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何在我國東北話成為流行語?

西甲二人轉皇馬愛巴薩



在教育“熊孩子”方面,東北家長獨樹一幟。東北人民“損人不絕”的獨門話術裹著大碴子味撲面而來,自帶笑點,絕對硬核。

全國人民都知道,有一種可樂叫做“東北人民一開口,我就可勁兒想樂這傢伙,東北人可坐不住了:雖然俺們那旮個個都是段子手,講話粗獷又狂放,但實際上俺們東北話精緻著呢!


在東北人心裡,東北話就像是一鍋東北亂燉。外人以為這是一道粗鄙鄉土菜,無需技巧;但行家自然知道這裡頭名堂大著呢,從選材起鍋到下筷的情緒,每一步都很講究東北話也是如此。

於是,在說東北話的道路上,遇到懂行的東北人,他只會撂下一句:俺們那旮的優雅,你不懂!


Part.1 不是大碴子味,是節奏感!

優雅的東北人說話,自帶律動話裡埋上一些精哏兒,說話帶彎兒,恰到好處的兒化音,活潑的疊詞,搭配上有靈氣的輕聲,常常

餘音繞樑三日不絕

東北方言總是自帶音效:

你咋地啦?打出遛滑兒把跛了蓋卡禿了皮了,鬧心!

你能幹點家務活不?總整的屋裡屋外皮兒片兒的,牆上也魂兒畫兒的!


不懂行的外省人總是覺得東北話有股大碴子味,是鍛鍊笑肌的一等一好材料。對此,東北人嗤之以鼻:拿東北話當笑話,那是因為你對“大碴子”的神秘力量一無所知,我們東北話一出,全國方言跟後邊跑。

但你要以為東北話毫無門檻可就錯了。


東北話的內涵在於不經意的流露,只有把細微之處掌握了才能領略優雅的精髓聲母、韻母、音調、句調、重音、停頓,一處不對,那就變了味兒。


東北話的優越根植於東北的黑土地。如果你想迅速提升東北話口語等級,建議在零下的東北戶外練習,保準能由衷體會到東北話發音的真諦。

連讀和省略,是東北話省時省力的兩大訣竅。這大概是優雅的東北人在長年累月的天寒地凍中琢磨出了最優雅的說話方式。——當你已經凍到臉蛋發麻舌頭打結,發音簡單節省時間的東北話依舊不影響交流的準確性。

普通話:在做什麼呀?東北話:噶哈呢?(gàá né)

普通話:那誰知道呀?東北話:誰道?(séi dào)

普通話:尋(xún)思

東北話:尋(xín )思普通話:我媽不讓(ràng)早戀

東北話:管她樣不樣(yàng)!

總之,

能一個字兒的咱不廢倆,能連讀的咱不分家,能扁口說的咱絕不張口。東北話,絕對優雅

Part.2

東北話,氣勢第一!

▲上流君的東北土味情話

在東北話裡,有一個字佔據核心地位,那就是“整”

▲東北話十級選手福原愛深諳東北話核心—”整“(來源:微博截圖)

據說把你認識的動詞都換成“整”,你就會了一半東北話了。一個“整”字帶出的是東北話氣勢與境界,帶出的是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壯闊。

普通話:我給你打個車吧!

東北話:我給你整個車吧!

普通話:吃點啥啊?

東北話:整點啥啊?

普通話:這事兒歸我管。

東北話:這四兒我來整!


類似於“整”這種的集合詞在東北話裡有不少,比如瞅”。“瞅”字一出,相信全國人民都會會心一笑,“你瞅啥?”“瞅你咋地!”東北話的氣勢不言自明。


再看音調,東北話裡許多二聲詞發四聲。“你biè整沒用的!”“讓你biè說你hài說!”一張口,氣勢值唰唰上升。


能動手絕不吵吵,即使吵吵也得是有氣勢的吵吵!這,就是東北式的優雅信條


Part.3 最精緻的,是東北話的特有名詞


要想跟上東北話的節奏不是難事,hold住東北話的氣勢也不難,難的是掌握東北話的精髓。

東北人在講話這件事上傾注了大量心血,以至於東北話有大量其他官話方言中沒有的詞彙、俗語、俏皮話,這些就是東北話的精髓。要想學起來,只能拉著東北人多嘮嗑,別無他法。

在優雅的東北人看來,萬物有靈,有靈就得有名兒。普通話的名字太普通,有板有眼忒乏味,既然號稱“優雅”,不用上個比喻誇張借代象徵,哪裡算是優雅呢?

