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有的剛出生的嬰兒腿部為什麼會發抖?

何小貝904


剛出生的嬰兒會出現一些特別的生理現象,看上去軟弱無力,有時忽然渾身哆嗦一下,這些都是很自然的,因為嬰兒的各項發育還沒有那麼完善,需要不斷地適應、發育。嬰兒的腿為什麼會發抖呢?我們一起來分析下原因。

不能立即適應外部環境

嬰兒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被羊水包括,羊水的溫度一般是38-39度,比人體的溫度略高一些。


嬰兒在這個恆溫環境中生活了40周,從母體娩出以後,到了外界28度左右的環境裡,溫差較大,一下子難以適應,自然有了冷得發抖的情況。

大腦發育還不完善

嬰兒的大腦發育還不完善,當控制動作的神經中樞還沒發揮作用的時候,嬰兒會出現一些不自主、無目的的抖動,等過一段時間,大腦發育成熟,抖動的情況會自然消失。


肌張力問題

如果嬰兒肌張力過高,肌肉比較緊,控制四肢的能力比較僵硬,嬰兒會出現不自然的抖動現象。有的寶寶去體檢時發現這類情況,到一歲多這個現象就沒有了。如果嚴重的話,就按照醫生的建議做按摩,積極治療吧。

缺鈣

如果嬰兒缺鈣,也會出現腿發抖的問題。建議嬰兒在15天后補充維生素D,有條件的情況下多曬太陽,促進鈣的吸收。母乳媽媽多吃含鈣量高的食物,也有利於嬰兒補鈣。

總之,一般來說剛出生的嬰兒腿發抖是正常現象,不用過度但心。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如有疑問,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新晉二胎寶媽,曾經叱吒職場的Career Hero,頭條青雲計劃獲獎者,獲多平臺原創邀約。家有凝寶被派遣赴美文化交流。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凝媽悟語


正常的肌肉收縮。你冷,你也抖!

我們都知道:懷孕使得孕媽的體溫比孕前要高一些,胎兒在子宮環境的溫度是相對恆溫的,一般維持在38.5℃左右。但是寶寶出生時,為了減少細菌的滋生產房的溫度一般設定在23~26度之間。

溫度突然下降十幾度是什麼概念?當然是寶寶感覺冷啊!比如說我家小二哥吧,剛生下來的時候不但發抖還直接尿了一泡,滋了接生大夫一臉……好尷尬呀!


新生兒剛出生為什麼感覺冷?

胎兒36周之後,為什麼會減少胎動大家知道嗎?其實原因有兩個:其一是胎兒體型變大,子宮環境限制了寶寶的活動能力;更重要的原因是:寶寶節省體力,為出生之後抵禦寒冷而儲備脂肪呢!寶寶是不是很聰明?

新生兒剛出生時,身上通常會包裹一層白色油膩的胎脂,胎脂的主要功能除了避免寶寶被羊水泡壞,還有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出生時抵禦身體快速散熱造成的體溫下降。不過胎脂有自動吸收作用,一般24小時就會自動消失。更多時候是被產科護士清洗掉了。


新生兒腿部發抖的第二個原因是:人體離心臟最遠的是四肢神經末梢,血液傳導也最慢。低月齡寶寶足底發涼比較常見,所以稍微有一點溫度降低寶寶就會感覺到冷,小腿腿抖一下就非常正常。所以新生兒出生一般需要打襁褓,媽咪要注意給寶寶保暖哦!

寶寶需要補充維生素D

新生兒出生數天就要補充維生素D,這是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的最新建議。以前是推薦在寶寶出生2周開始補充。

新生兒是容易缺乏維生素D的,這是因為Vd比較特殊,它在母乳當中的含量幾乎為0!及時補充維生素D能夠有效減少寶寶的驚跳反射,讓寶寶睡眠更踏實、更安穩!

安全劑量:足月兒每天400iu,早產兒多胞胎每天800~1000iu。媽咪注意哦,是iu,不是ug,一定要分清楚哈!

總結:剛出生的嬰兒出現腿部抖動,主要還是溫差太大引起的生理反應,其次新生兒出生之後需要及時補充維生素D,以減少寶寶因大腦發育不完善帶來的驚跳反射。

謝謝閱讀!更感謝您的關注和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