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吞金自殺是什麼原理?

另一個世紀的思念


關於吞金自殺,其實一直心存疑慮,最有名的關於吞金自殺就是《紅樓夢》裡面的尤二姐吞金自殺了,在裡面,可以確定無疑尤二姐吞的就是生金,依託的就是金子的下墜之力。

可是,《紅樓夢》畢竟只是小說,吞金自殺這事到底可行性有多大呢,又需要多久才會死,這些並沒有多少真實記載。而且古代金含義廣泛,到底吞金吃的是什麼並沒有完全確定。

首先古代金子是極其稀有寶貴的,絕不是像今天影視劇裡那樣動輒就幾十萬上百萬兩黃金。一般人用的都是銅錢,有錢人才用銀子,非大富大貴人家一般也見不到金子。而且金子本身無毒,因為它性質極其穩定,人體環境裡不會發生化學變化,它的密度又特別大,小小一塊就極重。

如果按照尤二姐那樣,希望依託金子下墜之勢自盡,理論上確實存在這個可能,但是耗時必定很久,還要根據金子分量而有所差異,搞不好幾天都死不了。而且還有一點,當初到底是誰先想出這麼個法子來呢,上吊,捅自己一刀不是要痛快的多嘛。關鍵金子本來就是稀罕物,一般人可能根本都見不到,擁有它的人也必定會把它當作寶貝,怎麼會想到用它來自盡呢。在我看來,首次發現金子可以殺人很有可能是在一次偷竊行為中,也許是某個富貴人家少了金子,怎麼查也查不到,最後發現家裡有人肚子疼,難受吐血,最後痛苦之下說出自己偷了金子,吞進肚子裡,還想著日後可以排出來。但是沒成想,金子進肚子就不聽指揮了,最後痛苦死去,這樣人們才發現吞金子那是要命的事情呀。

吞金自殺的原理很有可能如前面所說,因為金子太重了,在消化道里翻騰,破壞腸胃致人死亡。另外一個可能就是黃金伴生雜質所致。黃金雖然性質很穩定,在自然界裡常常以單質形式存在,但是金礦卻多有伴生礦,伴生礦是個大雜燴,裡面活潑元素很多,而從古代一種金幣郢爰成色來看,含金量一般在百分之九十往上,純度不是很高,像一些伴生礦物,銅銀硒銻鉍等元素化合物往往是對人體有害的,特別是在金子重力作用下損害人體腸胃以後,有害物質更容易隨血液流遍全身,加劇中毒症狀。不過這一切都是一個理論分析,從實際效果來看,吞金自盡肯定是一個費力不討好的事情,死都死不痛快。人自殺往往都是一念之差,一旦一下子死不了,反過來會有很強的求生欲,可是憑藉古代的醫療條件,一旦形成腸胃器官破損再加上中毒,那基本沒得救,痛苦捱上幾天,最後還是悲慘的死去。

吞金自殺,聽起來高貴無比,實際上是一個最痛苦最低效的自殺方式,皇上要賜死誰,也沒見有記載說某位大臣或者妃子是吞金自盡的,至於普通人,金葉子都不容易見到,何況大塊的金子,所以吞金自殺也許更是一種文藝的表達方式。

到了今天,可以提煉高純度金子了,黃金反而可以做一種食品出現了,比如金箔冰淇淋,這裡主要是利用黃金極好的延展性,實際上,黃金是延展性最好的金屬,可以壓成千分之一毫米的薄片,這時候它的分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吃進肚子裡也不會有什麼傷害,而且依舊十分漂亮,是高檔食材經常搭配的原料。

雖然現代人自殺屢見不鮮,但是我想沒有一個願意去嘗試這種傳說中的吞金自盡的方式吧。

敬請關注一覽眾河小,帶給您文史方面最現實的解讀HOUHOU


一覽眾河小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基本是扯!

