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何看待陳壁君嫁給了汪精衛?

kuaineinv


富家有女初長成,投身革命玩追星

陳璧君絕對是民國一朵奇葩,雖然汪精衛的名聲如此之大,但是卻始終掩蓋不了陳璧君的鋒芒,作為一個南洋富家女,其與汪精衛的愛情可謂是轟轟烈烈。

陳璧君長的不好看,據說是那種不愛紅妝愛武裝,當然以陳璧君的樣貌即使想要紅妝也好看不到哪去,從陳璧君的照片可以看出,陳璧君屬於那種短粗胖的類型,再加上“家裡有礦”,為人處事當然十分囂張跋扈。

良好的家境讓陳璧君也較早的接觸到了革命思想,1906年孫中山因為經費的問題在日本和宋教仁他們鬧掰了,於是帶著汪精衛到南洋另組同盟會總部,當然孫中山先生擅長的並不是革命,而是籌措資金,陳璧君的父親作為富商當然也在孫中山的拉攏圈之內。

因此,陳璧君接觸到了汪精衛,陳璧君這個人平時很是心高氣傲,認為以自己的家境找個什麼樣的對象還不是易如反掌,但是看到汪精衛那一刻起,她就認定這輩子非他不嫁,因此對汪精衛展開了瘋狂的追求,不但自己投身革命,還讓父親捐錢捐物。

汪精衛雖然屬於風流倜儻那夥的,在情商方面確實還是要差一些,面對這樣一個不太好看的富家女,真的不知道怎麼辦,要是拒絕吧,估計孫中山那邊就過不去,要是直接接受吧,還真覺得自己有點虧,要知道汪精衛的樣貌被一些花痴稱為四大美男。

最後汪精衛說“革命不成功不考慮結婚”為由婉拒了陳璧君,但是陳璧君卻對自己的父母說“如果不嫁給汪兆銘,我就死給你們看。”

為了躲避陳璧君的鋒芒,汪精衛後來到日本進行革命活動,陳璧君也跟到了日本,為了追到汪兆銘,陳璧君再一次展示了自己家裡有礦的條件,出錢出力。

愛是一團火,燃燒了你我

當然,要說最後陳璧君用金錢的力量打動了汪精衛,那絕對是不現實了,陳璧君即使再有錢,估計也買不下當時汪精衛那個進步青年的心。

實際上陳璧君對汪精衛的喜歡,並不是簡簡單單的追星,到了後來已經成為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

當時面對孫中山發動的零星式的革命屢屢失敗,很多人指責孫中山是拿革命青年的生命來幫他募捐,並且稱同盟會領導人是遠距離革命家,靠遙控的方式進行革命,為了打破這些流言,汪精衛決定搞刺殺活動,就是著名的刺殺攝政王事件。當然,事件本身並不轟動,汪精衛等一行人到北京還沒等行動就被逮捕了。轟動的是,汪精衛竟然敢去刺殺攝政王,這可了不得了。

但是人吧,一進大獄也完了,遠距離的時候口號喊的槓槓響,真到了要上斷頭臺的時候誰不尿褲子,汪精衛後來優柔寡斷的性格估計也和這次失敗有關。

汪精衛進了監獄後,陳璧君百般搭救,並且不斷給汪精衛鼓勵,致使汪精衛沒有自殺成仁,大為感動的汪精衛認識到陳璧君的確是真的愛自己,在這樣的情況下依然沒有拋棄自己,於是就答應了陳璧君。

妻賢夫禍少,糟妻要你命

要說汪精衛命好,刺殺攝政王的人沒被凌遲處死,反而被放了,估計整個封建王朝也就這獨一份了。

故事如果到了這裡就停了,那這絕對可以排入民國十大愛情故事之一,但是汪精衛後來做了漢奸,原本美好的東西也都是骯髒的。

俗話說的好,妻賢夫禍少,要是糟妻,那就是禍害少不了了。

汪精衛和陳璧君,絕對是汪精衛是柔情似水,而陳璧君則是驕陽似火,兩個人在一塊,勢必要一方妥協,汪精衛性格本身就內向,因此思想上受陳璧君左右。

陳璧君這個女人並不是省油的燈,這一點從其追汪精衛的手段就可以看出來,想要做什麼事情就一定要做成,當時蔣介石的老婆宋美齡很是風光,汪精衛當時也是政府主席,因此陳璧君也開始高調起來,想要和宋美齡比一比出風頭,實際上陳璧君無論是家境、素質、顏值相對於宋美齡都不是一星半點,宋美齡是一個可以給蔣介石拉來沒援,給蔣介石心理輔導,讓蔣介石信仰基督,並且幫其擺平張學良,說不厲害誰都不信。

汪精衛可能並沒有這樣的好命,在和蔣介石的競爭中被排擠出去,最後選擇投降日本當漢奸,這其中受了多少陳璧君的影響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在法庭審判陳璧君的時候,陳璧君當庭闡述汪精衛曲線救國的理論,其思路與詭辯能力,即使是現在讀來也認為有合理之處,尤其一些不懂歷史的人,甚至還認為汪精衛是個民族英雄呢!


