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遼瀋戰役:70萬大軍背後的支前偉力

辽沈战役:70万大军背后的支前伟力

發動群眾、深入動員為遼瀋戰役勝利奠定重要基礎

1948年9月12日,我東北野戰軍發起遼瀋戰役。這場歷時52天的大會戰,共消滅國民黨軍47萬餘人,解放東北全境,推倒“蔣家王朝”覆滅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遼瀋戰役的偉大勝利,既是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運籌帷幄、廣大指戰員浴血奮戰換來的重要戰果,也是人民戰爭思想指導下,東北解放區深入動員的光輝業績。

發動民眾集聚無窮偉力。遼瀋戰役既是兵力火力之戰,更是民心向背之爭。我軍從進軍東北初期的戰場失利,逆轉為遼瀋戰役的戰略進攻,一個重要支撐就是深入群眾、發動群眾、贏得群眾。自1946年東北局“七七決議”後,1.2萬名幹部走出城市、深入鄉村,脫下皮鞋、換上農裝,發動組織農民進行大規模清匪反霸鬥爭,開展大規模土地改革運動,掀起轟轟烈烈的農村革命高潮。與此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國民黨諸多大員在東北的“劫收”政策,國民黨軍隊到處燒殺搶掠,抓丁抓夫、派糧派款。廣大人民群眾從我黨紮實務實的工作中、從人民軍隊與國民黨軍隊的比較中,認清了共產黨和人民軍隊是東北人民的救星,發出“要土地,要翻身,打老蔣保家鄉”等革命呼聲,為我黨我軍的戰役行動注入力量源泉。遼瀋戰役前夕,東北局、東北行政委員會和各省黨政機關及時發佈動員人民群眾支援戰爭的指示。“一切服從前線”“一切為了戰爭勝利”的戰鬥口號和動員命令層層傳達到城鄉群眾。地處戰區的遼北、吉林、遼寧、熱河等省還成立支前委員會,負責組織指揮支前工作,動員人力、物力,籌劃糧草調撥、運輸等等。時任東北野戰軍後勤部政委的陳沂回憶,東北各級地方政府積極協助我軍後勤部門進行物資集運的組織工作,先後在前線地區開設6個供應站,25個供應分站,迅速集中起4000萬斤糧食和大量軍需物資。

據統計,遼瀋戰役中,東北人民共出動民工183萬人,擔架13.7萬副,大車12.9萬輛,搶修公路2185公里,籌集運送糧食5500萬公斤,提供棉衣100萬套。可以說,東北人民巨大的物質和精神支援,從根本上保證了我軍的兵員補充、物資供給、戰勤服務,為遼瀋戰役勝利奠定堅實基礎。

戰時支前展現過硬能力。回顧遼瀋戰役全程,東北解放區各級黨政機關的動員組織力度、人民群眾的支前熱情、支前隊伍的豐富經驗,都令人印象深刻。1948年9月30日,東北局發出通知:“東北局特號召全黨克服一切困難,勇敢的堅決的動員與領導東北人民,支援此次偉大的戰役,以便減輕主力一切不必要的負擔,造成了主力更加機動,集中攻殲敵人的有利條件。”東北解放區各級黨政機關建立支前組織機構,由戰區各省的支前委員會,負責支前動員和組織指揮工作。尤其值得稱道的是,東北支前隊伍是在“四保臨江”“三下江南”等一系列實戰洗禮中打出來的。各省成立戰勤支隊,各縣成立戰勤大隊,各區成立戰勤中隊,中隊以下為分隊、班、組,每副擔架為一組,五六個組為一個班。中隊長以下幹部由區、村幹部擔任,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支前組織體系。民工參戰出發前,不僅認真做好思想動員和具體組織工作,而且充分準備好衣著、用品、伙食等。

在戰場上,支前隊伍隨軍參戰,執行各種戰勤任務。支前民工運送的作戰物資源源不斷送上前線;後方工廠加緊生產彈藥、軍械等軍需物資;鐵路職工、民工加緊修復通往前線的鐵路、公路、橋樑;郵電職工迅速修復和架設通信線路;民兵武裝也普遍行動起來,配合部隊圍困、封鎖敵軍,執行各種戰勤任務。在著名的塔山阻擊戰中,人民群眾把籌集起來的大量木材、鋼軌、高粱秸等修築工事的材料,從四面八方送上塔山陣地。塔山人民群眾還幫助我軍修築起一條東起打漁山、西至白台山,總計8000多米長的交通壕。國民黨軍隊第62軍軍長林偉儔來到塔山,也不得不由衷感慨,解放軍在十多天的時間裡構築成如此完整的陣地“是個奇蹟”。在廣闊的東北戰場上,參戰民工不顧敵軍炮火,從火線上搶救傷員,運送傷員,甚至與戰士們一起衝鋒陷陣,做到“解放軍打到哪裡就支援到哪裡”,哪裡有我軍戰士在戰鬥,哪裡就有人民群眾的支持,繪就了人民戰爭的宏偉畫卷。

調度得法搶佔勝戰時機。遼瀋戰役是我軍第一次以70萬兵力發起的大規模戰略進攻,對戰勤組織調度提出非常高的保障要求。遼瀋戰役前,我軍將後勤分成前方後勤(東北野戰軍後勤部)和後方後勤(東北軍區後勤部)。前方後勤直接隨野戰軍行動,並與後方後勤連接,及時保障前線作戰需要。東北野戰軍南下北寧線(北京至瀋陽鐵路線)作戰,前方後勤部進駐阜新,建立5個分部14個站,明確各分部的供應任務,還勘察選定與鐵路站點相銜接的4條縱貫道路和2條橫貫道路,保證運輸線暢通,形成嚴密有力的保障體系和網絡。東北鐵道部先後探索出“白天敵人轟炸、晚間保證通車”,組織特別運輸機車大隊向一個方向連續發車等疏解堵塞的應急措施。遼瀋戰役第一階段,就開行軍列631列,轉運傷員6.1萬人,運送作戰物資58.68萬噸。

經驗是在實戰中積累的。戰役打響後,為不被敵機發現,我軍軍列多在夜間發車,採用無燈火作業,裝備用平板車運輸,車上用樹枝、柴草嚴密偽裝,由鐵道縱隊派兵押運;運送兵員的列車全用棚車,發車前車門加鎖,貼封條;列車運行時看不到部隊身影,也聽不到部隊聲音,沿途各車站、橋樑由鐵道縱隊派兵警戒。9天時間內,將東北野戰軍近十萬大軍神不知鬼不覺地安全送達前線,國民黨情報機構卻一無所知。錦州義縣被攻克時,被俘敵軍還追問我軍戰士,“你們打義縣怎麼說打就打,我們都不知道貴軍是從哪上來的”。在北寧線作戰的緊急時刻,面對錦州惡戰正酣、我軍運輸線被切斷的險惡局勢,第3005次列車頂著國民黨軍飛機的襲擾,歷經4天晝伏夜行,將1700噸彈藥由齊齊哈爾昂昂溪運送到阜新。東北野戰軍正是靠著這些彈藥,打下錦州、守住塔山,敲開通往勝利的大門。

如果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推車推出來的,那麼,遼瀋戰役的勝利就是東北我黨我軍的有力調度、鐵道部隊的冒死運輸和東北人民的無私支援拼出來的。(王國旭 李正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