於是,在東北,萬物都有了形象又別緻的花名。


一大早,東北姑娘們若是擺弄頭髮,總會翹起蘭花指拈起一縷劉海,嬌羞道上一句:“哎呀,今天這頭簾兒咋整好看捏?”額頭上的簾兒,那可不就頭簾兒唄,形象傳神好理解,沒毛病!


罵人,自然也有優雅的罵法。對各類畜生習性瞭如指掌的東北人最喜歡指桑罵槐,給厭惡之人起花名,一個個的,溜到飛起——土豹子、貓驢子、白眼狼、傻狍子、兔崽子、黃皮子、熊瞎子、大馬猴子、王八犢子……


東北人取花名,除了講究傳神,在傳承中淘洗出來的那一層滄桑感也是不可或缺。歷史的厚重感,為優雅代言。


在歷史長河中,東北人民曾與俄羅斯人、日本人共處長達半世紀之久。再加上東北原是蒙族、滿族、達斡爾族等少數民族聚集區,東北話自是兼容幷包,成為多元文化的集大成者。

肉和油變質在滿語裡頭稱“哈喇”,東北人就把口水稱作“哈拉子”“咔咔地”也和

滿語裡形容果斷的“kas kis”相似;下小上大的水桶是“畏大羅”、麵包叫“列巴”,這些都是出自俄語。


這些用最簡單的字組合雜糅而成的東北新詞彙,儼然賦予了萬物更加璀璨的靈魂。


Part.4 東北話裡,從沒有隨便二字


不要以為東北話自帶幽默技能點,就把它歸進不入流的行列。

江浙人:我們家鄉話你們聽不懂,上流

東北人:說實話,我們家鄉話你以為懂了也不一定真懂,真·上流


不信看看這些你都知道嗎:破馬張飛、武武鉉鉉、磕了吧磣、楊了二正、雞頭白臉、提溜算卦、五脊六獸、五迷三道、二虎吧唧、稀里馬哈……


在東北,說話不撂四字詞語,都屬於沒文化

東北話講究的就是“齊整”。說話的時候,若要講出“少扯犢子多辦事,廢話多了沒有味”、“小夥子睡涼炕,全憑火力壯”這種押韻的語句要求太高,至少也得能冒出幾個四字成語來體面體面。

東北人能輕輕鬆鬆把任何一字二字三字詞語統統擴展成四字,這裡面訣竅有仨,一靠重複,二靠襯詞,三靠數字

要是哪個小夥子看上東北姑娘不好意思說,反倒是咱東北姑娘直接:瞅你一天天假假估估,扭扭捏捏,唧唧歪歪,吭哧癟肚的,是不是稀罕俺?


你瞅瞅這可不就是藉著“反覆”的神功,於細微處現大優雅,把東北人立立整整的優雅勁兒體現得淋漓盡致嗎?

東北人對襯詞的喜愛,如同魚之於水、鳥之於風、人之於飯菜。加了襯詞後綴,講起話來如高山流水,抑揚頓挫,優雅立現。


你可以說這飯很軟、很餿、很酸,可東北人不,他們偏要說這飯是軟了吧唧、餿了吧唧、酸了吧唧,你這人說話忒不講究了吧唧。當然除了“吧唧”,他們還有咣唧、嘎嘰、八叉、嘎登、噹啷、咕咚等一串兒襯詞。


東北的肥宅們從不直呼“好無聊啊”,他們往往小啜一口快樂肥宅水,摸一摸渾圓的肚皮,感慨道:“在家呆得我五脊六獸

的,鬧停死了。”


遇上馬馬虎虎的閨蜜,東北人總會數落一句“天天二虎八雞、五迷三道的,錢包丟了都不知道,毛楞三光得讓人不放心”。

覺得暈頭轉向嗎?那可就是不上道了。東北話裡的這些詞可是大有來頭。


“五脊六獸”,指的是中國古代建築屋脊上的瑞獸,吉祥、裝飾、保護建築,三重功效傍身。但想想人若是像屋頂上的神獸一樣,整天閒待著啥也不幹,可不就是閒得難受、無聊至極嗎!

