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柏林戰役:蘇軍為何“殺敵一萬自損八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尾聲,納粹德國受到盟軍的兩面夾擊,戰爭的主動權完全掌握在盟軍的手中,納粹德國明知大勢已去但依舊負偶頑抗,尤其是蘇聯紅軍攻打柏林時,已是強弩之末德軍竟造成35萬蘇軍的傷亡。

柏林戰役:蘇軍為何“殺敵一萬自損八千”?

但實際上,對於當時的蘇軍來說,35萬這個數字並不多,這是蘇軍自己對外報道的傷亡人數,如果按照美國方面提供的戰後統計,會遠遠高於這個數字。蘇美兩軍在易北河會師後,雙方商定依河劃界,易北河以東由蘇軍負責,這樣一來,攻克柏林的艱鉅任務便歷史性地落到了蘇軍的頭上

至於為什麼沒有落到美軍頭上,用盟軍最高統帥艾森豪威爾的話說,是“美軍預料到攻克柏林將付出至少10萬人的傷亡代價,就把這個任務讓給了蘇聯人”。艾生豪威爾的話不僅是出於政治需要,而且頗有給自己找臺階下的意味,因此不必當真。但這句話,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柏林戰役的殘酷程度。

柏林戰役:蘇軍為何“殺敵一萬自損八千”?

在筆者認為,城市攻堅是對進攻一方優勢的極大限制,發起這種戰役,進攻一方就必須敢於承擔“殲敵一萬、自損八千”的結果。根據戰後統計數字,柏林戰役期間蘇軍傷亡人數為35萬,德軍傷亡人數為48萬,從攻守雙方傷亡人數的對比情況來看,基本符合城市攻堅的作戰規律。

蘇軍傷亡人數為35萬,這其實是一個很正常的數字,並不說明斯大林、朱可夫等人存在什麼指揮失誤,如果換作美軍去攻城,只怕會死更多的人。因為美軍在前期瓜島、硫磺島的戰場表現,已經充分說明其攻堅作戰能力明顯弱於蘇軍。

柏林戰役:蘇軍為何“殺敵一萬自損八千”?

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導致蘇軍在柏林戰役中出現較大傷亡:

一是守城部隊的負隅頑抗。負責守衛柏林的80萬德軍,雖然都是從布達佩斯戰役中敗退下來的殘兵,以及一些臨時拼湊的準軍事組織,但在被蘇軍團團圍住毫無退路的情況下,勢必進行拼死一搏。

二是蘇軍優勢受到極大限制。蘇軍雖然在坦克、火炮數量方面佔有壓制性優勢,但是在對城市街巷的反覆爭奪中,這些優勢幾乎無處發揮。

柏林戰役:蘇軍為何“殺敵一萬自損八千”?

三是德軍防禦工事完備。希特勒早在兩年前,就對柏林市區進行了嚴密佈防,命令部隊構築了大批永久性防禦工事。戰役發起後,這些堅固工事和堡壘,就成了導致蘇軍傷亡慘重的“人肉磨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