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何評價清朝唯一的一位漢人公主孔四貞的一生?

瑾湉mm


在宮廷大劇《還珠格格》三部曲中,小燕子被設定為清朝唯一的漢族公主,雖然她的事蹟全系子虛烏有,但其機靈俏皮的形象卻極討人喜歡。其實,在“滿漢不通婚”的清朝,的確曾出現過一位漢族公主,換句話說,瓊瑤正是以她為原型創造出“小燕子”這個形象。這位傳奇的漢族女子,便是孔四貞。


孔四貞(一作孔嗣貞)祖籍遼東蓋州衛,是明朝叛將孔有德的女兒。孔有德本是平遼總兵毛文龍的部屬,在主帥被袁崇煥冤殺後起兵造反,失敗後投降後金,獲封恭順王。滿清入關後,孔有德奉命鎮壓江南各地的反清運動,因功官至平南大將軍,封定南王,負責鎮守廣西。孔有德進入桂林後,便將家眷也搬入城中,孔四貞即在其中。



孔有德佔據廣西后一度風光無限,然而僅過了兩年時間便遭遇滅頂之災。順治九年(1652年)七月,南明大將李定國重創清軍,並率重兵包圍桂林城,孔有德自知大勢已去,便在府中縱火自焚。李定國入城後,鑑於孔有德罪惡滔天,便將其家眷120餘口悉數殺盡,唯獨讓年僅12歲的孔四貞成了“漏網之魚”。


原來在桂林城破之際,孔四貞在乳母的帶領下逃出府邸,假扮成難民隱藏起來,以待將來的“光復”。過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孔有德的舊部線國安攻克桂林,孔四貞才得以自明身份,並被線國安派人護送至北京(“定南殉粵西難,女嗣貞,年十二,乳媼攜之遁民間得免。順治十年,將軍線國安收復桂林,嗣貞歸京師。”見《嘯亭雜錄》)。



孔四貞到達北京後,因為孤苦無依,加上其父有功於滿清,由此引起孝莊太后的垂憐,便將她收養在宮中,享受郡主的待遇(“孝莊皇后育之宮中,賜白金萬,歲俸視郡主。”見《清史稿·列傳二百六十一》)。在清朝,郡主雖是親王之女的稱號,但考慮到孔四貞是由太后親自撫養的,其身份應等同於和碩公主(皇帝庶女的稱號)。


清朝立國近300年,滿漢之分甚嚴,而孔四貞作為一名漢族女子,卻能享受公主的待遇,實在是“破天荒”的大事件。當然,孝莊太后之所以這樣做,有其深刻用意,那便是想借此籠絡孔有德舊部為清廷所用,並利用孔有德跟吳三桂、尚可喜等人的特殊關係,穩住這些降將。從以上兩點來分析,孔四貞不過是清廷的一枚“棋子”罷了。



孔四貞年既破瓜(女子16歲),太后便準備著為她擇選夫婿。起初,太后準備把孔四貞送給順治帝為妃(見《東華錄》順治帝的諭旨),但性情剛烈的孔四貞因不想做妾,便以其父在世時曾將她指給部將孫龍之子孫延齡為婚為由,請求太后恩准這門婚事。太后見孔四貞意志堅定,無奈之餘只好同意這門婚事,並在西華門外為他們舉辦婚禮(見《明季稗史初編》),時在順治十三年(1656年)。


不過孔四貞與孫延齡的婚後生活並不幸福,心機似海的孫延齡根本就沒有真正的愛過孔四貞,他之所以跟孔四貞結合,不過是把她當做仕途升遷的“跳板”而已。康熙四年(1665年),清廷派孔四貞、孫延齡鎮守廣西,並統領孔有德的舊部。結果到達廣西沒多久,孫延齡開始排擠孔四貞,意圖獨攬軍政大權,由此導致夫妻間關係的急速惡化。



