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如何處理‘滴滴’——將是一道面向所有人的考題

2012年滴滴成立,併成功拿到天使輪投資,在接下來的6年裡,滴滴歷經18輪融資,估值超千億。下面我發一張來自UN財經的圖。

如何處理‘滴滴’——將是一道面向所有人的考題

通過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到滴滴在中國出行市場所佔據的壟斷地位,擁有90%以上的市場份額。分析今年發生的兩起案件,'空姐遇害案'與'樂清女孩遇害案'對滴滴的打擊。在另一層面也可看到,滴滴事件初期,所有人都是一律指責滴滴。滴滴在這次事件中,承擔責任是必然的。另一方面,對犯罪分子而言,滴滴只不過是其利用來作案的工具,並不在乎其出行的屬性。

發生兩起這樣的惡性案件,我們要做的既不是,說出租車一年也發生很多事故,為什麼輿論不攻擊出租車等等言論,因為這對於解決該事件本身是沒有好處的,轉移這樣的視線是無意義的。一味的責怪滴滴,也是於事無補的。最終,我們還是要回到監管上來,無論是滴滴出行還是其他出行,我們都要完善出行的安全機制。

當一個企業承擔一個社會相當部分的出行工具時,那麼'行'作為人的基本需求,它就不僅僅是企業了,而是變成了具有多重性質的企業。因為它承載了人對'行'的需求。為什麼滴滴能發展起來,政府部門應該明白,是因為多年一直未解決的老大難問題,在前滴滴時代,'黑車'氾濫,出租議價、拼車屢禁不止,傷害了人民群主的出行體驗。

在滴滴們發展起來的時代,某種程度上來說,滴滴轉化了了黑車團隊,以較為合理的價格方便了人們的出行,降低了出行成本。但是,後續的管理卻未跟上,監管不到位,而滴滴對順風車的運營採取了錯誤的方式,滴滴作為一家企業,其本質是盈利,其運營方向錯誤也就可以預見了。

下面給大家分享一個關於福特汽車油箱爆炸廣為流傳的真實案例:

1972年,一個13歲的孩子坐鄰居的福特平託車上高速被追尾,油箱爆炸起火,駕駛員當場死亡,而這個孩子則重度燒傷面積達90%。後來這個孩子的家庭將福特汽車告上法庭,官司持續5年,福特汽車在法庭上陳述的事實震驚世人。

在法庭上,福特汽車承認在這款車投放市場之前就知道設計缺陷,後來的碰撞測試影像資料也證明了這一事實。但福特汽車算了一筆賬之後,卻未採取任何措施去彌補這一安全隱患。

據福特汽車計算:如果要對這款車加裝安全裝置,則需花費約11美元,按1100萬轎車和150萬卡車的產量算,其成本大約為1億3750萬美元。

可如果不採取任何措施,按追尾事故致死率等算,充其量有180個福特平託車車主死亡,180位燒傷;另一方面,預計會有2100輛汽車燒燬;按當時賠償水平,每位死者20萬美元,燒傷者6.7萬美元,汽車成本為700美元,總計預估損失金額為4953萬美元。

不採取措施與採取措施之間,成本相差8797萬美元,因此福特汽車就平託車油箱設計缺陷保持了沉默。在此情形下,它只需要在每一起命案發生的時候,打好官司,做好公關,給足賠償,就可以穩住業績,讓公司繼續運轉。

從某種程度上說,滴滴何嘗不是下一個福特?

這個故事充分說明了滴滴作為一家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其順風車具備的公益屬性,不符合其公司戰略目標,挖掘其所謂的社交屬性等等方式也就由此而來。而滴滴對受害人的三倍賠償,就可以理解了。為了數以億計的利潤,我一年賠幾百萬幾千萬,有什麼問題嗎?而國家要求滴滴下線整改,不合規將無限期停運,正好打在了滴滴的七寸。將倒逼企業加強安全制度的落實和完善,但是,滴滴能否交出其有關責任心的答卷,目前仍未可知。

對最近兩起惡性安全事件,相關部門調查組也進入滴滴內部,對安全整改進行落實。希望受害者的獻血不會白流,希望我們所有人的安全得到保障,不要總是發生問題之後,再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就像人民網發文'監管不應搭輿論的順風車'。

這是一道考題,考驗政府的監管和相關機構的執行力,考驗企業的責任心,考驗人民群眾對自身安全的關注度。不是出了事一部分人動動手指就指責,滴滴為了整改期的安全過渡就關閉,就停運。甚至一些明星也來湊熱鬧,表示要刪除滴滴,打垮滴滴,我就想問問,打垮滴滴,誰來滿足人們的'行'?這些平時出門就助理司機接送,動不動就飛機出行的人,真的有使用過具有公益屬性的順風車服務嗎?我對此表示懷疑。

我們都是社會的參與者,就像相關機構某司負責人曾說,'既然滴滴能發展壯大到現在這個體量,那麼我們的選擇是導致這個結果出現的原因。'我們能後悔自己的選擇嗎?能對已經發生的悲劇進行挽回嗎?

而這道考題,將會考出相關部門解決問題的能力,考出企業的責任心,考出所有人的表現,這些表現就是你的發言,而這些發言會影響這個社會的發展。如果最終滴滴們不能發展到我們期望的樣子,那麼我們是否應該思考一下,我們對此做了什麼?

歡迎大家共同探討,文章有錯之處,希望不吝賜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