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德~日~自主車的優劣分析

清朝中期以前,國外發生過多口戰:到底是中國貨牛還是印度貨X,可還是沒有結果。

一戰二戰後全面洗牌,二戰中的軸心國德國和日本,就像當年成吉思汗的鐵蹄一樣橫掃亞歐大陸,為的都是掠奪資源。

汽車工業水平是多個領域綜合的結果,汽車技術則是汽車工業中的一項,F1賽場比的主要是技術。與十幾萬的家用車關係不大。
德~日~自主車的優劣分析

要論日本和德國的車誰好?

比技術,日本確實是不比德國差,但還是日本聰明,把精力都放在家用車上了,這塊才是出銷量賺錢的地方。

論戰略,那是歷史原因。當年周總理去跟美國佬談,人家認為中國汽車市場太小,不讓步。日本沒資格談,那就只有德國了。所以,當年發動機三個月一小修,一年一大修,冬天要在車底燒柴火才能啟動的解放牌不見了。造就了捷達桑塔納的銷量神話,這就是先入為主(當年長城優先集中精力發展SUV,也造就了哈弗的銷量)。所以,很多人,尤其是老一輩人,都認為大眾車才是正宗。
德~日~自主車的優劣分析

論製造水平,德日均嚴謹,造的車都耐用,各有千秋,不相上下。要認真說,在20年前不計成本的年代造出來的雅閣和帕薩特,在街上見到的雅閣還有,但帕薩特基本絕跡。

這些都是歷史,可作為參考,不能成為小老百姓現在選車最重要的依據。口袋裡的錢是自己倖幸苦苦掙來的,何況許多材料必須國內採購,以及外資必須與國內車企合資,且股份份額有限制。所以,與當年的德國帶著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傷害更大,還是日本侵略更大以及是否愛國無關。

唧唧歪歪扯了這麼多,還是根據實際接觸到的車說觀點:

對於40萬以下的家用或商務車,

1.純性價比。排名依次是自主~日系~德系。

2.駕乘感受。德系~日系~自主

3.耐用性。日系~德系~自主

所以,看你買車的主要出發點及用途。

4.想開著感覺厚重紮實,在德系車裡面選。

5.想省心,開7-8年繼續開,選日系。

6.想省錢,對比油耗,保值率及車價後在自主和日系裡面選。

7.想裝逼,喔,說錯了,40萬以下無法裝逼。不過可以考慮買臺二手寶馬7系咬牙裝逼,後期保養維修搞死人,身邊的親戚朋友都知道,在陌生人面前裝逼,也沒什麼用,我看還是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