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美食」貴州某地蒸汽做粉 83歲烹飪大師寫成文章教大家做貴州菜

盤子粉

丁成厚

「美食」貴州某地蒸汽做粉 83歲烹飪大師寫成文章教大家做貴州菜


銅仁位於貴州省東部,是座歷史悠久的古城,素稱貴州“東大門,梵淨山旅遊聖地的“魚米之鄉”盛產大米,因此米制食品甚過麵食,這裡有著豐富的飲食文化,許多獨特的南國風味小吃,其中最博得人們喜愛的首推盤子粉,當你走到銅仁地區各縣城鎮的大街小巷、集貿市場到處都可見到這種米制食品(統稱盤子粉),它所加工製作採用的優質大米,發源梵淨山的山泉水,此泉水含礦物質多,未受汙染,雜質少,水質好,特別是銅仁水發源於梵淨山這座名山的泉水很甜美。用它泡米磨漿等傳統工藝方法精製。所流的粉條薄,色潔白,乾淨透明,爽軟,韌,拉力強,筋道甚好,耐甚不斷,以燙賣、炒、涼吃、捲筒吃,男女老少皆宜,近年來將不同天然色素紅牙果蔬菜汁有色糧參入米漿,製成多彩的粉,則另有特色。

盤子粉(汽粉)所指米漿蒸制的粉皮使用的器具而取名,盤子粉以鋁製的長方型盤蒸制,汽粉器具為竹圈布繃(類式鏽花繃子式樣)大小比大鐵鍋蓋略小一些,兩個彌合的竹圈,將細白布繃緊一竹圈上,然後再用稍大一分的竹圈套緊,以稀米漿舀入布面或鋁盤刮平,以蒸汽蒸熟成粉皮。多少年來一直繼承沿襲這種傳統的工藝,同時也在不斷積累經驗加以改進和創新。兩種器具蒸制的粉皮相似,只在厚薄、軟硬程度上各有千秋。

每到年節,城鄉家家戶戶都要燙粉皮,碰上親友都要互間一聲你備了多少年貨,燙了多少粉,瞭解對方年貨備用是否充足,因為既經濟,人們愛吃又會做,走親訪友帶上一些饋贈,要多炫,有多炫。

盤子粉是銅仁米制粉食一絕,這種粉食大米通過淘洗、浸泡、磨漿,然後蒸製成大張粉皮,冷卻後摺疊用力切成寬條,可燙賣、熱炒、涼吃、捲筒包葷素菜吃,變換著花樣吃。這裡吃早餐稱為過早,一般早餐其中之一是吃一大碗粉,有時中午為了方便也吃它,這種小吃店可謂是遍地開花,也是多數家庭百吃不厭的常備品。

「美食」貴州某地蒸汽做粉 83歲烹飪大師寫成文章教大家做貴州菜


小吃經營店,盤子粉,農貿市場和有加工能力的店大多自行加工粉皮。城鎮市場小吃店與粉皮加工作坊分工專業化,預先交涉好訂貨,每天清裡送貨到店,定期結帳。

一般小吃經營都是夫妻店,店堂作業面二三十平方面積不等,設備比較簡單,幾張桌凳,明堂亮灶,燒上一鍋滾熱開水,備上一桶高湯,多種調味品(醬油、醋、鹽、味精、胡椒粉、辣椒紅油)預先烹製好的不用臊子(雞、鴨、鵝、豬腳、肉沫、軟哨、脆哨、牛、羊、腸旺等)還有各色嫩瓜菜心,綠豆芽,碗豆苗,煎好的荷包蛋,真是錦上添花。

當客人進入店堂,店主熱情的報告坐定後,問道一聲,同位各什麼臊子的粉,然後迅速將切好備用的粉皮,按人數、分量每碗110克投入開水鍋兩三分鐘後燙滾熱透,分別撈入已放棄調味料高湯的碗內,再放入燙好的綠色蔬菜、臊子,撒上胡椒粉、蔥花薑末、荷包蛋,各店之間爭奇鬥豔,各顯特色,湯熱、臊香,味濃,鮮美,一碗熱氣騰騰香噴噴的粉出現在客人面前,夏天涼吃,不放葷臊,不放湯。平時根據個人愛好,燙賣熱吃、乾粉食、捲筒吃,整張粉皮刷上辣椒油及各味汁,再撒上花生碎及切成絲的葷素絲、鹽、味精、蔥薑末等作為餡料捲成筒吃,形如一把大火肥腸。軟滑爽潤,鮮美可口,炒著吃,吃“炒粉”非常講究火動,以旺火、鍋裡下油,下肉絲,韭菜等先炒一會,再下粉加少量的水炒軟再一一投入各調味料,炒熱透又不能炒碎,炒焦,因此必須用急火拋鍋的手法,這樣炒出的粉皮熱透,異常 而不斷條,關鍵在於拌由鍋炒,而不是用錐鍋翻滾,時拋入空中,時而拋入鍋中,既味然入味,也可防然,拋動中味道即被完全汲入粉皮內。

「美食」貴州某地蒸汽做粉 83歲烹飪大師寫成文章教大家做貴州菜


傳統盤子粉皮製作工序,一般沿襲傳統的手工操作方法,由於地域水質,原料優劣,製作經驗技術高低,具有獨特之處。

首先將優質粉米不能帶煸撿去雜質,以山泉水浸泡三四個小時,再用清水衝淨,濾幹再加水,用石磨或打漿機磨成稀米漿,越細越好,再用兩口一天五帳一尺寬的長方形鋁盤刷上油,將適量的米漿攪勻倒入鋁盤,上下左右晃動使均勻佈滿盤內薄薄一層稀漿以一分厚為宜,重複數次,蒸成一張張的粉皮,為其連續不停頓,蒸鍋內上一架子,以盤子蒸制,一前一後輪流蒸制粉皮,起鍋揭下晾掛在竹杆上,涼後摺疊碼好,直到攤完米漿。橫切寬條即成盤子粉,放在透氣的大竹筐內備用,多年來已形成一套完整而獨特的制粉工藝,經營重大的專營店都有自己的制粉作坊,工業化程度高,一條龍的生產,蒸汽燙制。城鄉家庭主婦,對此加工製作技術一代傳一代,大多都能掌握,並且很熟練。

「美食」貴州某地蒸汽做粉 83歲烹飪大師寫成文章教大家做貴州菜


丁成厚 ,83歲。中國烹飪大師,貴州菜泰斗級宗師,多年研究並實踐黔菜,尤其專注於黔東菜系改良、傳承、創新。多篇作品見諸於海內外報刊、網站。

策劃組稿:蘇白傳媒本部策劃部策劃編輯

蘇白傳媒子公司昆德拉傳媒旗下印象文化第三事業部主任編輯 吳茂釗

發稿、運營:昆德拉傳媒 新媒體運營專員 文文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東方IC、攝圖、暱圖、微圖等正版圖片。由於正版圖庫限制,部分圖片供模擬想象,並不代表文字特指。部分美女,為美化版權,福利欣賞,請勿聯繫文字過多聯想。

評點:為什麼老吳認識的廚子都還是作家?(蘇白傳媒、昆德拉傳媒 負責人 蘇白)

選自:蘇白傳媒、四川天地出版社聯合出品貴州美食文化隨筆圖書《秘味貴州》

「美食」貴州某地蒸汽做粉 83歲烹飪大師寫成文章教大家做貴州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