目前吞金自殺的歷史記載非常少,而且大多是小說或者野史。

只說幾點:

第一,金子沒有毒性。

金子不是毒物,沒有毒性。而且金子相當穩定,吃下去以後不會和胃酸發生反應,只能溶解於王水。

所以說,吞金中毒是不靠譜的。

之前看過一個報道,有個傻媳婦和老公毒氣,吃下了一條金項鍊。

就這樣,折騰幾天也沒死,最後還是做胃鏡取出來了。

第二,吞金子確實可能造成腸梗阻死亡,但要求很高。

薩沙看過一個歷史記錄,一個山東闖關內的漢子,在路上遇到土匪打劫。

當時他只有當做路費的一對金耳環,無奈之下只好一口吞下。

土匪沒有搜到東西,打了他幾下惱怒的走了。

等土匪走了以後,這個漢子又將金耳環拉屎拉出來。

說明金子如果體積小,又表面光滑,是可以拉出來的,不會傷人。

唯一致死的可能就是,吞下去的金子很大或者有尖角,劃破或者堵塞了食道、腸子之內。

如果劃破,會造成急性出血,確實會死亡。但既然如此,你為什麼不吃一些刀片或者針呢?那個更有效。

至於堵塞造成腸道梗阻,進而腸道壞死確實是會死人的,但吃金子和吃石頭也沒什麼不同。

但這是一個相當漫長且痛苦的過程,最後在劇烈的腹痛腹脹和嚴重嘔吐中死去。

只有腦子壞了才會選擇這種自殺方式。


第三,自殺的方法有很多

要想果斷,直接用刀抹脖子,切斷動脈一下就死。

如果是婦女,也可以服毒(砒霜)、跳崖、上吊、投河,方法多得是,為什麼要選擇這種莫名其妙的死亡方法,死的這麼痛苦。

除非是你喜歡自虐,那也可以放把火跳進去自焚啊。

所以吞金自殺不靠譜,基本是小說的杜撰。

個人認為,所以為的吞進自殺者基本都是服毒。

只是自殺者通常是大戶人家(一般人家有大塊金子嗎),大家以訛傳訛,就將吞金作為富人婦女自殺的代名詞。


薩沙


在電視劇,小說當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信息,某某吞金自殺,吞金真的可以自殺嗎?是不是真的,這是什麼原理呢?作為一名胃腸外科醫生,我來科普一下。

首先,我要說,吞金自殺是真的,是可以實現的。因為黃金是一種非常穩定的金屬,不會被胃酸所腐蝕,也不會被人體吸收,黃金進入到胃腸道以後,就有可能劃傷胃腸道,導致胃腸道穿孔,胃腸道穿孔以後,胃腸液以及食物殘渣就會進入到腹腔當中,因為人的胃腸道中有大量的細菌微生物,會導致繼發性腹膜炎,嚴重的可出現感染中毒性休克,可危及生命。如果是胃腸道的血管損傷,還可以出現大出血,患者可出現失血性休克。在沒有發明麻藥和抗生素之前,無法開展手術,所以在古代,一個輕微的感染或者出血,就有可能危及生命。

但是,吞金自殺不一定能100%實現,首先黃金的分量要夠大,形狀要不規則,有稜有角或者形狀不規則,比較鋒利,才有可能劃破胃腸道。如果是個規則的金球,吃進去之後,很可能就會隨著大便排洩出來,不會造成危害。

作為一名醫生,我們經常遇到消化道異物的患者,有些是無意吃進去,有些是故意的,例如刀子,牙刷,玻璃球,硬幣等等,特別是小孩子,父母們一定要時刻看著他們,不要讓他們把硬幣,鉛筆等東西往最裡面塞,這是非常危險的。下面這張圖是一位吞刀的患者,刀在胃裡面,非常的危險。



普外科曾醫生



醫生回答此問題!

吞金自殺,古已有之。

多見於官宦富貴人家,貧民何來金子?

吞金自殺的原理,有人認為金有毒性。

否!

金的提煉純度,現代科學證明,並無毒性。

吞金自殺的原理:金為密度相當大的物質,古人云“寸金寸斤”,體積雖小、重量大,世人共知。

而人的消化道“九曲迴腸”,上升下降無數次,通過消化道胃、腸蠕動,食物可以自由通過。

從現代醫學分析,當人吞金後,黃金因重量原因,消化道胃、腸蠕動不能致其通過前行,黃金墜積於“九曲迴腸”的消化道某個位置,不能從消化道排出,因重量墜積而致墜積部位消化道破裂,造成腹膜炎,中毒性休克死亡。

要知道,古代木有現代醫學技術,吞金、及各種異物,可以通過胃、腸鏡下取出,既使胃、腸鏡下不能取出,可以剖腹手術取出,死不了人的!