史論縱橫


陳璧君(1891-1959年)出生於馬來西亞檳榔嶼的喬治市,父親是當地的橡膠大王,人稱“陳百萬”她母親叫衛月朗,是汪精衛的同鄉。馬來西亞檳榔嶼因為地處馬六甲海峽入口,交通信息發達,明清的下南洋浪潮使得這個地方聚集了很多華人,1907年孫中山在此地建立了同盟會分會,還創辦了革命刊物《民報》,而接受新鮮思想的陳璧君在16歲時就加入了同盟會,是當時最小的女會員。

民國初年的汪精衛與陳璧君。

汪精衛在日本留學期間認識了孫中山,並於1905年加入了同盟會,因為文筆好、口才好、人機靈很快就成為了孫中山最信任的會員,1907年為了籌措經費和進行革命宣傳,孫中山命汪精衛去南洋活動,因為汪精衛會講廣東話,口若懸河,號召很成功,並在當地認識了年輕的陳璧君,二人暢談革命理想,言行舉止更是打動了陳璧君,於是年小的她退掉了已有的婚約,決定一定要嫁給汪精衛。

陳璧君為汪精衛共生育了6個子女。

雖然父親強烈反對,為了追求汪精衛,陳璧君偷跑出來跟著汪精衛前往南洋、日本、香港、內陸等地,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的事件陳璧君也參與了其中,就在1910年元旦剛過,汪準備行動時,和陳璧君進行了一次嚴肅的談話。

汪精衛說,決定行動了,可能會犧牲,而且也沒有活下去的打算了,希望你要認真考慮。而陳璧君說,我不是為刺殺攝政王載灃來的,我是為愛你而來的,這件事我們一起幹,這事以後如果我們能活下來,我願意把一切奉獻給你,做你的妻子,希望你能答應我。汪精衛為她的真情所感動,便答應了她的要求。

圖為抗戰時期的汪精衛與陳璧君。

但是刺殺攝政王的行動進行到一半被發現,汪精衛被捕入獄,孫中山非常關心,而陳璧君更是典當了全部財物,到處籌款,甚至為了籌款跑到澳門賭博碰運氣,結果輸精光。後來陳璧君在北京通過獄卒經常給汪精衛遞書信,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後,11月汪精衛被釋放,1912年初汪精衛與陳璧君結婚。


圖文繪歷史


陳璧君嫁給汪精衛,可以說是嫁給了愛情。

↑陳璧君也是一代奇女子↑

古往今來,有她這樣好運氣的女孩子並不多見,因為她的顏值和汪精衛實在差的太多。要知道,以汪精衛當時的事業和顏值來說,倒追他的女孩子有很多。

那麼,為什麼陳璧君最終能夠抱得帥哥歸呢?一句話:真愛無敵。

從陳璧君16歲認識汪精衛開始,直到最後給汪精衛送終,為夫婦兩人曾經的賣國行為承擔所有責任,一個“愛”字貫穿始終。 但這個“愛”字,是否真的那麼光輝耀眼?人們心裡是有一杆秤的。

日偽失敗後,陳璧君在法庭上曾經這樣自辯:“說汪先生賣國,重慶治下的地區,由不得汪先生去賣;汪政權治下的地區,是中國的淪陷區,也就是日軍的佔領區,並無一寸之土,是由汪先生斷送的。在淪陷區是淪陷了的土地,只有從敵人手中爭回權利,還有什麼國可賣?”

這一套邏輯,這一聲聲汪先生,看得出,陳璧君對汪精衛的所作所為的真心擁護到底的。他們儘管不承認賣國行為,但實際上只不過是自己給自己打麻醉藥,自己給自己洗腦罷了。


↑汪精衛最終被釘在了歷史恥辱柱上↑

明明就是日軍手中統治奴役中國民眾的傀儡工具,反而自以為是中國民眾的保護神。汪偽政權的軍隊可是把刺刀對準了手無寸鐵的中國民眾,對準了不懼犧牲,勇於抗日爭自由的志士們。

陳璧君在慷慨陳詞的時候,一定是忘了1910年的那個晚上。


1910年2月,汪精衛和黃復生等人合謀刺殺攝政王載灃。在臨刺殺的前夜,陳璧君走進了汪精衛的臥室,據後來張學良回憶,那一晚,陳璧君對汪精衛說:“你明天就要去犧牲自己,刺殺攝政王了,我沒什麼能給你的,就讓你幹一下吧”。

話糙情不糙。

汪精衛刺殺行動失敗,被關入監獄,陳璧君積極籌款營救汪精衛,她找她老爸——南洋鉅富陳耕基要錢,一開口就要了四千塊錢。可是這些錢不夠,於是陳璧君毅然進入賭場,妄想一舉賭贏賺得鉅款,沒想到輸的一乾二淨。