▲故宮的五脊六獸


“二虎八雞”還被明明白白記載在《說文解字》裡頭。雞,為“知時畜也”,能報時;虎,山獸之君,山林的獸中之王。拆開來看都不錯,可惜二分虎加上八分雞,混合一起就成了個“傻乎乎”的四不像,丟三落四,沒頭沒腦。


再看看埋了八汰(髒)、七擰八掙(不整潔)、楊了二正(不幹正事)這些詞兒,你會發現,在東北話裡從沒有隨便二字。


一如利利亮亮的東北人,從不隨隨便便。優雅,才是東北人的最佳註腳。

留言裡整幾句東北話

從此就是一家銀!

[1]馮常榮.東北話的特點及流行特色[J].東北史地,2008(01):73-77.

[2]李巖璞.東北小品演員語言中語氣詞的研究[D].江西:江西師範大學,2010(06)

[3]莫少舒.東北方言土語大全[EB/OL].2016(10).

[4]呂赫陽.東北話打哪兒來[J].亞太教育,2015(26).

[5]馮常榮.東北話的流行元素[N].吉林日報,2010-05-20(014).

[6]王如辰.“忽悠忽悠”東北話[N].吉林日報,2005-09-29(013).

[7]馬義,丁銘.曹雪芹祖籍鐵嶺,《紅樓夢》說了不少東北話?[N].新華每日電訊,2004(02).

[8]齊東武.從關聯理論看東北小品中的話題突轉幽默——以趙本山的作品為例[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12).


上流


先說一下,筆者是東北人,但看到這個問題,有些很無奈,也無語,顯然,題主的意思,我也明白,由於網絡綜藝的走紅,現在無論大江南北,都可以收看到各地的娛樂節目,包括影視劇。



託了前些年“老趙”的福,現在東北笑星開始在全國遍地開花,於是,滿嘴大碴子口音的“東北話”,開始席捲全國,這就有了題主的這個疑惑。

首先,筆者明確自己的觀點:東北話,絕對不是影視劇、小品裡那樣的誇張,東北人,也不是“彪”、“虎”、“傻”的代名詞。很明顯,舞臺上那些打著東北旗號的藝人,為了能讓大家記住自己,故意對形象進行了誇張的表現手法。



首先,我們東北人,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在外面,無論是農村(筆者就是從農村出來的),還是城裡,無論喝醉,還是清醒,都不會滿嘴

“噶哈呢?咋地啊?瞧你那損色吧!哎呀媽呀!”

特別是這二十幾年,自從全國推行普通話教育,以八零後為起點的四代人,都已經陸續成長起來,你現在來東北,只要不是去深山老林,沒在窮山僻壤,你隨便抓一個10歲到40歲的人,你和他聊一聊,看看說話他虎嗎?



說了這麼多,希望各位南方的小夥伴,不要被電視電影誤導了,東北人純樸,但不虎,話糙人不彪,希望大家都能有機會到東北來玩。

歡迎小夥伴留言討論,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文人草堂。


文人草堂


作為一個東北人,身邊的朋友五湖四海的都有,有時候也會調侃一下,聊聊地區差異……

作為語言來說,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影響力越大,它的語言就會傳播的越廣,越多的人來學習,比如英語就是,英語就是當時通過侵略殖民把英語帶到了世界各地,英美的經濟軍事科技實力越來越強,要想向他們學習就必須先學習語言,所以英語成為了很多國家的第二語言,納入了國民教育的大綱中……

中國地大物博,方言眾多,東北話就是漢語的一個方言體系,方言一般來說是有地域性的,特定地域對應的特定方言。但為什麼東北話這麼流行呢,我認為主要還是國內媒體的功勞。

以前的人們接觸不到媒體,對其他地方的瞭解除了接觸,就僅限在書本上,隨著影視媒體的發展,人們才能看到其他地方的風土人情。東北話初始進入大眾視野還要追溯到春晚的民間藝術家趙本山,他把東北話傳到了國家各個地方,又因為東北話的通俗易懂、獨特的音調,人們開始關注到了東北話,隨著後期東北藝人的增加、東北明星的影響力增加,也可能喜歡東北話自帶的幽默風趣,人們開始紛紛仿效東北話,就這樣東北話就開始流行了……

其實,東北話也是有不同版本的,黑龍江和吉林相對來說語調有些平淡無奇,偶有幾個方言詞彙,遼寧的各個地方的音調是有不同的,有的聲調上挑、有的類似唐山話,沒有去過東北的朋友一般都區分不開三個省的不同……


olyss





我在這裡先要說明一下,文化存在的意義其實就是傳播,只有這個文化傳播開來才有用。




俗話說得好:網絡主播上千萬,東北老鐵佔一半!東北主播多了自然而然東北話就傳開了。二來東北話其實不像閩南語那些難發音,聽得懂普通話的基本都聽得懂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觀眾入門門檻低!

