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IPO未果 普華製藥繞道重組

IPO在2017年被否後,二次衝擊A股的長春普華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普華製藥”)曾一度因躺槍莎普愛思事件備受市場關注。如今,在IPO未果背景下,普華製藥生出“賣身”上市公司的念頭。9月13日,吉藥控股(300108)披露重組預案,擬逾6億元收購普華製藥。這意味著,在謀求IPO登陸A股多年後,普華製藥轉而繞道重組。

作價6億“賣身”

9月13日,吉藥控股籌劃數月的重組預案出爐。吉藥控股擬約6.18億元現金購買普華製藥99.68%股份。

根據公告,吉藥控股擬支付現金購買楊華等46位自然人持有的普華製藥99.68%股份,經交易各方協商,普華製藥99.68%股份交易作價暫定為約6.18億元。交易完成後,吉藥控股及子公司將持有普華製藥100%的權益。數據顯示,此次交易標的資產為普華製藥99.68%股份,截至評估基準日,普華製藥100%權益按收益法預估價值為6.2億元,較普華製藥淨資產賬面值增值39077.12萬元,增值率170.47%。

據悉,吉藥控股此次籌劃重組始於今年6月。回溯歷史公告可知,最初,吉藥控股曾在6月13日的重大事項停牌公告中透露此次交易標的為普華製藥。當時,吉藥控股給出的交易金額範圍為7.5億-8.5億元。不難看出,目前標的100%股權預估值較此前的交易金額範圍存在一定差距。

資料顯示,普華製藥主要從事中成藥、化學藥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產品治療範圍為眼科、皮膚科、肌肉骨骼系統等。吉藥控股則主要從事中成藥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產品治療範圍涵蓋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泌尿系統以及腫瘤、婦科疾病、風溼骨病等。提及此次交易的初衷,吉藥控股表示,通過此次交易,上市公司將提高在中成藥、化學藥等領域的競爭優勢,並將產品種類拓展至眼科等領域。同時,未來,提升普華製藥產品品質和品牌知名度,從而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的綜合競爭力。預案顯示,普華製藥2016年、2017年以及今年上半年實現的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4734.49萬元、4899.98萬元、2262.27萬元。

IPO遇阻的“無奈”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一位券商人士看來,對於普華製藥而言,作價6億尋求被上市公司收購恐是在IPO不順之下的無奈之舉。

回溯普華製藥過往經歷,IPO之路可謂坎坷。根據證監會官網顯示,普華製藥首次在證監會官網披露招股書是在2014年10月。經過幾年的排隊後,普華製藥終於在2017年2月24日(證監會創業板發行審核委員會召開2017年第13次發審委會議)迎來了上會的機會。然而,普華製藥的IPO之路並不順利。在當日證監會召開的發審委會議上,普華製藥的首發申請遭到否決。

不甘於IPO被否的普華製藥,在2017年12月再次向證監會報送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申報稿,二度向A股發起衝擊。不過,在半年之後,證監會官網資料顯示,普華製藥IPO申請最終在今年6月20日終止審查。

普華製藥在謀求通過IPO上市多年之後,轉而選擇通過被上市公司收購的行為引起市場熱議。在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看來,這或是在IPO審核趨嚴背景下,普華製藥出於急於上市的考量。“此前,普華製藥曾IPO被否,再等待下去,時間成本則更高,恐會對其更加不利。”宋清輝補充道。但宋清輝也表示,兩種方式在估值方面差距較大。“一般而言,通過IPO上市和通過重組被上市公司收購,前者估值較高,後者估值較低,這兩種不同的上市方式估值差距明顯。另外,不同的方式對於普華製藥而言後續的影響也不相同,相較而言,通過IPO上市更容易獲得充裕且廉價的資金。”宋清輝如是說。

資深投融資專家許小恆對此亦表示,當前環境下融資渠道越來越窄,相對於IPO,併購重組審核時間短(排隊時間短),審核相對寬鬆,通過確定性相對高。

曾受莎普愛思事件波及

需要指出的是,在普華製藥終止第二次IPO申請審查前,普華製藥在莎普愛思事件持續發酵過程中受到波及。在預案中,吉藥控股也提及了該事件背景下,普華製藥存在的政策性風險。

2017年12月,國家藥監局下達《關於苄達賴氨酸滴眼液有關事宜的通知》。在通知中,國家食藥監總局表示鑑於醫務界部分醫生對苄達賴氨酸滴眼液療效提出質疑,按照有關規定,要求苄達賴氨酸滴眼液的部分生產企業按照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有關規定,儘快啟動臨床有效性試驗,並於三年內將評價結果報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普華製藥則是被要求進行一致性評價的生產企業之一。而該事件也對普華製藥產生了一定的潛在風險。

吉藥控股在交易預案中坦言,苄達賴氨酸滴眼液作為普華製藥主要的眼科用藥產品之一,對普華製藥的經營業績起到較大影響。吉藥控股補充稱,儘管普華製藥已按照國家的相關規定和藥監局部門的相關要求,開展該產品的一致性評價工作,但如果標的公司不能在政策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該產品的一致性評價工作,或者最終該產品的一致性評價工作未通過國家藥監局的審評審批,將導致標的公司未來無法生產該種藥品,進而對標的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根據預案顯示,普華製藥及下屬子公司的主要產品涉及眼科、皮膚科等領域,其中,眼科用藥主要包括複方熊膽滴眼液、苄達賴氨酸滴眼液和近視樂眼藥水。普華製藥2017年12月披露的招股書顯示,苄達賴氨酸滴眼液是普華製藥主要營收來源之一。普華製藥在招股書中也曾表示,複方熊膽滴眼液和苄達賴氨酸滴眼液的生產及銷售狀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公司的盈利水平。針對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對普華製藥進行採訪,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目前重組處於預案階段,不方便透露更多信息”。

吉藥控股資金鍊恐承壓

根據吉藥控股披露的預案,吉藥控股擬以現金方式收購普華製藥。不過,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吉藥控股的貨幣資金約為3.46億元。在上述券商人士看來,此次收購恐對吉藥控股的資金鍊產生一定的壓力。

據悉,吉藥控股原主營業務所屬行業為化工行業,2014年通過重大資產重組收購金寶藥業控股權後,吉藥控股進軍中醫藥產業。實際上,在此次擬收購普華製藥前,吉藥控股在醫藥公司方面的收購及增資動作頻頻。

今年1月,吉藥控股董事會審議通過了增資吉林海通製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通製藥”)相關議案,吉藥控股決定對海通製藥增資,出資6706.25萬元,持有海通製藥10%股權。今年7月,吉藥控股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於現金收購浙江亞利大膠丸有限公司100%股權及增資的議案》,同意公司以2.3億元收購浙江亞利大膠丸有限公司100%的股權,並在該次交易完成後,上市公司對浙江亞利大膠丸有限公司增資3000萬元。

針對吉藥控股此次收購普華製藥的資金來源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致電吉藥控股董秘辦公室進行採訪,對方電話無人接聽。

北京商報記者 崔啟斌 高萍/文 王飛/製表

IPO未果 普华制药绕道重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