↑方君瑛(右一),陳璧君(右二)與汪精衛(後排左一)早年合影↑

陳璧君又去找籌備軍火軍需的吳玉章,直接對吳玉章說:“你把軍火的回扣給我,我要去救人”。吳玉章辯駁道:“我哪裡收回扣了”。

儘管如此,吳玉章還是迫於壓力拿出3000塊錢,給了陳璧君。

是啊,革命不是請客吃飯。

如果陳璧君理性冷靜一些的話,或許不該如此費心費力去救汪精衛。回首他們二人的相識,是在孫中山先生到馬來西亞宣傳新思想,並且建立同盟會分會時,璧如女校15歲的女學生陳璧君成為其中一名會員。

從那時候開始,她讀各種進步報刊,讀到了《中興日報》主筆汪兆銘的文章,她一下子被汪兆銘的文章深深吸引了。1908年3月,兩人初次見面,陳璧君發現汪兆銘不只是擁有才華,還擁有魔鬼般帥氣的容顏。

↑顏值上,兩人是不相配的,靈魂卻是一致的……↑

陳璧君對汪精衛一見鍾情,但很顯然,汪精衛並沒有對眼前這個小毛丫頭多看幾眼。儘管陳璧君身為富家女,但她卻生就一副農村胖丫頭的模樣。為了追求汪精衛,陳璧君無視自己容貌上的缺點,充分發揮自己家裡有錢的優點。

她不只是在金錢上盡力支持孫中山和汪精衛的事業,更是憑藉優秀的文筆,擔任孫中山的秘書,在孫中山病倒的時候,汪精衛負責幫孫中山處理政務,陳璧君則幫助宋慶齡看護病重的孫中山。

在精神上,在信念上,陳璧君徹底把自己變成了汪精衛志同道合的同志,儘管嚴格意義上來說,她並不是中國人,只是馬來西亞華僑,這種天然的身份,或許也是她以後極力支持丈夫擔任傀儡中國領袖的動機來源。

她的祖國是馬來西亞,不是中國,自然就不存在賣國賊的這種說法、名分。相反,她很坦然的認為,她和她丈夫在竭力救民於水火之中。


理所當然的是,她過度積極的投身政治,給她的家族也帶來了豐厚的回報,她的弟弟陳耀祖擔任過汪偽政權廣東省政府主席兼廣州市市長,弟弟陳昌祖擔任過汪偽政權空軍中將,歷任航空署署長、中央大學校長。

↑汪精衛和陳璧君夫婦投靠日本,從此成為永遠的民族敗類↑

她和汪精衛的長子汪文嬰曾任汪偽政權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第三廳軍需處處長。

一人得道,從來都是雞犬升天。

而陳璧君一身兼任的職務就更多了,儘管名頭上只是各種委員會委員,但她深度介入了當時的政治格局,她扶植自己的義妹夫褚民誼,與汪偽政權第二把手陳公博公然對立。

同是傀儡走狗,卻也有不息的爭鬥,讓旁觀者啞然而笑。

嫁給汪精衛之前,陳璧君是以參加革命為途徑,謀求與汪精衛靈肉的結合;嫁給汪精衛之後,她已經深深陶醉在革命帶來的權勢之中,卻和她丈夫一樣,都是軟骨頭,面對日本人扔過來的狗骨頭,張嘴含住,還不斷迷醉自己:我們這是在為中國老百姓們看守大門。

可以說,本來只是屬於兩個男女正常的愛情,卻在當時的世事煩叨之中,站在了他們配不上的歷史位置上,上演一出出鬧劇。

那個當年“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的少年,終究還是負了少年頭,那個始終追隨他的女人,兩個人雖然沒有互相背棄,可是他們聯起手來,背棄了他們的祖國和同胞。

這樣的愛情,我們只能表示最小限度的謳歌。這樣的珠聯璧合,背後不知有多少人付出了血淚的代價。


我見青史多嫵媚


我覺得你題目的配圖用錯了,如果我沒看錯這張照片應該是鄭萍茹。

很多人對於汪精衛的認識多停留在漢奸這個層面,殊不知汪精衛曾是一名堅定的革命者。

汪精衛少時熟讀四書五經,19歲便在鄉試中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中秀才,次年考取留日法政速成科官費生,赴日留學,在日本汪精衛接受了革命思想加入了同盟會並逐漸成為骨幹。