“三藩之亂”爆發後,吳三桂極力拉攏孫延齡,並得到後者的積極響應。然而孔有德的舊部不願背叛,便紛紛發生譁變,最終還是由孔四貞出來收拾殘局,才總算是穩住了局勢。事後,孫延齡被軟禁,孔四貞執掌軍權。吳三桂聽聞廣西事件的消息後既恐又怒,遂派侄孫吳世琮攻破桂林,將孫延齡殺死並囚禁孔四貞,時在康熙十五年(1676年)。


孔四貞兵敗被俘後,被送往昆明軟禁,一呆就是六年時間。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清軍攻下昆明,三藩之亂徹底平定,孔四貞重獲自由,隨即被護送至北京。此時的孔四貞對清朝已無利用價值,雖然曾經庇護過她的孝莊太后仍然在世,但孑然一身的她無疑已淪落為京城中的“多餘人”,只能在孤寂無聊中度日。



這樣的日子年復一年,孔四貞共熬過了31個年頭,直到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才撒手人寰。孔四貞死後葬於何處史冊不載,有種說法稱京西公主墳埋葬的“公主”是孔四貞,不過據專家考證,其真實的墓主乃是嘉慶帝的三女莊敬和碩公主、四女莊靜固倫公主,至於孔四貞葬於何處,就不得而知了。


史料來源:《清史稿》、《東華錄》、《嘯亭雜錄》、《明季稗史初編》等


文史磚家


大清朝歷史上唯一的一位漢族公主就是孔四貞,當然她不是正統的公主,而是孝莊太后收養的一個義女,被封了和碩公主,相當於郡王級別。

上圖為孔四貞畫像

孔四貞的父親是明末將軍孔有德,明朝末年孔有德在登州叛變,登州幾十萬人被他屠殺,之後投降於皇太極,被封為定南王。最後被明軍將領李定國所殺,一家除了孔四貞逃脫以外其他人全部被殺。

後來孔四貞被孔有德部下送到了北京,最後被孝莊收養。

上圖為孔四貞劇照


孝莊一直有意培養她和順治的關係,但後來孔四貞和孫延陵結婚,孔四貞將門之後脾氣火爆,夫妻之間並不和諧,但孫延陵巧妙的利用了孔四貞在皇宮裡的價值,使的孫延陵在宮中得到寵信。

後來孫延陵讓孔四貞請求康熙讓他們南下廣西,後來康熙恩准,以後孫延陵便開始冷落孔四貞,夫妻感情開始惡化。

南方三番叛亂,孫延陵被吳世宗所殺,孔四貞被吳三桂軟禁雲南八年,直到康熙平定三番後才回到北京。

1713年孔四貞去世,朝廷給她舉辦了葬禮,但所葬地點到現在還頗有爭議,有的說公主墳有的說在孔王墳…


歷史探索公元


女人往往是人生遊戲中的道具,有時演繹著喜劇,有寫演繹著悲劇。清初的漢人格格孔四貞這個女人就是一生在演著悲劇。

孔四貞的父親孔有德是清朝開國三順王之首,與平西王吳三桂地位不分伯仲。封定南王。後遭抗清英雄李定國襲擊,兵敗自殺。只有女兒孔四貞隨乳母逃出。順治13年,孝莊太后念孔有德功勞,想立為東宮皇妃。孔四貞訴說,父臨終遺囑,婚約部將孫龍之子孫延齡。孝莊作罷,收孔四貞為義女,封和碩格格。


康熙6年,因孫延齡是孔四貞的女婿,破格授孫為廣西將軍。孫延齡是個紇絝子弟,整日裡遊手好閒。連他的部下都瞧不起他。

康熙13年,吳三桂因削藩起兵造反,孫延齡也效仿吳三桂自鑄官印,變置州縣,自稱定遠王。部下不聽調遣,發生兵變。還是孔四貞借用父親孔有德的威望,才將譁變的士兵鎮住。孫延齡才知道自己是多麼的無能。事後,一切軍務大事都有孔四貞掌控。

