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安徽舒城:老城志|舊時城關多年味 家家對聯競新採

本文由朱忠禮發表於2013年02月01日,原文標題為《對聯舊事》。原作者朱忠禮 (1935—)舒城縣城關鎮人。從事文秘等工作20多年,曾在《人民日報》、《安徽日報》等報刊上發表新聞報道、思想評論、調查報告、散文特寫、經驗總結等約200篇。

我的家鄉舒城縣城,陰曆年三十各家各戶就貼上新的對聯,顯示出“舊曆的年底畢竟最像年底”的新年景象。我小時所見的對聯,無論從內容上和書法上,與今天都不太一樣,那時對聯有個性,不像現在多為印刷和燙金的千篇一律。

安徽舒城:老城志|舊時城關多年味 家家對聯競新採

原文附圖

舊時過年,對寫什麼內容的對聯,請誰寫好對聯字,用什麼樣的門對紙,都很講究。那時總覺得對聯是門面、是臉面,是新年伊始的吉祥象徵。在對聯內容上:講究反映行業特點。水巷口蔣四爺家槽坊貼過“杜康造酒,太白遺風”;城裡潘慶豐藥店貼過“杏林春暖人登壽,橘井宗和道有神”;北門口磨擔街掛麵店貼過“黃雲曾取雙歧麥,白雲今飛六出花”;碼頭上洗澡堂,是舅舅經常帶我洗澡的地方,有一年不知請了哪位先生寫出了“金雞未唱湯先熱,玉板輕敲客運來”的對聯,我看了彷彿聽到臘月二十九深夜一個人手拿兩塊大竹板,邊走邊敲邊喊:“碼頭的澡堂水熱了,碼頭的澡堂水熱了”的聲音。

安徽舒城:老城志|舊時城關多年味 家家對聯競新採

我家抗戰後開了一間門面的小布店,因資本不足,花色品種不全,過年時父親寫了“生財從大道,經營守中和”的對聯,而三叔家“朱益豐”(商號)布店貼的是“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的對聯,我感到自家的對聯沒有三叔家的對聯氣魄大,問父親為什麼不效仿三叔家對聯內容?父親說我家“淪陷”前生意做的比三叔家還要大,年年對聯的口氣也大,是小日本飛機燃燒彈將家裡的財產燒光了,才落到現在的地步。這種小本生意,能通四海達三江嗎?倒不如寫樸素一點,讓人一看就懂,講的同樣是經商理念和道德。

安徽舒城:老城志|舊時城關多年味 家家對聯競新採

貼春聯(來源:《安徽畫報》2001年第一期,張恣寬 攝)

對聯內容,體現著主人的文化素養,哪怕是為了附庸風雅,也得請高手來為自己增點門面。因此,在千家萬戶的對聯中,有的是引用古對聯,有的是摘錄文學經典,有的是由文化人撰寫的。中大街左家顏料店,用了“五彩雲霞資利用,三江錦浪煥光華”的古對聯,路人看了都說得體,他家就年年貼新對不換內容。

對聯書寫的水平高低,反映了主人的寫字功底。有文化的商家和居民,對聯一般都自己寫,“字如其人”,想將字作為新年名片,一展風采。寫不好的,就請大字寫得好的人寫。我父親在縣城書法小有名氣,過年請他寫對聯的人很多,他便叫我以大窯碟代替硯臺給他磨墨,將我手腕磨的拿筷子都不大方便。周瑜橋頭周華軒老先生大字寫得很好,每逢過年他都寫對聯賣錢,或有償給人代寫對聯創造收入。對聯通常用楷書,而行楷居多,筆畫粗壯,厚朴凝重,字體工整,給人看了有氣勢磅礴的感覺。

安徽舒城:老城志|舊時城關多年味 家家對聯競新採

對聯的內容還要和大門一樣講究對稱,它是大門的一種獨特組成部分。這種最講詞語和詞義對仗的對聯,和左右開關的對稱大門,正和劍鞘相配,一拍即合。甘蔗巷馮家石庫門當鋪,青石門枕高大對稱,黑漆大門光亮照人,貼上飛金的對聯,古老宏偉的建築,滄桑渾厚的門庭,充分彰顯出它的榮耀和風格。后街和小巷單扇門居民,一般都是根據門的大小,再貼一張門對紙上自左到右豎寫兩行字,如“門前清且吉,家道泰而康”,“芝蘭君子性,松柏故人心”。講的是做人清白和心地品行。門雖小,房屋雖簡陋,但配上對聯也不顯低微。

安徽舒城:老城志|舊時城關多年味 家家對聯競新採

對聯——小時候家鄉的對聯,不知怎的像一朵朵玫瑰花存我心間。


  • 來源:《江淮時報》
  • 運營:束文傑
  • 編輯:束文傑
  • 製作:町甽融媒體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