汪精衛不但能力出眾,而且長的還非常英俊,被稱為“民國四大美男”之一,這樣一位才華橫溢顏值又高的小鮮肉身邊不乏追求者,陳璧君就是其中之一。

我先糾正個錯誤,很多人誤以為下圖中左側是汪精衛年輕時期的照片,實際上汪精衛雖然帥但是左圖卻不是他,而是日本演員三船敏郎的照片,右側才是汪精衛,不過二人確實很像。

陳壁君其人

陳璧君出身於馬來西亞華僑富商家庭,家庭環境優越的她從小便接受了完備的中西方教育,思想非常進步。

1906年孫中山攜同盟會會員在南洋地區宣揚革命理念,募集經費發展會員,也就在此時陳璧君認識了汪精衛,併成為了汪精衛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

女追男隔層紗

由於汪精衛寫過很多進步文章宣揚三民主義,文采出眾,早已令陳璧君非常向往,當見到汪精衛本人時,陳璧君又深深被汪精衛的外表所吸引,於是陳璧君對汪精衛展開了瘋狂的追求。


此時的汪精衛以革命事業為重,再加上陳璧君相貌確實比較一般,汪精衛委婉的拒絕了這段感情,但是陳璧君並沒有退縮,她先是跟隨汪精衛來到了日本,成為其工作中的好幫手,由於家境富足,陳璧君常常慷慨解囊支持汪精衛的工作。

1910年汪精衛回國密謀刺殺攝政王載灃,據說刺殺之前陳璧君的一個舉動王汪精衛刮目相看,為了表示和汪精衛同生共死的決心,陳璧君當眾撕毀了自己的英國護照。

刺殺失敗後,汪精衛的罪行已是必死之人,但是陳璧君並沒有放棄,她多方疏通關係營救汪精衛,而且常常寫信鼓勵汪精衛,或許是這種不離不棄的執著打動了汪精衛,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汪精衛奇蹟般的獲釋,隨後便在上海和陳璧君結婚,婚後二人赴法國留學。

陳璧君對於汪精衛絕對是真愛

陳璧君為汪精衛生了五個孩子,除了一個夭折外其餘全部長大成人,而且都比較長壽。汪精衛也始終是陳璧君唯一的愛人。

但是汪精衛不同,除了陳璧君汪精衛還曾方君瑛、施旦有過感情糾葛,不過這些人都沒有威脅到陳璧君的地位,1940年汪精衛在南京另立政府,投靠日本人成了漢奸,陳璧君也成順勢成為了第一夫人。

汪精衛死後,陳璧君多次為汪精衛的漢奸行為狡辯,直到1959年67歲的陳璧君在上海獄中去世,致死他都不承認漢奸罪行。

陳璧君嫁給汪精衛並沒有錯,他們之間的感情也沒有錯,嫁給心愛的人最終為他生兒育女,對於陳璧君來說是幸福的。


一點點歷史


1907年,孫中山在馬來西亞的檳城建立了同盟會的分會,“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政治主張,迅速傳進了檳城的一所女子中學,為此,16歲的女學生陳壁君激動不已,她從小就知道父親陳耕基是從中國廣東移民過來的,由此對來自中國的事情都頗為關注,產生了濃厚的政治興趣,經人介紹,她開始參加一些同盟會的集會。

在一次集會上她見到了時年24歲的汪精衛正在發言,風華正茂的汪精衛風流倜儻,風度翩翩,時而侃侃而談,時而情緒激盪,陳壁君不由的少女懷春,暗生情愫,隨即加入了同盟會,開始對汪精衛展開了瘋狂的追求。

照理說“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層紗”,陳壁君即是南洋首屈一指的大富豪之女,又正當妙齡,汪精衛本應欣然接受這份上天饋贈的愛情,可無奈的是,優渥的家庭條件並沒有給她以較好的容顏,長相平平的她在愛情的追逐中略顯劣勢,陳壁君屬於那種生性潑辣,簡單直接,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性格,而汪精衛卻是那種瞻前顧後,優柔寡斷的性格,一個是強追不休,一個是模稜兩可,感情始終是即不明瞭,也未斷離,後來汪精衛去了日本,陳壁君借留學的名義也追到了日本,兩個人的情感轉機真正來自於1909年的這一年,汪精衛去北京刺殺攝政王載灃,事情敗露後被清廷逮捕,陳壁君為救心上人四處託關係,多方籌款,當然主要是以求學為名向父親要了,陳耕基搞不明白女兒要那麼多錢幹嗎?總是要多給少,為此,陳壁君還拿著錢去澳門賭博,以求籌到更多的資金,結果輸了個底朝天,如果不是兄弟幫助,差點就回不來了。辛亥革命勝利後,汪精衛被釋放,汪精衛知道這些事情後,對陳壁君由感激生出愛戀,兩人感情急驟升溫,次年便在上海結為了伉儷。



結婚後兩人夫唱婦隨,相親相愛,育有六個子女,從未有緋聞傳出,抗戰爆發後,汪精衛投靠了日本人,做了中華民族最大的漢奸,陳壁君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積極為夫出謀劃策,始終把自己的命運同汪精衛的命運聯繫在一起,剛性不強,柔弱有餘的汪精衛在政治上的不少賣國行動和想法,大多都是出自陳壁君的主意,她的兩個弟弟和兩個兒子都在汪偽政府中擔任要職,其本人也是中央監察委員,對此,同是漢奸的陳公博曾說過“汪先生離開老婆幹不了大事,但沒有老婆也壞不了大事”。