孔四貞本來就不想造反,她立勸丈夫歸順清廷。吳三桂得到消息後,派侄孫吳世琮將孫延齡及其兒子誘殺。將孔四貞擄掠在吳三桂軍中,招降孔有德舊部。(孔有德與吳三桂是把兄弟,孔四貞是義女)後吳三桂兵敗,孔四貞被救出後送回北京。

孔四貞第一次逃到北京時還有一乳母相伴,第二次逃回北京孑然一身。上一次是家破人亡,這一次還是家破人亡。這一年孔四貞正好40歲。

康熙21年(1682年),這個苦命的女人心死如灰,日誦經卷,悼亡陣亡的將士,在西華門南北長街上孤獨的住了31年。康熙52年(1713年)走完了她一生悲烈的世界。


夢想成臻3


一個被人利用而不自知的蠢女人罷了。孔四貞是孔有德的女兒,孔有德投降後金,給清軍帶來了艦隊,紅夷大炮和匠人,並先後出征朝鮮,錦州等地,又隨多鐸入關鎮壓了江南的義軍,後被清封為定南王。後來報應來了,李定國奇襲廣西,圍困桂林,孔有德自殺身亡。只有一女逃了出來,被孝莊收為義女。她就是清朝唯一漢人格格孔四貞。

被清庭利用而不自知

史書上說:“世祖憐之,將冊立為妃,知先許字孫延齡,乃止。”順治要冊封她為妃,實際上就是順治要控制利用她控制廣西軍。順治一個迷戀蕫鄂氏迷戀到皇位都不要的皇帝,怎麼會要娶她呢?清末學者孟森就指出:“世祖之慾納孔四貞,不必定緣漁色。但知為一姓家奴,當時廣西一軍尚屹在”。當時廣西軍是孔家家奴,只效忠孔家,順治是不得已而為之。

所以我們可以明確的看出清朝無論是拉攏還是恩遇無非就是利用她而已,為何說她還不自知呢?因為孔有德曾把她許配給自己親信之子孫延齡,所以沒有做成皇妃。但是她自認為自己身份高貴,特別蔑視孫延齡。史書上說:“四貞美麗不賢,自以太后養女,又掌藩府事,視延齡蔑如也。”孔四貞但凡有點腦子,也該知道她有這份殊榮,無非就是孔有德部下的功勞,但是她卻看不起孔有德親信的兒子。


離間孔四貞和孫延齡

後來清朝就以他們夫婦之間的間隙開始逐步分化廣西軍“用四貞名義,以制定藩,用孫延齡以四貞之夫之名義,以間四貞,於是戴良臣之離間得行”,清庭先用戴良臣離間他們夫婦,然後用孔四貞遙領廣西軍,架空孫延齡。當然孫延齡也是利用孔四貞控制的廣西軍。他們夫婦兩個也都是相互利用而已。逼的孫延齡投靠了吳三桂。

離間孫延齡和吳三桂

後來又利用孔四貞勸降孫延齡,至於孔四貞能不能說服孫延齡,這件事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可以離間吳三桂和孫延齡。孔四貞還感恩戴德去勸說孫延齡。史書上說“四貞尤力勸之”。


後來這件事被吳三桂知道後就以“領兵恢復廣東”為名誘出孫延齡,並殺了孫延齡。孫延齡的部下則被清朝一一分化,瓦解,收編。到了這個時候,孔四貞就完全失去了利用的價值。

晚年的淒涼

再次回到北京的孔四貞,已經不復當年的榮光。孤身居住在南北長街30年,最後孤獨終老。從此為孤豚腐鼠,不過為孫氏一老寡婦,無爭相取重者矣。


漁耕樵讀


孔四貞可能知道他的人並不多,但如果說起她的父親,大名鼎鼎的漢奸孔有德,大家就會熟悉很多。孔有德,字瑞圖,遼寧蓋州衛人,孔有德名為“有德”,其實十分“無德”,他原屬於明朝將領,崇禎四年,孔有德發動了吳橋兵變,很快投降後金,當了漢奸。