而古代,木有相應的醫學技術手段,吞金,無異於死路一條!

《紅樓夢》中,尤二姐吞金自殺,甚為可惜!



z山海


在古代,古人一言不合就吞金自殺,而且還是秒死。按理說黃金作為貨幣也沒有劇毒,為何古人可以吞金自殺,在吞金自殺中到底隱藏著什麼秘密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穿越歷史,瞭解其中的歷史真相。

根據現代研究,人們發現純金並沒有毒性,因此吞入純金物件是不是因為中毒而死的。那麼,在《紅樓夢》中,王熙鳳借刀殺人,尤二姐吞金自殺。無獨有偶在《延禧攻略》傅恆侍女青蓮吞金自盡。你可能會說這是影視劇中,純屬空穴來風。那麼,在《明史 列傳一 后妃》中清楚地記載了宦官張敏吞金自盡,這可是歷史,並非是小說,這又該怎麼解釋呢?



實際上,李時珍他老人家在《本草綱目》中給出了答案:“毒金即生金,出交廣山石內,赤而有大毒,殺人,煉十餘次,毒乃已。”李時珍的意思就是說生金是有劇毒的,真的可以殺人。但冶煉過十次的黃金就沒有毒(即純金沒有毒性),這一點跟現在的科學研究的結論一致。

由此可知古代的吞金自殺是真的,並非是空虛來風。雖然當時的黃金製品經過了冶煉,但由於當時的冶煉技術不高,黃金的純度不高,並非是純金,因此在黃金上殘留了有毒成分。一旦當古人將含有有毒成分的黃金製品,吞入肚中後,就會中毒而死。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是黃金經過冶煉沒有了毒性,但黃金進入消化道後,劃破了消化道,致使出血及發生其他併發症發生,最後導致人死亡。各位,你們認為呢?


密探零零發


“吞金自殺”之說,古已有之。在許多歷史文獻或者小說中屢見不鮮,但往往只是簡單提一句“吞金自殺”了,重在告知人物命運的結果,而省略吞金的醫學原理。

吞金自殺究竟是怎麼回事?我們先來看一些例子。

最近火熱的清宮劇,乾隆得力大臣富察·傅恆的婢女青蓮,遭狠心手辣的爾晴嫉妒,送去娼妓館,被虐待得渾身是傷,後為傅恆所救,但因不堪忍受自己的“汙穢”而吞金自殺。青蓮吞金後,氣息奄奄,嘴角流出血跡,和傅恆表達心意,不捨告別,最後身子一動,便永遠閉上了眼睛。這個過程,青蓮氣息微弱,神情悲愴,非常痛苦。


曹雪芹在《紅樓夢》第六十九回《弄小巧用借劍殺人 覺大限吞生金自逝》中有兩句生動的描述:“這裡尤二姐心下自思:‘病已成勢,日無所養,反有所傷,料定必不能好。況胎已打下,無可懸心,何必受這些零氣,不如一死,倒還乾淨。常聽見人說,生金子可以墜死,豈不比上吊自刎又幹淨。’想畢,掙起來,打開箱子,找出一塊生金,也不知多重,恨命含淚便吞入口中,幾次狠命直脖,方嚥了下去。”

大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金石·金》篇中有載:“毒金即生金,出交廣山石內,赤而有大毒,殺人,煉十餘次,毒乃已。”生金是從礦山或者河中掘取的未經熔化提煉的黃金,毒性很大,尤二姐不僅死於生金墜死,還加之中毒。

所以,若吞生金,是會被毒死的。

那麼,若吞熟金同樣能夠自殺成功嗎?