陳壁君自從嫁給汪精衛後,從崇拜到跟隨再到協助,對汪精衛走的漢奸之路起到的是推波助瀾的作用,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日本投降後,他以漢奸罪被蔣介石政府判處無期徒刑,1959年在上海提藍橋監獄病逝,至死都不肯認罪。


謝謝閱讀


雪上長留馬行處


汪精衛和陳璧君是因為當了漢奸而名滿天下的。不過,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還是很有意思的。

當然了,他們戀愛的時候還不是漢奸,他們在當漢奸的時候,是兩人結婚了二十年左右的時候。當然了那都是後事了。

為什麼說他們之間的愛情很有意思呢?

因為在當時汪精衛是個熱血青年,他加入到了同盟會當中,當時的汪精衛正是二十多歲。要說汪精衛這個人,他的外貌還是相的當英俊的,在民國的時候,他就有民國四大帥哥之一。

陳璧君也不簡單,她家世顯赫,父親是馬來西亞的富商。

也就是說陳璧君是華僑的身份,她第一次聽說汪精衛是從報紙上。那時候孫中山的同盟會,正好在馬來西亞宣傳推翻清政府的號召。

當時去馬來西亞宣傳的人,正是汪精衛。

在報紙上陳璧君見到了汪精衛寫的字,她覺得能把字寫的如此好的人,應該是個老頑固派吧。

可是,再一次陳璧君外出的時候,她見到了一個熱血青年,在人群中演講著什麼。所以,她也很好奇的圍了過去。

看到演講的男子之後,陳璧君的目光再也移不過去了。

因為她被演講的男子給迷住了,久經打聽,她才知道,原來這個年輕有為的小夥子,就是汪精衛。

因為陳璧君家有錢,為了接近汪精衛,陳璧君說服她的父親,讓她父親給同盟會提供金錢方面的贊助,並且陳璧君也加入到了同盟會。

隨著時日的推移,陳璧君和汪精衛接觸了一段時間,陳璧君就開始向汪精衛表達自己的愛意了。

儘管陳璧君的家室很顯赫,但是,她的外貌長的真的是不敢恭維。所以,汪精衛就拒絕了陳璧君。他告訴陳璧君,革命尚未成功,暫時不考慮婚事。

但是,陳璧君並沒有因此而放棄汪精衛。她在秘密的觀察著汪精衛的一舉一動。

事情出現轉機是從汪精衛刺殺溥儀的父親載灃開始的。

那時候為了徹底的推翻清政府,汪精衛選擇做敢死隊,把當時清政府實際掌權者載灃給刺殺掉。

但是,這場刺殺終究是以失敗告終了的。

既然汪精衛失敗了,那也就意味著他是被抓了,這時候載灃選擇大人不記小人過,他沒有殺掉汪精衛,而是把他給關到了監獄當中。

當陳璧君知道這件事之後,她就開始積極的營救汪精衛了。

陳璧君先是買通了監獄裡的侍衛,然後給汪精衛送了一籃子雞蛋,其中有一個雞蛋不是真的雞蛋,而是雞蛋的外觀,裡面放著一封信。

汪精衛當然明白,不會有人無緣無故的送給自己一籃子雞蛋的,所以,他料定裡面必定有蹊蹺。

汪精衛找來找去,就找到了那個與眾不同的雞蛋。所以,那封信也就被汪精衛給找到了。

在信裡陳璧君寫著如何營救汪精衛的計劃,汪精衛看到這封信之後,他的心情是複雜的。畢竟在自己人生最低谷的時候,還有一個女人在惦記著自己。汪精衛竟然被陳璧君的所作所為給感動了。

他先是勸陳璧君離開這個是非之地,他自己會想辦法出去的。但是,陳璧君怎麼捨得汪精衛呢?

她又給汪精衛去了幾封信,然後表達了自己對汪精衛的愛意。

這一次汪精衛接受了她的求愛,並且說若是這次他大難不死,能夠出獄的話,就和陳璧君結為夫婦。

後來因為同盟會的營救,汪精衛真的被釋放了。汪精衛出來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為了實現獄中的諾言,和陳璧君結婚了。