其次還有東北主播的集體特點:女的普遍比較能撩!其他地方很多女主播面皮薄,很多東西說不出口,東北小娘們兒可不這樣,有啥說啥,惹急了罵人的東北女主播可不少。東北男主播普遍比較能侃,不管自己成不成功,但是大道理說起來頭頭是道,而且不做作,很接地氣,也很能鬧騰,一般東北男主播都很護自己粉絲。

隨著東北這些大到影視劇小到直播短視頻在網絡發展的高速鋪展開來,東北話就自然而然在全國迅速傳播開來。


花木蘭不是女漢子


其實我覺得之所以東北話能在中國成為流行語,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東北話更接近於普通話,怎麼說呢,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普通話,是以北京以及河北部分地區的一些地方語言為標準,稍加修正改造而成的語言,而上述這兩個地區緊挨著東北,在發音和語義上存在諸多相似性,外加上今天國家大力普及普通話,東北話也就隨著這趟順風車越飄越遠了。

2、熒幕舞臺的宣傳,在之前的二十多年裡,以趙本山為首的東北明星尤其是笑星經常登錄全國性的央視春晚,東北話很容易通過熒屏傳播出去,成為流行語。

3、東北話獨特的語調很容易影響人的發音,說白了就是極為容易帶跑別人,不是有那麼個故事嗎,一東北哥們去了廣東上大學,半年後,一寢室的同學全變成東北同學了,可見東北話的傳染性。

不知道我的回答你是否滿意,有興趣可以關注下哈!


漫一點兒


這很好解釋。

發達國家語言成主流必須是這個國家強大,使用這個語言本身的人口就多或區域很大。這樣才會促使別人需要主動學習你的語言。然而同一語言內部方言卻不是這樣,因為都是同一個語言,內部流行一般是通過國家推廣,比如普通話。還比如就是通過文化藝術媒體流通。北京方言就是通過小說、影視以及成名的這幫侃爺在電視媒體裡說。上海口音的普通話也同樣如此。過去香港娛樂業如日中天的時候,粵語也獲得很高的知名度。如果不是由於差異較大,很多人聽不懂,很可能普及度會很高。臺灣腔也一度流行。

從宋丹丹趙本山開始,東北方言就開始在娛樂界崛起了。東北經濟低迷,由此進入娛樂界的人非常多。從正式演員到喜劇選秀節目,東北演員佔據很大比例。在直播裡就更多。還有的山東話很像東北話。而且東北話不僅容易聽懂,還容易模仿,也具有味道。這樣一來,社交視頻媒體上再次衝擊,東北話自然變得很強勢。還有分散在各地的東北餃子館也非常多,過去東北泡腳城也多。各地都能接觸到東北人,所以對東北話很熟悉。在雲南最容易碰到的是四川、貴州人,其次大概就是東北人了。遇個內蒙、山西、山西的很少。


國病


我來回答吧,

首先東北話更接近普通話,學起來也比較好學,比較好玩,比如說你瞅啥瞅你咋地,再瞅一個試試之類的,很多人多報著學著玩的心態學兩句結果一學就一發不可收拾。

其次就是東北話的藝人有很多比如宋小寶,小瀋陽,金星等等對於間接的宣傳東北話起到了好處,在此之前多少人能夠知道彪啊虎啊之類的意思,或者說山炮等詞,很少有人知道,隨著近年來東北藝人的增多東北話和一些東北口語也被帶到了全國,我們也在受東北話潛移默化的影響。




當然了東北話也有其廣大的區域優勢和人口優勢,廣東話多是廣東地區,吳語也只不過在蘇南地區,閩南語也只不過在福建地區,河南這個人口大省也只不過流行於河南,而東北這個地區,東北三省口音外地人聽起來相差不大,分佈地域廣,受眾多這也就造成了東北話能去流行起來的一個原因。


總結以上幾點就是東北話分佈廣曝光率高,導致了東北話能夠大量的流行開來


影視劇搬遷大隊長


我覺得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東北話雖然和普通話有一些音調上的差異,但是基本與普通話差異不大,而具備與普通話標準偏差不大這個條件的地區只有東北和華北地區,其他尤其偏遠地區的地方話很難被全國人民聽懂,而東北話,只要是普通話教學的地區基本可以聽明白,這個是語言基礎之一。