後金當時著名的三順王,其中之一的恭順王就是孔有德。滿清八旗入關後,孔有德又被滿清封為了定南王,作為漢奸部隊的主力之一,孔有德始終衝在鎮壓抗清鬥爭的第一線,為滿清八旗入主中原立下了汗馬功勞。

多行不義必自斃,順治九年,李定國奇襲廣西,攻破了孔有德鎮守的桂林。深知自己絕不可能被饒恕的孔有德自殺,孔有德家族一百餘口也悉數被殺,唯一倖存的就是孔有德的女兒孔四貞。孔四貞年幼時也當過另一位大漢奸,吳三桂的養女。



失去家族後的孔四貞,扶柩北上,到達京城。也許為了對外表示自己的仁慈,也許是為了收買為滿清八旗賣命的漢奸們,孔四貞被孝莊太后收養在宮中,並收為養女,封為和碩格格,滿清之時,親王之女為和碩格格,所以嚴格來說,孔四貞不能稱之為公主。


由於孔有德生前曾將孔四貞許配給了他的部將孫龍之子孫延齡,因此沒過多久,孔四貞嫁給了孫延齡。孔四貞生長於軍中,再加上受到了孝莊太后的寵愛,因此面對孫延齡,她十分跋扈。康熙四年,孫延齡和孔四貞“就食廣西”,此時天高皇帝遠,孫延齡沒有了顧忌,也對孔四貞漸漸的冷淡。

康熙十二年,三藩之亂爆發。孫延齡首鼠兩端,猶豫不決,既想起兵作亂,又畏懼一清朝強大實力。最終,康熙十三年,孫延齡起兵響應吳三桂。但是,孫延齡的能力顯然與其野心無法匹配,孫延齡完全無法控制他的部將,反而是孔四貞一直掌握著這支軍隊,心向清朝的孔四貞與清朝暗通款曲。

康熙十五年,吳三桂突襲孫延齡部,孫延齡及孔四貞的獨生子均被殺,孔四貞則被吳三桂接到了雲南昆明軟禁,一直到三藩之亂平定,孔四貞才離開昆明,回到了闊別16年的北京。


此時的孔四貞孑然一身,既無親屬也無子女。她在北京西華門附近的南北長街度過了餘生。

封建時代的女性毫無地位,更不可能做主自己的命運。無論作為漢奸孔有德的女兒,還是作為孝莊太后的養女,孔四貞自己都是沒有選擇的餘地。最終,孑然一身的孔四貞孤苦離開人世。


鳶飛九天2018


大家好我是歷史真鑑!

前朝將領之女孔四貞,生於亂世,錯愛毀一生!

在一個朝代推翻另一個朝代之時,總會戰火連天,前朝政府的腐敗無能,新朝政府制度尚未建立,導致民不聊生,死傷無數。就算舊的朝代被取代了,依然會出現很多想方設法復辟的前朝元老。例如赫赫有名的抗清英雄李定國。與李定國對立、擁護清朝的就是有名的三藩鎮王: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他們就是之後“三藩之亂”的始作俑者。在當時的南方,還有一位與三藩齊名的前朝將領孔有德,勢力不可忽視,他長期駐守桂林,鎮壓和管理抗清的農民起義。從清朝建朝之初,到後來被李定國殺死,孔有德對清朝的貢獻可謂功不可沒。孔有德雖故,但還有很多當年跟隨他一起征戰的將士們願意繼續效忠於孔家。孔家到最後活下來的只有女兒孔四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公主墳”的前身,但此說法後來被很多人推翻。