所以,通過這件事來說,陳璧君嫁給汪精衛,應該是嫁給了愛情。

但是,汪精衛是不是真心的愛上了陳璧君,就另說了。畢竟陳璧君的家世是非常好的。要說這個肯定是汪精衛選擇和陳璧君結婚的主要原因。

但是,通過後來汪精衛和其它女人之間,不清不楚的關係,似乎可以看出汪精衛對陳璧君不是真愛,否則,他也不會搞那麼多小三,小四,小五.......。

總之,不管怎麼說,反正在後來日軍侵華的時候,他們兩個人都恬不知恥的當了日本人的漢奸。

所以,他們兩個人能夠聞名全國,也是因為他們當了漢奸。


史學達人


在汪精衛沒有做漢奸之前,陳璧君追汪精衛是一段民國佳話。

陳璧君是富商之女,16歲的時候見到24歲的才子汪精衛,對他一見傾心,真可謂“一見誤終生”。當然,原因很簡單,因為汪精衛長得帥。自古其實都是一個看臉的時代,特別是在男女之間。用胡適的話來說就是“他如果是個女人就一定要嫁給汪精衛”。

陳璧君也是這麼想的,當然也是這麼做的。於是她立馬給汪精衛表白,不過立馬被拒絕了。陳璧君長得其實不算好看的,並且汪精衛已經訂婚了。不過陳璧君並不放棄,對汪精衛死纏爛打。最為重要的一點,陳璧君家有錢,能夠提供足夠的條件。

汪精衛去日本的時候,她跟著去;

汪精衛刺殺攝政王的時候,她要求參與;

汪精衛入獄,她買通守衛,給汪精衛送東西,想辦法保住汪精衛不死;

汪精衛這個人個人品德相對較高,“不抽菸、不喝酒、不賭博、不近女色”,這是在當時的國民黨高官中,很少有人做到的。所以,汪精衛接觸的女人相對較少,經驗自然不足。加上汪精衛做事情優柔寡斷,陳璧君這種做法是能夠感動汪精衛的。如果是蔣介石,陳璧君這麼做肯定是行不通的。因為老蔣是青幫出身,混社會的經驗比較豐富。

陳璧君這個人性格是極其強勢的,其實和汪精衛很搭配。不過,正如孫中山所說“汪精衛無陳璧君不能成事,有陳璧君必然壞事”。汪精衛做漢奸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陳璧君促成的。不過,陳璧君最後也堅持為汪精衛辯護,為汪精衛坐牢到死,始終不願意鬆口。


歷史是什麼


漢奸、偽立法院院長陳公博曾對汪精衛、陳壁君夫婦,作如是私下評說,“汪先生離開陳璧君,幹不了大事,但沒有了陳璧君,也壞不了大事。”有時候,看國民夫婦的婚姻合不合適,當事人雙方的性格如何,公眾的評價往往僅至腠理,但追隨者的私評,卻更為體察至深、公正客觀。很簡單,因為曾追隨過、合作過、痛苦抑否愉快過,所以察至骨髓、細至纖毫。

顯然,從這個評價來看,陳壁君是很強勢、很陽剛的,性格中有一種罕見的偏執,進而演譯成決不向別人低頭的強勢。別看刺殺攝政王載灃時,汪兆銘的“引刀成一快,莫負少年頭”,很是慷慨悲歌,有燕趙遺風(暗殺地點選在什剎海附近的銀錠橋下,被民眾發現,刺殺攝政王胎死腹中),事實上,汪氏性格中的綿軟寡斷、首鼠兩端,一直是其為人處世的主流,這讓陳壁君有條件成為汪精衛、陳壁君夫婦的婚姻生活,乃至於政治決策中的幕後主導和拍板者。

在公眾的印象中,漢奸大多是因貪生怕死,才去賣國,這都是神劇洗腦的功勞。頭號女漢奸陳壁君就不怕死,而是死神怕她。在汪逆被刺誤中了孫鳳鳴三槍之時(本為刺蔣,蔣狐疑遲遲不參加合影,退而求次行刺了汪),做為女人,見到丈夫中槍,一般會手足無措而哭喊。人命關天,此時的性格流露,是做不了假的。

但愛夫至深、佔有慾特強的陳壁君,面對汪兆銘中彈後驚慌莫名的亂叫“我完了,我要死了。”一抱住,迎頭就罵,“你剛強點好不好,幹革命早晚有這麼一天。”這是個一般的女人麼?這分明是個有膽有識的女中丈夫呀。

有人說,莫非陳壁君以夫為天有假。再看,汪被誤刺後,陳壁君當然不明就裡,馬上直接“全武行”地打進了戒備森嚴的蔣辦公室,潑辣的拍著桌子指著罵蔣,說蔣暗中下毒手。罵得蔣囁嚅無語,老蔣何曾吃過這種虧?老孃就給你吃了,怎麼著!