2、東北話言語中帶著更多詼諧幽默的成分,不否認,南方人也有很多喜劇幽默的文化基礎,但是相對東北人幽默數量和深度,東北人的幽默更容易被傳播和接受,很多電影,往往加了幾句東北話臺詞,就瞬間感覺喜劇色彩多了些,這種喜劇色彩的語言風格自然更加便於模仿和傳播,也促成東北話成為我國語言主流的重要原因。


段子哥哥


“魔性”的東北話

東北話為什麼成為了當今流行的一種方言呢?相信每個碰到東北話都覺得這種話的感染力是非常大的,基本都能學那麼一兩句。我今天就來講講原因。

普通話的親戚

東北話能夠流行的原因有一個就是跟普通話很相近。而現在普通話也是各地的官方語言,很多不同方言的人都通過普通話來交流。東北話也就很多人都能夠說了。“噶哈”、“咋地”等等東北話都是朗朗上口的。而且現在也普遍認為東北話也是普通話的基礎方言之一,這更利於東北話在現今以北京為基礎的普通話為官方語言的中國流行了。兩者主要也就是一些音調的區別,其他基本一樣。東北話更能夠流行的就是東北話沒有很明顯的平舌音和翹舌音之分,比蜘(zhi)蛛(zhu),東北話中讀做蜘(zi)蛛(zu),這樣對於南方很多地區而言更容易上口,畢竟有些方言比如贛語就是平舌音跟翹舌音不分的。


春晚巨大的影響

春晚相信很多都看過,特別是還在網絡沒有發達的年代,很多人都準點守在電視機面前看春晚。而春晚對於東北話的流行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很多東北藝人將東北話、二人轉等搬到了春晚上。東北話小品更是深受大家的喜愛,像趙本山的《不差錢》等都曾經風靡全國。正是這些充滿著親和力的東北民間藝術的廣泛傳播,讓原本就幽默風趣的東北話更加的充滿著生命力,也被全國各地的人競相模仿。


豪爽的東北人

相信大家身邊都多多少少有東北的朋友,而東北的總人口超過1億,這也就是說中國人每13個人中就有1個人是東北人。東北人活躍在各行各業,豪爽、熱情的性格也被很多人所喜歡。特別隨著現在交通工具的發展,很多東北年輕人都離開東北去全國各地發展,也將自己那股獨特的“東北腔”帶到了各地。誰不喜歡風趣幽默又待人實誠的東北人呢?而且還能時不時跟你小搓一頓,喝幾兩小酒。

方言的魅力無窮的,每種方言都有獨特的吸引力,希望大家可以在生活中不斷髮現,找到樂趣。藤樹先生認為語言沒有高低之分,只要能給生活帶來樂趣,有趣一點為啥不能呢?您說是吧!


藤樹先生


我覺得這首先和國家大力推廣普通話密不可分。普通話(Standard Mandarin/Putonghua)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現代標準漢語。截至2015年,中國70%人口具備普通話應用能力。因為普通話的普及,使得普通話基礎方言之一的東北話能聽懂會使用的人多,這為東北話流行打下良好基礎。

第二和以東北方言為基礎的文藝作品傳播有關。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趙本山潘長江鞏漢林等東北小品演員活躍在電視屏幕,由於北方方言區人口多,所以這些東北小品演員的節目受歡迎程度也高。在那個時候,每年春晚東北小品演員表演小品裡的經典臺詞,都成為當年流行語。由於這些東北小品演員影響,使得東北語言表述方式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很多人。

進入新世紀以來,互聯網興起,人們欣賞文藝作品的渠道增多,東北演員的小品不再火熱,甚至很多東北演員退出小品舞臺。不過近些年網絡直播興起,而網絡直播中東北人較多,使得東北話再多流行。

我國經濟發達地區港澳臺和GDP居於大陸最前列的廣東省,多是粵語方言區。由於這些地方經濟發達,開放較早,使得有一部分人以說粵語為時尚。不過粵語和北方方言差異太大,而國家大力推廣的是以北方方言為基礎的普通話,所以真正掌握粵語的人較少。而且港澳地區的作品再向內地傳播時,為了照顧內地觀眾,還專門做普通話的配音。粵語在內地有影響力的,是一些粵語歌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