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小學考古詩,見過的考試最全的一次,我們已準備好上路

小學考古詩,見過的考試最全的一次,我們已準備好上路迎接高考

小學考古詩,見過的考試最全的一次,我們已準備好上路

古詩考察‍最全方位的一次考試

這是一次六年級畢業考試的期末測試題目,第四題古詩考察題。共考察了十二首古詩。這十二首古詩分為了四組,每組的主題都不一樣:

第一組的主題為凸顯人格的高尚情懷。《石灰吟》《竹石》《夏日絕句》各代表了不同的人格特徵,這些題目的座標也很鮮明,于謙清白做人,鄭板橋堅韌的竹石,李清照的人傑鬼雄評說,不用去猜到底寫什麼,直接點明,哪首古詩,前半句還是後半句,定位很明確,沒有含糊不清的地方。

第二組考察的是充滿激情愛國情懷。《從軍行》《示兒》《題臨安邸》,不管是邊塞從軍詩,還是特殊的朝代背景,愛國情懷也只有結合朝代背景才能更準確的領悟。

第三組考察的是讚美大好河山。發現古人好遊歷,正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古人做得比我們要好,古人求學過後,總是喜歡遊歷。李白、杜甫都曾遊歷,葉紹翁是隱居,在古人看來,這些都是文人雅士所喜歡乾的事。雖說是讚美祖國大好河山,心中自有一番說不清的故事,將情懷激情與山水,或許也是一種無奈。不管怎麼說,愛山水也是真性情。《望天門山》《江畔獨步尋花》《遊園不值》,從中感受到李白將自己的豪情寄放山水間,杜甫將自己的旅途所感放於江畔看花,葉紹翁把自己隱居的內心放於大好春光之中。實乃真性情也。

第四組是離別懷鄉之情。《送元二使安西》《黃鶴樓松送孟浩然》《泊船瓜洲》不管是離別,還是懷鄉,這是最接地氣的話題。上到達官顯貴,下到黎民蒼生,這就是我們身邊的故事,這些詩歌流傳之久,除了詩歌本身的妙處之外,接地氣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當然,這只是小學六年詩歌學習的一個縮影。我們在這六年裡的古詩,就被濃縮在這十二首詩歌裡了,在做題的同時,相信,別用一番感慨,更佩服出題人的精心佈局,把離別傷情放在了最後。

小學考古詩,見過的考試最全的一次,我們已準備好上路

小學生學古詩的建議

我們不要因為卷子考察的範圍過大就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雖然這次考試考察的面有點寬泛,但還不至於談詩色變。學生在學習古詩時,不必太在意詩歌的本質,瞭解太多也沒有什麼實質的意義。反而只是熟練的朗誦會成為一種樂趣。

或許當學生,進入更高學段,或者更高的學府,驀然回首,會另有一番體悟。小學學古詩,不求甚解,沒有什麼不好。在不適合的年紀接受太多的東西,猶如剛出生的嬰兒去吃海鮮大肉,消化不了的後果是很嚴重的。只喝適合自己的奶水會更有營養。在應該做什麼的年紀去做什麼,適合學生的方法,適合學生才是最好的。

小學考古詩,見過的考試最全的一次,我們已準備好上路

我們是否已準備好上路

學習詩歌的路還很長,作為小學生來說,沒有必要了解那麼多的創作背景,也沒有必要去出琢磨詩人當時的心情,即使去接近古人,也不見得真能與詩人握手喜談,沒有那麼多的閱歷,是不會體會到詩人特有的心境的。

我們要做的就是博覽詩書,能夠熟讀成誦,感覺到詩歌的詩句文字美,就已經很好了。至於未來的路,學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必負重前行,只會讓自己上路時顧慮重重,反而無法遠行。這是小學生學習詩歌應該注意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