又有人說,那是汪陳夫婦資格老,老蔣不好意思下手。再看,日本戰敗後,汪兆銘已死,陳氏被鄭介民所誘捕。作為中國頭號夫婦雙漢奸,主子倒了,丈夫也死了,面對著正義的審判,該心虛顫抖了吧。在國府的法庭上,要審判陳璧君,並清算汪精衛,陳氏面無懼色、出言如刀直指老蔣,堅稱汪精衛無罪,老蔣戰敗有罪。

她說,“日寇侵略,國土淪喪,人民遭殃,這是蔣介石的責任,還是汪先生的責任?若說汪先生賣國,重慶統治下的地區,是老蔣管著,由不得汪先生去賣;東北、華北、華東淪入敵手,還不是蔣介石垂拱相讓的!當初日本人進攻廣東,國府大員聞風而逃,你們何曾盡過守土之責,這難道也是汪先生的責任?

南京統治下的地區,是日本人的佔領區,並無寸土是汪先生斷送的,相反只有從敵人手中奪回的權利,能有什麼國可賣?汪先生倡導和平運動,赤手收回淪陷區,如今完璧歸還國家,不但無罪,而且有功。汪精衛投靠日本是漢奸,蔣介石投靠美國、英國是不是漢奸?”

庭辯時伶牙俐齒、鏗鏘作響,令法官大人言窮氣短。我靠,陳氏竟把賣國投敵,說得如此清新脫俗、意境高遠。那是一點都不心虛的表現呀,別的漢奸都相繼判死,陳氏就不怕被國府處死?厲害!死到臨頭還硬如堅壁、重若磐石。說她怕死而投敵,“劍雄品評”第一個不信。

庭後宣判陳氏無期徒刑。她桀驁不馴地揶揄法官說,“本人有受死的勇氣,無坐牢之耐心。”及至全國解放後,陳氏被政府由蘇州監獄遷往上海提籃橋監獄關押。她又與新生政府對立極為嚴重,堅稱汪逆不是漢奸,要把牢底坐穿等云云。可見此女在骨子裡,有專與各種政府為敵,唯我獨尊的畸形傲慢。

按說,汪逆有這種同盟會革命者氣質的老婆,打死他,也不敢投敵賣國呀?

實際上,偏執強勢性格者,一旦與同僚的意見一言不合,常易做出一拍兩散不負責任之舉。做為普通人之間的鬥氣,任怎麼一拍兩散,也不會影響到什麼,但身居國之要津的夫婦,僅為與他人政見相殊之內爭,竟與外敵苟且賣國,以國家、民族的利益為籌碼,與蔣公負氣對擂,那不僅不算明智,而是殊為可恨,這種“寧為瓦碎,不為玉全”的自私、偏俠、勇敢、堅韌,只能是加大了中華民族在外敵入侵時的倒懸之痛苦。

說老實話,汪精衛的資歷,確要比蔣介石深了許多,處在孫中山之後。最終由蔣公撥得國府頭籌,恩怨便就此結下了,加上倭寇的影佐禎昭,對汪兆銘誘降“梅工作”的卓有成效。但即便如此,汪逆尚在投敵與不投之間支吾猶豫,而陳壁君憑著我家老汪得不到,我就把國家給毀了,叫你老蔣也難受的偏狹氣度,搶過汪逆停在腳下的球,狠起臨門一腳,把國家利益送進日本人的懷中。檢視那段歷史,發現陳壁君遠比汪兆銘,具有更多的革命者勇猛的性格優點,但偏執自大的歇斯底里,讓因強勢而不屈的優秀性格,嬗變成一種極有缺陷的“自殺雙毀”性格。

說到了陳氏的“自毀”性的性格,坊間傳言也可印證,在暗殺載灃的前夜,尚未婚嫁、追隨汪兆銘日久的陳氏,走進了他的房間,陳氏對汪兆銘說:‘我沒什麼能給你的,就讓你幹一下吧’。” 雖說民國已有新文化、新思想的進入,但晚清民初的那一夜,依然石破天驚,日月停輪。

家有賢妻夫少禍,國有良臣民多福。汪兆銘由一個燕趙慷慨的革命者,蛻變成頭號的國家公敵。陳壁君的“自毀”性格,才是促成這對初期堅定的革命者夫婦,最終投敵賣國的致命因素之一。說了怎麼多,還是覺陳公博對陳壁君的評價,最為妥帖客觀,“汪先生離開了陳璧君,幹不了大事,但沒有了陳璧君,也壞不了大事。”


