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4 物價通脹讓儲蓄縮水,誰吃了我的100多碗飯?

十年前,也就是2008年的時候,除了一二線城市之外,小城裡一碗飯的售價一般在4元左右。到了2018年的今天,已經很難看到低於十元的飯了。我們姑且按照一碗飯十元的價格來算。十年前我在銀行裡存了1000元錢,到了2018年連本帶息取出來一共1350元,十年前我一千元可以買250碗飯,如今連本帶息所有的錢只夠買135碗飯。那麼我把錢存進銀行,到底是誰吃了我的115碗飯?

物價通脹讓儲蓄縮水,誰吃了我的100多碗飯?

我們可以從2000年往前推算十年,當時一碗飯的價格大概是一元到1.5元左右,在1990年的時候一碗飯的價格基本是一元左右,那十年間物價的漲幅很低,縱然有些輕微的通貨膨脹,彼時你把錢存在銀行裡得到的利息基本上可以抵消通脹,所以那個時候人們的儲蓄率是很高的。

到了今天,幾乎大家都看得明白,把錢存在銀行裡那是賠錢的,因為產生的利息遠遠趕不上CPI指數,所以人們更願意把錢投在股市和樓市,基金和風投裡面,這裡面縱然風險很高,但是一旦賺了,那錢就遠遠的把CPI甩在了身後。

物價通脹讓儲蓄縮水,誰吃了我的100多碗飯?

於是整個社會便浮躁起來,真正幹實業的人越來越少了。不論是老闆還是員工,大家有多少錢,便一股腦的投入了資本市場。一些心懷叵測之人利用人們貪圖小便宜的心裡建立P2P平臺,吸金,然後跑路;股市裡面也不風平浪靜,總有些人企圖坑害那些散戶讓他們傾家蕩產;樓市作為資本的載體似乎成了唯一安全的港灣,於是房價一漲再漲。

物價通脹讓儲蓄縮水,誰吃了我的100多碗飯?

為什麼很多老闆不願意再去做實業,因為很多人發現辛辛苦苦幹了三五年,冒著很大的風險,在一切條件都很理想的狀況下,不一定能賺多少錢;但是如果把這些做實業的資本投在樓市,基本一年都可以見到效果,而且基本是穩賺不賠。試想,有多少人還願意靜下心來,做一個傻不拉幾的堅持者?畢竟華為和格力這樣的大企業是少數,不是嗎?而最近的消息顯示,華為也被高房價逼得搬進了郊區。

物價通脹讓儲蓄縮水,誰吃了我的100多碗飯?

龐大的資本市場沒有實業的支撐,那勢必是鏡花水月,海市蜃樓。資本的泡沫勢必也越來越大,照此惡性循環下去,一旦泡沫破裂,那麼對於整個國民經濟,必將帶來摧毀性的打擊。覆巢之下,無有完卵!縱然如此,我們手裡的錢卻仍然不能存在銀行裡,那到底怎麼辦呢?看著自己的錢慢慢的貶值,卻無能為力,難不成還去炒房子?

物價通脹讓儲蓄縮水,誰吃了我的100多碗飯?

如今國家的政策已經從控制房價漲速到了嚴厲控制房價上漲,如今的房價離譜程度,似乎也漲無可漲了吧!很顯然,現在炒房子那基本上也是作死,當然你願意做接盤俠那誰也攔不住。

昔日國民黨的通貨膨脹歷歷在目,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的教訓猶在迴響,土耳其和委內瑞拉目前正在經歷著經濟的浩劫,我們目前的狀況似乎也處在危險的邊緣,到底該何去何從?因高房價導致的一些列連鎖反應似乎還要很長時間才能緩過勁來,或許能不能緩過來都是兩說。但是80後和90後的一些人卻因此成為了小白鼠,我們不排除有很多優秀的成功人士,可對於整個龐大的群體來說,他們太艱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