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避開這些字,給寶寶一個有內涵的名字

一個好的名字,並不是什麼字都可以用的,有許多字都不適合用於寶寶的名字。如果不慎用入名字當中,則可能會給寶寶的人生帶來負面的影響。

因此,父母在給寶寶起名的時候,一定要避開這些字。

避開這些字,給寶寶一個有內涵的名字

(1) 忌用“貶義”字起名

起名用字應當音、義、形兼美。用貶義”字起名,不符合“義美”的要求,因而應當忌用。但是,從古至今,用“貶義”字起名的現象層出不窮,這是應當引起注意的。

讓我們先看一下用“貶義”字起名的典型例子:希卑、慎潰、蓂缺、孟陋、文丑汲黯、刁韙、嚴重、向隅、賈混、百家奴、唐土恥、鄧扒オ、張落魄、閣大肥嚴怪愚等,這些名字的“貶義”鮮明,一望而知,不必解釋。

還有一類是需要略加評點的,如史(失)策、胡(糊)篤、羅渤(蘿ト)、郭(鍋)翻、吳(無)德、韋彰(違章)、葉光(葉子落光了)、陳規(陋習)、黃梁(黃粱美夢)等

經過評點,這些名字的“貶義”擺在明處,起名者心中自知,後一類的“貶義”藏在暗處,起名者心中不一定清楚,可能是由於考慮不周造成的。

故意用“貶義”字起名,其原因大約與用“醜陋”字起名相近,都是受“賤名長命”落後意識的影響。要解決這類問題,就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無意用“貶義”字起名而名字中隱藏了“貶義”這是製作者粗心或缺乏經驗造成的。在暗處的“貶義”,主要是藉助諸音轉化而成的。只要在起名時,把有關的同音詞、近音詞都疏理一遍,杜絕貶義字混入,問題就能解決。

避開這些字,給寶寶一個有內涵的名字

(2) 忌用“狂妄”字起名

起名用字不能太狂妄、太放肆。因為狂妄、放肆是缺乏修養的表現,它不僅是一種自我暴露,而且也是對他人的不敬,容易引起反感。

古代用“狂妄”字起名的如梁霸王、朱天皇、張元勳、李存霸、史萬歲、孫萬壽阮萬齡等;現代用“狂妄”字起名的有振球、振寰、冠球、冠雄、馭球、馭寰、震球、震寰、震宇、人傑、冠英、天寶、世雄、文聖、武魁、永勝、無雙、天オ 天賦、超雄、超傑之類。這類“狂妄”的名字都不好,一般而言,名字的“語義與主人的作為,應大體“名副其實”或者“名”略高於“實”。

如果“名”高而“實”低,二者極不相稱,那就成為“狂妄”、“放肆”,也就是造成言語的“巨人”,行動的“侏儒”。這種名字是不僅言語狂妄,令人厭惡,而且還可能產生諷刺效果,形成對主人“作為”的一種譏笑。

事實上出言狂妄的人,多數幹不成大事業;而完成了大事業的人,多數是並不狂傲的。就名字而論,孔丘、孫武、贏政、項羽、李世民、司馬遷、屈原、李白、杜甫、曹雪芹、李自成、洪秀全、孫文等,這些歷史上的名人,他們的名字既沒有文聖之氣,也沒有武霸之風,然而這些名字是不朽的。

所以,名字不要以狂安、放肆為“美”,那實際上是一種“醜”,這就是起名忌用“狂妄”字的道理。

避開這些字,給寶寶一個有內涵的名字

(3) 忌用“粗野”字起名

粗與細是相對的,野與文是相對的。所謂“粗野”名字,就是粗糙的未經加工的帶有原始味道的字詞。美的名字應當是一件精緻玲攏的藝術品,“粗野”是與它格格不入的。用“粗野”字起名有兩種主要表現在文稿和文件名中搜素文本

一是用詞粗魯、俗氣、未經加工。如狗蛋、野貓、牛仔、石頭、黑孩、毛妹等這些大多是乳名,有的又用作大名。

二是雖作了一定的文字加工,但是詞間仍流露出一種野氣,給人冥頑不訓的感覺。如雷公、胡泥、同蹄、玄器、古押衙、北郭騷、劉殺鬼、武大烈、於雷娃、任毛小、閃震電、劉黑枷、何恃氣等。

這些名字,有的顯“兇”,有的露“卑”;有的吵鬧,有的陰森;有的呈威,有的稚氣。給人的感受是醜多於美,惡大於喜。粗野是不文明、不優雅的表現,人們不喜歡粗野的作風,也不喜歡粗野的名字。所以,這類名字應該被淘汰。