劍雄品評文史經濟


汪精衛是著名的大漢奸,但其長相確實英俊,號稱民國四大美男之一。

汪精衛的夫人陳璧君女士,雖然出身富商家庭,長相、氣質卻不敢恭維。

二人站在一起,看起來很不般配。

陳璧君嫁給汪精衛,是女追男,而且是經過了一番苦追,才到手的。

陳璧君初始愛慕汪精衛,是愛上了他在報紙上發表的文章。當時,兩人都是同盟會會員,但互不相識。後來經過朋友安排,陳璧君終於見到了偶像汪精衛。

本來就愛其文章,再一看汪精衛的長相、氣質,陳璧君直接就淪陷了。從此開始苦追汪精衛。

面對陳璧君的一封封情書,汪精衛並未接受。但陳璧君性格生猛,並未輕易放棄,而是一直尋機與汪精衛接觸。

她和汪精衛關係的真正轉變,發生在汪精衛刺殺滿清攝政王載灃前夜。

陳璧君知道了汪精衛的計劃後 ,萬分崇拜。他找到汪精衛,說:你此次行動,生死未卜,我沒有別的可以送你,就把我送給你吧。如果你明天就義了,我也絕不苟活。

當晚,陳璧君留宿汪精衛住處。

後來,汪精衛刺殺失敗。但陰差陽錯,載灃並沒有殺他,而是把他關在了大牢裡。

這期間,陳璧君發動自己的所有關係,不惜金錢,努力營救汪精衛。在汪精衛出獄前,她也冒險去獄中探視。

人在難時,最容易識別真情,也最容易被真情所打動。陳璧君的一系列行動,都讓汪精衛感動萬分。

等到汪精衛出獄後,二人就理所當然地走到了一起。

應該說,陳璧君對汪精衛絕對是百分之百的真情。不過,後來受到汪精衛的牽連,陳璧君以漢奸罪入獄,並且最終死在了獄中。

二人的結局並不算好。

而對於曾經刺殺載灃、後來卻當了漢奸的汪精衛,有一詩話送給他最合適不過了:卿本佳人,奈何做賊?


趣談國史


陳璧君和汪精衛的愛情與兩人的顏值無關,如果不看兩人最終的結局,足可稱為一段患難見真情的佳話。但汪精衛最終成為漢奸,和陳璧君不無關係。

陳璧君的父親是馬來西亞華僑富商,陳璧君是名副其實的富家小姐。孫中山在馬來西亞傳播革命時,陳璧君就拉著自己的母親一起加入了同盟,一時成為美談。在馬來西亞時,陳璧君就經常讀到一個筆名為“精衛”之人所寫的文章,其觀點獨到,文辭犀利,給陳璧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精衛不是別人,正是陳璧君日後的丈夫,兩人的緣分就此開始。

1908年,汪精衛來馬來西亞辦事,陳璧君親眼見到了那位“精衛”的真容。這隻精衛鳥不僅才氣過人,還英俊瀟灑,陳璧君就此下定決心,非此人不嫁,對汪精衛展開猛烈的攻勢。這時的汪精衛還是一個熱血方剛的革命青年,他憑藉出色的文采,成為同盟國宣傳陣線的重要人物,深得孫中山的器重。面對陳璧君的表白,汪精衛最初是拒絕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陳璧君的長相非常非常的一般。但陳璧君沒有就此罷手。1909年,汪精衛從南陽赴日本籌措革命經費,陳璧君以留學的名義隨行。在日本,陳璧君在物質上給予汪精衛巨大的支持,幫助汪精衛完成了任務,但汪精衛還是不為所動。

1910年,陳璧君又跟著汪精衛來到了北平。這時汪精衛正準備刺殺清朝的軍政要員,籌備暗殺團。陳璧君硬是要參與其中,汪精衛先是不許,但賴不住陳璧君的軟磨硬泡和巨大的財力支持,看到陳璧君對自己的事業有幫助,汪精衛將她納入暗殺團。也正是在最後的籌備階段,看到陳璧君對他如此支持,汪精衛終於對陳璧君鬆口了。據傳,兩人曾在刺殺行動前私定終身。

1910年4月,汪精衛執行了對攝政王載灃的刺殺行動,但由於炸藥沒有爆炸,刺殺失敗,而汪精衛也被捕入獄,等待汪精衛的似乎也有了覺悟,所以他寫下了“慷慨歌燕市,從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絕命詩。汪精衛有了覺悟,但陳璧君可沒有,他無法坐視和情人就此陰陽兩隔,於是她百般打點關係,為營救汪精衛竭盡所能。汪精衛終是被陳璧君的不離不棄所感動,於是他稍出一張字條,說如果能有幸出獄,兩人便結為連理。終是汪精衛命不該絕,主審此案的肅親王善耆對汪精衛也是十分愛惜,並沒有將他立即治罪。辛亥革命爆發,清政府無力平亂,為了向革命黨示好,汪精衛竟然奇蹟般的死裡逃生,被清廷釋放。在鬼門關轉了一圈的汪精衛出獄後立即兌現了自己額諾言,1912年初,汪精衛和陳璧君在上海完婚。

汪精衛和陳璧君的感情非常好,兩人育有二男三女,即便是汪精衛日後被千夫所指,陳璧君也不離不棄。當然,汪精衛最終成為漢奸,和陳璧君有一定關係。因汪精衛資歷比蔣介石老,但孫中山去世後,汪精衛處處受蔣介石壓制。汪精衛對此不甘,陳璧君更是不滿,於是在日寇的誘降下,陳璧君多次給汪精衛說枕邊話,希望他能夠做一回一把手,和蔣介石一決高下。只是,這代價卻是太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