012年,佔地面積24800平方米,建築面積8320平方,立足於本區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多彩的文化特色,全面展示扎賚諾爾歷史文化。博物館建築的設計靈感來源於舊石器時代的砍砸器。整體造型優美,線條流暢,外觀採用形似蒙古刀的白色鋼架結構與藍色的有機玻璃相結合。館內氛圍3個基本陳列廳,一是扎賚諾爾歷史文化展廳;二是呼倫湖溼地展廳;三是扎賚諾爾百年礦業展廳。

扎赉诺尔,一座年轻和古老激情碰撞的城市

金龍湖

金龍湖水域面積16萬平方米,湖岸線長1686米。將扎賚諾爾區旅遊資源連接成線,其形狀恰似一條盤龍,而金龍湖剛好位於龍嘴附近,就像龍吐出的一滴水珠,故得名金龍湖。寬廣的湖面、優美的環境使得金龍湖成為夏季休閒、垂釣,冬季滑雪、滑冰的理想去處。

扎赉诺尔,一座年轻和古老激情碰撞的城市

扎賚諾爾蒸汽機車旅遊文化園

扎賚諾爾蒸汽機車旅遊文化園佔地23萬平方米,分為“一帶、一軸、十區”,其中 “一帶”為蒸汽機車旅遊觀光帶;“一軸”為中心景觀軸線;“十區”為蒸汽機車博物館展區、蒸汽機車及礦山設備展區、東西側入口廣場、特色商業區、文化雕塑區、兒童互動體驗區、野外露營區、生態綠化區。

蒸汽機車博物館:為了更好的保護並展示蒸汽機車這批珍貴的工業遺產,2014年扎賚諾爾區籌建了扎賚諾爾區蒸汽機車博物館。這是全國首個以蒸汽機車為主題的縣級專題類博物館,也是全國首家將蒸汽機車進行實物縱剖展示的博物館。

博物館外造型復原了1903年建成的滿洲里火車站,該建築造型生動優雅,立面設計精彩奪目,是典型的新藝術運動建築風格。博物館面積為2022.51平方米,分為蒸汽機車構造展廳、蒸汽機車科普展廳、世界蒸汽機車和中國蒸汽機車發展史展廳及扎賚諾爾蒸汽機車應用史展廳四個展廳。陳列著2000餘件珍貴文物和全國第一臺、世界第五臺實物縱剖的蒸汽機車,該博物館是內蒙古唯一一家以蒸汽機車為主題的專題類博物館。

扎赉诺尔,一座年轻和古老激情碰撞的城市

扎賚諾爾國家礦山公園

扎賚諾爾煤炭資源得天獨厚,褐煤儲量達101億噸,是中國煤炭儲量非常豐富且開發較早的地區之一。

從1902年建礦起,先後經歷了東清鐵路辦礦,沙俄、日偽統治時期,1945年回到祖國懷抱。扎賚諾爾煤礦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不僅是內蒙古自治區煤炭工業的開端,也是內蒙古自治區近代工業的搖籃。

扎賚諾爾露天煤礦經近半個世紀的採掘,礦產資源幾近枯竭,為使遺址資源再利用,經國家批准成立礦山公園。放眼望去,壯闊的露天礦盡收眼底。露天坑內,蒸汽機車、電鏟、褶皺帶、煤層剖面、煤田斷層、煤田地質構造等壯觀而獨特;聞名遐邇的扎賚諾爾人頭骨化石、猛獁象骨骼化石都是在這裡出土,成為舉世罕見的珍寶。它如一本歷史教科書,展現了扎賚諾爾古老的礦山文化

扎赉诺尔,一座年轻和古老激情碰撞的城市

蘑菇山遺址

位於滿洲里市扎賚諾爾區濱州鐵路前哨站以北約3公里的蘑菇山上。西距滿洲里約30公里,北臨中俄邊境,東臨達蘭鄂羅木河,南與呼倫湖相望,蘑菇山主峰海拔約662米。遺址佔地總面積1960150平方米。2013年5月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0年6月,內蒙古博物館舊石器考古專家汪宇平,對蘑菇山進行了調查,採集了20餘件石器。隨後進行了清理發掘,共出土石器50餘件。在這些石製品中,主要器類為石錘、石片、刮削器、尖狀器和砍砸器。這組石器的特點是大量使用石錘和廣泛應用錘擊法,對刮削器的加工有時還採用交互打擊法。到目前為止,蘑菇山周圍已發現舊石器地點4個,出土和採集石器百餘件。汪宇平先生認為蘑菇山遺址採集和出土的刮削器,有三分之二是採用交互打擊的方法加工製作的,這一打製石器的方法與呼和浩特市東郊大窯村發現的早期打製石器相同。根據對地層情況的分析,蘑菇山遺址屬於更新世晚期遺址。

蘑菇山遺址的發現,不但填補了呼倫貝爾地區舊石器時代晚期考古空白,而且在東北三省境內的舊石器時代文化中,都很有特色。特別是為研究我國北方草原地區的早期人類活動提供了新資料,為考古研究提供了新類型。扎賚諾爾區的蘑菇山,與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和蒙古距離很近,初步認定該的舊石器與俄羅斯外貝加爾地區發現的舊石器關係密切,甚至可能存在一定的親緣聯繫。這一遼闊地帶的遠古居民,自然要在歷史發展的某一階段,形成相同或類似的生產生活方式,甚至留下相同或者類似的遺蹟和遺物,這個問題具有國際性。該遺址的發現為今後舊石器時代考古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廣闊的前景。

為加強對該遺址的保護力度,扎賚諾爾區文物局已完成《蘑菇山北遺址保護規劃》的編制工作,正在按程序報請國家文物局開展對該遺址的保護工作。

扎赉诺尔,一座年轻和古老激情碰撞的城市

小孤山遺址

位於扎賚諾爾東南方的小孤山上,距蘑菇山12.5公里,屬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在小孤山漫平地表上,遍佈自然崩裂的凝灰矽質砂岩石塊,考古學家從中發現石片、刮削器等14件石器,文化面貌與蘑菇山遺址相似。

蘑菇山和小孤山遺址採集的石器主要器類為石錘、石片、刮削器、尖狀器和砍砸器等,這組石器在製作時廣泛應用了錘擊法,對刮削器的加工有時還採用交互打擊法。其中,刮削器、尖狀器和石片鋒刃銳利,主要用來肢解獸肉、剝取獸皮。

1959年至今,在扎賚諾爾地區先後發現了扎賚諾爾和蘑菇山兩處大型鮮卑墓群。從墓葬中出土文物可以看出,拓拔鮮卑畜牧業逐漸形成,鐵器開始大量使用,生活漸趨富足。墓群的發現反映了拓跋鮮卑部族在呼倫湖畔繁衍生息,發展壯大的歷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