熟金是生金經過冶煉提純後的黃金,它的形態不拘泥於金塊、金錠、金條,還有用金子製成的飾品、器皿、金幣,以及金絲、金箔、金板等,根據用途不同,工藝水平不同,最後的黃金成品的成色也會有天壤之別。

《食貨志》中說“金有三等,黃金為上,白金為中,赤金為下。”注:白金,銀也。赤金,丹陽銅也。這裡將銀與銅也稱為金,不過是成色較低的金。唐朝初年的歷史學家顏師古也說:“金者五色,黃金、白銀、赤銅、靑鉛、黑鐵。”由此可見,金在古代是一個寬泛的概念,遠遠超出了今人所認知的純金的範疇。而且,即使是現在,由於黃金中其他金屬含量的不同,黃金的成色波動高的達99%,低的只有30%。

若吞了金飾品或純金,純金十分柔軟,純度越高越軟,但是很重,金子的化學特性十分穩定,與肚子裡的東西無法發生化學反應,就無法消化,而且大塊的金子,可能會摩擦、擠壓、滑坡消化道,造成消化道阻塞,停留在胃裡時間過長,還會引起胃粘膜損傷,嚴重可能引起出血。最後,也是死路一條。


除此之外,在古代,刀、劍、箭等兵器也被稱為金,但個人認為“吞金自殺”的“金”更多的是吞生金或者金飾品,比如金戒指,金首飾等。不管,無論多麼活著多麼艱難,活著才會有希望啊。


蔡駿


我看了一下大家的回答。好像都錯了。

吞金自殺說的不是吞黃金,吞的是水銀。水銀就是汞,化學式Hg,劇毒,密度很大!熔沸點低,62度為沸點,常溫下易揮發。揮發出的汞蒸氣有劇毒。通常呈銀白色,有金屬光澤。

自然界中未提煉的是汞化物,紅色。俗名:硃砂。

具有防腐的功效,古人為保持死後身體不腐爛,長用水銀處理。古代人常拿來練丹用,所以晉朝人的墳墓打開後,身體多不腐爛。

有專家認為:秦始皇陵墓裡的河流是水銀。

關於吞金自殺,一般是汞蒸氣劇毒致使內臟器官衰敗。一部分原因是水銀的密度非常大,吞進去後會導致胃穿孔和小腸破裂。使人死亡。





稷下學社


首先根據這些年來大量積累的醫學及生物臨床試驗證明,金元素是有毒元素。吃食金元素超量會對皮膚粘膜、造血系統、神經系統及肝腎等均有毒害作用。甚至一部分人僅僅接觸、吞食少量金元素也會發生中毒。

其次就是吞一些尖銳的金首飾會導致腸道穿孔出血致死。還有一部分人吞食之後腸道不消化發生腸道梗塞而死。再有古代的金一般也是一種泛指,指的是貴金屬,不過所有的貴金屬元素都是有毒的也存在不消化或者尖銳的特性。

那麼歷史上發生過那些吞金自殺的實際例子呢?

賈南風命隕金屑酒

公元290年(永熙元年),司馬炎駕崩,司馬衷繼位為帝,賈南風被封為皇后。坐上後位的賈南風開始肆意提拔自己的族人,同時排除異己大肆殺害司馬家族人。公元300年,她廢掉了素有名望的太子司馬遹,並派人殺死了司馬遹。這成了趙王司馬倫討伐賈南風的藉口。於是趙王司馬倫假造詔書,以謀害太子的罪名要廢掉賈南風,最終把賈南風廢為庶人。在司馬倫把持朝政之後又賜金屑酒毒殺了賈南風。

可以推斷的是賈南風並不是死於腸道穿孔或者腸梗,而是金元素對其消化粘膜造成了巨大損傷導致出血中毒等現象,這種死法想想也是夠痛苦的了。

忠義太監保大明血脈吞金而死

明憲宗繼位後,把兒時一直照顧自己的保姆萬貞兒立為貴妃,與其談起了子母戀。由於萬貴妃深得皇帝恩寵不久就在後宮之中獨攬大權。成華三年,萬貴妃剛剛一歲的皇子早夭了,這也是她唯一的孩子。已經三十八歲高齡的萬貴妃受不了這個打擊,於是她命令宮中的太監宮女:後宮之中只要有妃子生下孩子就偷偷把孩子弄死。可憐的明憲宗妃子無數,卻沒有一個皇子。


在一個巧合之下明憲宗與一名宮女發生了關係,而宮女不久之後就有了身孕。與這名宮女關係甚好的太監張敏知道了此事,於是在宮中偷偷的撫養起了這個孩子,這個孩子就是後來的明孝宗。張敏由於怕萬貴妃報復,在告知明憲宗有這個孩子之後就吞金自殺了

相信以一個太監的俸祿,吞食一定量的金子是有困難的,可以推測張敏是吞食了一定量的貴金屬而死。

我是老袁,堅持做緊跟時代的原創歷史。喜歡本文的請多多轉發、點贊,有不同意見的也請留言指點!


