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書法家張榮慶,他的作品只是啟功先生書法某些特點強化的產物

張榮慶,1938年生,河北安國人,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客座教授、工作室導師,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文化部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副會長,白洋淀詩書畫院首席院長。曾任中國書協會研究部主任,中國書協三、四屆理事,中國書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教育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館專家委員會委員等。

書法家張榮慶,他的作品只是啟功先生書法某些特點強化的產物

如果不是朋友給我打電話專門說張榮慶的作品,我還差點都忘記了在當下書法發展流程中還會有這號人物。也是我的不對,可能是我水平有限,記住的書法家也不多,也可能是我年幼,對老一輩書法家的瞭解不多。但事情歸事情,書法還是歸於書法。

書法家張榮慶,他的作品只是啟功先生書法某些特點強化的產物

張榮慶明顯為帖學系統中人。人們往往說他上追“二王”,其實當今有很多帖學中人為“偽帖學”,並非真的得到二王精髓,只不過是一個冠冕堂皇的幌子罷了。

書法家張榮慶,他的作品只是啟功先生書法某些特點強化的產物

比如張榮慶先生,他的優雅行書就是法乳於其師啟功,站在這個基礎上對古帖進行了一番蜻蜓點水式的掠取。個性精神不強的書家往往影響其書格一生的就是入門老師的字,從學書之始,精神上便被奴化了。

書法家張榮慶,他的作品只是啟功先生書法某些特點強化的產物

此類書家往往在帖學背後深隱著一個“非帖學”的內核——“帖學”的理解多被人忽略其最為本真和寶貴的創新精神。張先生很少臨帖,據說讀書佔據大半時間,讀書可以養氣也。落實在作品中我們確實不難感受到書卷氣。

書法家張榮慶,他的作品只是啟功先生書法某些特點強化的產物

張書在啟功行書基礎上進行有益的創變,在保留書卷氣的同時,將啟功平直少曲的點線特徵也拿過來:線更細,更直,露鋒更多,巧筆更多。如果以清、直、淡、甜來形容當為精當。

書法家張榮慶,他的作品只是啟功先生書法某些特點強化的產物

不過張雖然形成了一定自家面目,但我總是感覺到立基於同時代之書家而上溯古賢總有點“入今深,入古淺”、“入他神者多,入我神者少”之感。就像浙江人學沙孟海的書家,沒有人能夠掙脫出來自立門戶,故沙門弟子多可悲固執慷慨之士。

書法家張榮慶,他的作品只是啟功先生書法某些特點強化的產物

啟功之字本來就得書之淺顯簡之趣,張氏再抽取提煉這個資源,明顯所得就十分有限了,而其對二王筆技諸多精華的繼承遠遠少於對啟功筆技的吸收,故其書總有靠“小聰明”示人之感。

書法家張榮慶,他的作品只是啟功先生書法某些特點強化的產物

當今帖派書家有一種誤導就是在對於傳統技法及精神尚未吃透的情況下就片面強調以文養書、以氣養書,那麼這種書家在往後的發展道路上就很快顯現出底氣不足的種種狀況來。

書法家張榮慶,他的作品只是啟功先生書法某些特點強化的產物

另外,以文養書,並不是以文代書,它僅僅是提升書境之必備條件之一,再好的學養、氣質如果沒有對傳統筆技和形式的精深體悟學習如果沒有轉化入書法創作中,同樣書品難佳。

書法家張榮慶,他的作品只是啟功先生書法某些特點強化的產物

讀書可養氣,古今大儒式人物多矣,但並不是個個都是書家足可證之。讀書,到底讀什麼書?讀完後是否轉化為己,是否為書法創作提供臂助?我以為讀書只是修煉精神氣質的一種途徑,也不必過於以偏蓋全。

書法家張榮慶,他的作品只是啟功先生書法某些特點強化的產物

故為書體技與悟道二者缺一不可。“草書不入晉人格轍,徒成下品”看來說得蠻有道理。

書法家張榮慶,他的作品只是啟功先生書法某些特點強化的產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