(4) 忌用“繞口”字起名

有些名字讀起來費勁、聽起來吃力,弄不好就會讀錯、聽錯。原因何在?起名用字拗口,幾乎成了“繞口令

如伶州鳩、沈既濟、孫州仇、夏亞一、金鏡清、周嘯潮、胡富芬、耿精忠、姜嘉鏘、張昌商、陳真仁、胡楚父、陳父林、呂勵芝、傅築夫等

這些名字,有的連用兩個同聲母字,如亞一、金鏡、富芬、姜嘉、呂勵等。有的連用兩個同韻字,如州鳩、州仇、夏亞、鏡清、嘯潮、胡富、勵芝等。前一種是雙聲,後一類是疊韻字,即雙聲、疊韻交叉。如夏亞一的前兩字為雙聲後兩字為疊韻;姜嘉鏘的一二字為雙聲,一三字為疊韻。

由上述分析可知,所謂“繞口”字,主要是指雙聲字、疊韻字和同音字。由於聲母相同的字,連讀起來發音費力;韻部相同的字連讀,發音也較困難所以,雙聲疊韻是造成“繞口”的主要原因。

忌用“拗口”字起名,主要是指不用雙聲、疊韻字起名。掌握了這個規律,起名時只要認真落實,就能夠做到。

(5) 忌用“過火”字起名

“過火”是指超過“分寸”,超過了合適的“度”。常見的有兩種情況:

一是誇“過火”,形成“自吹”,效果不佳,如陳萬策、ト萬科、管萬敵、萬國權李萬壽,這些“萬”字顯然是過分誇大了自己的作為和力量。把自己看得如此神奇、有威力,其實與吹噓自己而貶低別人是一致的。

另一類是自謙“過火”,形成“自貶”。謙虛應當有個限度,那就是不能違背“實事求事”的原則。違背了這個原則,就會走向反面:不是自賤、自卑式的虛偽,就是變相的驕傲。“自貶”,其實質便是一種“虛偽”,樸實正直的人是很難接受的。如:王拙、劉遷、袁痴、虞愚。他們真的認為自己拙笨、遷腐愚養嗎?當然不是。內心不認為如此,卻要以此為名,作為招牌行世,這是什麼行為?非“虛偽”即“欺騙”,反正不是實事求是。

例如:莫我愚,這個名字更有意思,聽口氣像與別人“爭愚”,而他認為“誰也沒有趕上他愚的”,他自然是“爭愚”的勝利者了。本來不愚卻要裝成“最愚”的樣子,這不是“假惺惺”又是什麼?李幕愚,這個名字很不一般。名字中“仰聖”、“慕賢”者多矣,而此人標新立異,卻要“慕愚”。“愚”為榜樣,“效愚”“學愚”嗎?自然又不是。

他既然敢於“標新立異”就說明不愚;他所“慕”之“愚”,不是“愚”之“愚”,而是“大智若愚”之“愚”。仰慕“大智”卻說“慕愚”,這是一種“狡猾”的技巧,也可以說上“虛偽”的變異。也就是說,這個名字中雖然也用了“愚”字,但它已不屬於“自謙”,而是借“愚”說“智”的藝術技巧。因此,“拙、遷、愚”等不一定都是“自謙”詞,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不論是“自吹”還是“自貶”都是不正常的“過火”的行為。名字要想“美”就要摒棄這些不健康的想法,向著以“真”、“善”為生命的“美”的方向發展。

(6) 忌用“雜湊”字起名

有的名字不是經過深思熟慮、反覆推敲、精心選字組詞製作出來的,而是隨意找幾個字湊起來的。

“雜湊”的名字像個“拼盤”,它有如下特徵:

中心意思不明確;

字詞的搭配不和諧;

字詞之間存在著矛盾與混亂現象;

如田川流,這個名字的中心或主體,是說田、川還是流?或者是田川、川流?很難說清楚。中心意思不明確,令人不知所云。原因何在?“田”與“川”的關係難以琢磨,是“互補”還是“相剋”?關係搞不清,就造成了思維的混亂。這是“雜湊”字起名的通病。

再如陳妙漢,這個名字中“妙”與“漢”很不協詞;“妙”一般用於女性,

有陰柔美;“漢”一般用於男性,有陽剛美。這二者並列,拼湊在一起,可讓人如何理解?是說一個具有女性特點的男子呢,還是一個具有男性特點的女子?似是若非,難以斷言。

有的名字,姓與名意思脫節甚至對立,造成了語義的矛盾與混亂。如毛鐵橋毛”與“鐵橋”如何配搭?齊如山,“平齊的山”沒有意思,而“像山那樣整齊”似乎又不通,“齊”與“山”並存的,這樣的名字違背常理,是典型的“雜湊”。

用“雜湊”起名,是極不認真、嚴肅的,其效果自然不會好。起名字,要多用精力和時間,認真對待,反覆推敲才可能取得良好的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