老袁說


這是一個被誤傳用典的典型例子,古人所說的“吞金”,並不是說吞下已經冶煉完成的金器或金塊,而是吞的“生金”,即還未冶煉完成的金砂或者粗鍊金塊,這種生金又被稱為“毒金”。

關於生金的出處,毒性和作用,李時珍在其《本草綱目》中有過詳細的敘述:“毒金即生金,出交廣山石內,赤而有大毒,殺人,煉十餘次,毒乃已。”說的是生金多顯示為赤金色,有劇毒能殺人,需要反覆淬鍊十幾次,才能把毒性去除。在註釋中又引用了陶弘景的理論:“金之所生,處處皆有。 梁、益、寧三州多有,出水沙中,作屑,謂之生金。”即把未煉的金砂、粗鍊金都視為生金。

生金為什麼會有毒性?是與金砂的組成成分和當時的冶煉技術有關。我國的貴金屬礦藏純度多不高,金砂中還有大量雜質元素,如銅、鉛、鋅、鐵、鈷、鎳、錳、鎘、汞、鎢、鉬、銀等,其中汞、鉛、鎘等重金屬一旦攝入過量,就會威脅到人的性命;再者,當時的冶金提純法主要以混汞法為主,即將液態汞(水銀)加入到未提純的金、銀礦石中,使得其與其他雜質分離後再通過蒸餾方式去除汞,留下純度較高的金銀。在這一提煉過程的初期,粗煉的金礦石往往含汞量會大幅度增加,所以說吞生金而死的人,實際上是死於汞中毒。

中國古代道教盛行的煉丹術,往往將一些不容易腐壞的物質作為藥引,來提煉所謂能讓人“肉身不死”的仙丹,其中金的可食用性以及生金的毒性,應該很早就已經被丹家方士所熟知。在許多記錄外丹製作方法的方術巫書中,都有提到過對食用金的冶煉與使用,由此可見,中國古人是知道純度較高的熟金可食而無毒的,所以“吞金自盡”用的只能是含毒的生金。

吞金由於其獲取難度較高,有一定的風雅性,在明清小說及後世影視衍生作品中多有使用,倘若真有不解其故的自殺者吞了熟金,如果分量較小,一般來說會自動排出體外,倘若分量較大,那就有概率死於腸梗阻或者胃出血,總之過程要比吞生金痛苦漫長得多了。


在下翩竹


其實金元素本身是沒有毒的。。。。

且不說現在市面上有可食用的金箔,新聞裡還報道過真的打算吞金自殺的人,被家屬發現後,緊急送去醫院,最後取出了吞到胃裡的10釐米金項鍊。。。。。。。

中新網新聞:女子因慪氣“吞金自殺” 胃裡取出10釐米金項鍊

所以說如果是純度比較高的金子,單從它的毒性來說,是對人體健康無害的。而且它也不會被胃酸消化,被腸道吸收。

但吞金這個行為還是很危險的!!!!

首先呢,黃金的純度很重要。金元素對人體無害,但是裡面的雜質就不一定了。

黃金是要通過冶煉才能得到的,最初金元素是存在於礦石當中。

未經冶煉的金子,叫做天然金,也叫生金。生金當中除了金元素,還含有雜質。這些雜質可能對人體有害。《紅樓夢》裡,尤二姐就是找了一塊生金吞的。

另外呢,金子在冶煉過程中可能要用到一些氰化物——比如氰化鈉。

常出現在偵探小說以及柯南里,有苦杏仁味道的毒藥,就是氰化物了。

以前鍊金技術不好的時候,氰化物可能會有殘留,加上黃金的可能沒法提純到太高的純度,還會有雜質殘留在金子裡,吞下去也是會導致人中毒的。

最後,撇開劑量談中毒都是耍流氓。

如果不小心吞下個金戒指什麼的也就罷了,但如果吞食大量金子,是有可能因為金子的密度很高,這意味著很小的金塊重量也很可觀。如果吞食大量黃金,確實會對腸胃也是個大負擔呢,可能不致命,但也夠難受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覺得有用的話就點個贊吧嘻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