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不要给别人没有要求你的建议”

1

“不要给别人没有要求你的建议”和“不要在心里替别人开车”,是我十多年前在一堂台湾老师的培训课上得到的启示。我曾写过一篇《不要在心里替别人开车》(点击可阅读),收录在《你与更好仅一步之遥》一书中。

看一本书,听一场讲座,上一堂课,我以为能够学习到哪怕一条常识,刷新一项认知,了解一种观点,掌握一个关键词,哪怕是识得生字,都算是“有所收获”。

联系亲历及新近发生的一些事,对“不要给别人没有要求你的建议”有了新的感悟。

前不久,北京发生一起“中科院研究生被老同学刺死”案。北京海淀区一家餐馆内,在众目睽睽之下,中科院研究生谢雕被他的高中同学周凯旋持刀杀害。谢雕家属后来微博详细说明了他被害的全过程。

“不要给别人没有要求你的建议”
“不要给别人没有要求你的建议”

这是有多大的仇多大的恨?才会把心怀善意、想要拉自己一把、多次规劝自己的老同学置于死地。谢雕可能至死都不明白自己招致杀身之祸的原因,只是因为两年前的同学聚会上,他的话令对方“过得不舒服”。

有人说这是活生生一出农夫与蛇的故事的现实版本,有人说这是“好心当成驴肝肺”的极品,有人说周凯旋是典型的心胸狭窄、心理扭曲、嫉妒心强、垃圾人……是的,这种人永远存在。

即便当年谢雕没有说出“规劝”的话,不曾给他“重扬奋斗精神”的建议,周凯旋也会将自己的失意、失败归罪于其他人。

有的人生而为人,心肠比蛇蝎歹毒多了。

谢雕不幸,不小心成了这种“小概率事件”的牺牲者。着实令人扼腕。

如果我们无法识别对方的人品,不知道对方的心智水平和需求,“不给别人没有要求你的建议”未尝不是为人处世、待人之道,甚至是自我保护的法宝。

古人也曾说过“交浅切莫言深”的道理,意思是,当交情还没到那个份上,当你还不足够了解对方,不要深入交流一些问题。

要知道,即便是再好的关系,甚至是亲兄弟亲姐妹之间,都可能会发生“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的事情。

2

认识一个大哥,他年少离家去外地闯荡,作为兄长,自觉对家庭比几个弟弟妹妹们多一分责任。最小的兄弟并不领情,总觉得被哥哥瞧不起,心生嫌隙。

老父亲去世,兄弟们商量后事的操办,涉及丧葬费用等诸多事宜,大哥说费用由他来出……本意还没说出口,小兄弟就跳起来,指责大哥看不起人,“你觉得俺穷,死不起爹是吧?爹又不是你一个人的……”

大哥后来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他本意是自己常年在外,老父多拜兄弟照顾,他只是出钱,自己的经济条件好些,兄弟家还躺着个瘫痪的媳妇,他想减轻些兄弟的负担,却被误解……他说,即便是亲兄弟,有些话也不能直说,有些建议也不能提。

你可能无心,就无意伤了别人的自尊。要知道,“沟通的效果,取决于对方的回应”,你的建议再好,再有道理,完全是出于无私的“为了你好”,对方收不到,不认可,等于无效。

30岁那年,我从国企跳槽到一家私企。在同一批入职的十几人中,算是年龄最长者,别人都叫我“丁姐”。也许因为年长,也许私下里讲话有些随意,也许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据说“得罪了”一个跟我同期入职的女员工。据说那人在背后说我坏话,道:“‘有什么事跟我说’,她以为她是谁啊?!”

在那个语境里,“有什么事跟我说”是她在学我。我却不记得自己会如此地自以为是,这根本不是我的风格。

我之所以知道,因为有人向我传话。历来讨厌“三个女人一台戏”的说辞,不屑纠缠于复杂的人际,我对传话之人的不喜欢甚于那个背后说我坏话的人。对这两种人,向来远之,不敬。

后来我复盘这件事,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后来老师讲的,“不要给别人没有要求你的建议”。因为没必要,因为交浅言深,即便你是好心好意,也容易被当成驴肝肺。

除非是职场上存在上下级指导关系,除非是家庭中父子母子一场富有教养义务。

3

看到好的文章或有意思的观点,甚至是书上的一段话,微博上的一条小品文,我常常会转发或推送给女儿。她有时看,有时烦。有次她问:“你们家长是不是都这样啊?我同学也说他妈妈整天转鸡汤文给他……”

我只是觉得那些内容很好,对学习成长、生活生存、为人处世都有益处,多了解、多懂得一点,总是利大弊无。有时也难免会纠正她的行为、建议她做某事或不做某事,她有时不耐烦,回应:“你别管我”。

我会说:“如果你是外面走大路的(意思是路人甲),跟我没关系,我管你干嘛?”

《今生今世》中,胡兰成对儿时母亲的教导多有记叙,且以为“我大起来若有豁达与认真,即是因为有这样的出身”。他写道:

母亲宁是谏,“小人要听大人的谏训”,谏是谏非。且谏是对朋友的,书上又说臣谏君、子谏父,而父母对子女亦曰谏,则我从母亲才听得,中国平人之敬原来是这样直道的在民间。

对未成年的孩子,说到底家长还是要负监管之责。即便他没有要求你给他建议,即便是被指为“唠叨”或“啰嗦”,父母仍会“说教”,“规劝”。

也只有对自己的孩子能够这样吧。除了孩子,换作其他的至亲,最好的朋友、同学、同事,“不要给别人没有要求你的建议”都是一条善意的忠告,能避免误会误解,不至陷入复杂的人际,甚至是关系交恶,以免招致杀身之祸。

有部宫斗剧我忘记名字了。皇后夸某宠妃肤如凝脂,宠妃他日献上自己精心调制的护肤脂粉,推荐给皇后使用。表面上皇后笑纳,实则是妒火烧心,以为宠妃在嘲笑自己年老色衰。后来得机会治宠妃的罪,毁她容时恶狠狠把脂粉甩在宠妃面前:“我用得着你这破烂货色……”

看这样的女人心机,总让我觉得自己心眼不够多,智商不够用。身边事哪怕有一点端倪,便会自觉远离,对那些可能的是非不触不碰。

4

据说“不做人生导师是中老年人最后的节操”。我写这些,也算“给别人没有要求我的建议”,但写作就是这样。如果读者认可,觉得自己在这些文字里有些许收获和启发,最好;如果不认同这些观点,就当我什么也没说吧。

毕竟我也信奉“修养自身胜于关照别的灵魂”,只给有需要的人以建议,假装是“人生导师”,冒着“失最后的节操”的风险。

“不要给别人没有要求你的建议”

最新文章

长按下图二维码可关注“丁是丁”

欢迎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