順治聽聞孔有德死去的消息十分悲痛,便下令詔正在逃亡的孔四貞入宮,由太后撫養。從皇帝此舉可以看出,孔有德對於朝廷的重要性,如果沒有孔有德的軍隊鎮守在廣西,單靠那時實力薄弱的八旗軍根本抵擋不住李定國的連環攻打。當然,孔四貞的入宮也起了安撫孔有德舊部的作用。太后和皇帝對孔四貞也自然愛護有加。十多歲,順治風華正茂,孔四貞亭亭玉立,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順治和孔四貞相互之間萌生了愛意。

受父親的影響,孔四貞從小就開始接觸兵書,旁聽戰策之事,出現在身邊的大都是將軍士兵,所以養成了剛強豪爽的性格,外表溫柔卻擁有大將的氣度。有一回,順治和孔四貞到外打獵。騎著馬的孔四貞英姿颯爽,確實迷人,讓順治更加喜歡。這些孝莊皇后都看在眼裡了,她本來就想撮合他們,以打消皇帝對董鄂妃的愛慕之意。現在事情的發展都在她的掌握之中,但令人惋惜的是,孔四貞已有婚約。孔四貞也不願意違背亡父的意願,而且還有廣西的舊將領們等著她回去主持大局,再三考慮,只好謝絕太后賜妃之事。孝莊當然也以社稷江山為重,她沒有勉強孔四貞,更收孔四貞為義女。這樣一來,既籠絡了廣西孔家的將士們,也平復了皇帝不能納孔四貞為妃的遺憾之情。

從此以後,順治和孔四貞便以兄妹相稱,再也不可能有非分之想了。對於太后而言,孔四貞只是她的一枚棋子而已。孔四貞就算再怎樣喜歡順治,那都是藏在心裡的事情罷了,總會有很多身不由己。孔四貞也是個懂得知恩圖報之人,她很感謝太后的收留之恩,她知道只有回去廣西繼續完成父親的遺願為清朝效力,才是對太后的最好回報。

孔四貞婚約的對象是父親生前的部下之子孫延齡。孔四貞在京住了很長一段時間後與孫延齡完婚。孫和孔的性格其實不合。大婚之初,孫延齡對作為格格和朝廷功臣之女的孔四貞當然般百般恭敬。孔四貞也心高氣傲,其實她看不起面前這個處處不如自己的丈夫。

康熙四年,孫延齡請求皇帝讓他們夫妻兩回廣西,康熙應許,並封他們為一品官和一品夫人,則妻以父為貴。於是他們南下,孫延齡掌握大權。其實一品夫人的地位並沒有公主高,孔四貞自然心裡不平衡。三藩勢力逐漸壯大,吳三桂多次引誘孫延齡舉兵反清。孫延齡雖是一品宮,但實質只是一個空殼,將士們只聽令於孔家子弟和孔四貞,孫被架空,所以他根本沒法真正調動下面兵馬與朝廷對抗。

孫孔夫妻關係日益疏遠。清軍將他們逼到無路可走,孔四貞勸孫延齡投降,為了保命,孫延齡當然表面歸順。一邊是清軍,一邊是吳三桂,孫延齡怎樣選擇都是死路一條。走錯一步,就永不能翻身。孫想打退堂鼓,他知道自己已經回不了過去,想與孔四貞脫離關係,當一個平民。踏上了這條不歸路,哪有那麼容易說退縮就能退縮。康熙取回孫的兵權,並將兵符交由四貞管理。

吳三桂絕對是個狠角色。康熙十五年,他知道孫延齡反悔並投奔清廷,就二話不說,決定置孫於死地。既然孫延齡不能為自己所用,那必會為清軍所用,必須將其殺之以除後顧之憂。孫延齡和他們唯一兒子都死於吳三桂的手上。

孔四貞的晚年也過得非常悽慘,被吳三桂軟禁於雲南。對清朝而然,她已經失去了利用價值,也不可能懇求康熙將自己詔回宮中。直到死去,孔四貞都是孤獨一人。她在軟禁期間,可能還會設想一下,要是當年答應了太后的要求,嫁給了順治,如今自己也不會落下這般田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