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不同樣是上本科嗎?為什麼非得上985?”真正經歷才知道差別

“不同樣是上本科嗎?為什麼非得上985?”真正經歷才知道差別

近年來,由於社會逐漸浮躁,讀書無用論的觀點也被大多數人接受,且逐漸低齡化。

對於孩子來說,考名校和普通學校本質上並沒有太大區別,所以導致他們不努力學習不肯吃苦,得過且過隨波逐流。

但是小編想說的是事實並非如此,所以今天為大家整理了一篇文章,希望孩子看完之後,對之前的認知會有所改變。

曾經在網絡上看到過一個帖子,發帖的人問:“讀重點大學的體驗到底是什麼?和普通大學真的不一樣嗎?”

答帖的人是清華大學物理專業的一位學長。

這位學長告訴大家,他是拼了老命以高考全省第五的成績進的清華。其實他並非驕傲的人,只是有這樣的成績傍身,難免有一些小驕傲。

但他進宿舍不過一個早上,自信心就土崩瓦解,全部潰散。

宿舍四個人,一位是數年全國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的一等獎獲得者;一位是某省的高考狀元;一位是蟬聯三年成績全市第一保送進的清華。

學長說,他們彼此寒暄完,他好半天沒緩過勁兒來,呆坐在床上,內心十分沮喪。從此,他忘記了自己所有過往的耀眼成績,把自己放到最低,事事虛心,事事學習。

第一堂課就讓他們四個感到詫異,教授就講了十分鐘,然後佈置了一個與物理模型理論相關的作業,要求第三天早上交。

全寢室的人一臉懵,開始發了瘋地去圖書館翻書、去網上搜資料。四個人用了整整兩天兩夜才把這個所謂的物理模型理論和具體情況弄清楚。

最後挑燈夜戰,終於在第三天早上交齊了四份完整詳細的PPT報告。

整個過程,從啟蒙到學習再到掌握,自主自動自發,無人驅使,更無人鞭策。

因為在這所高等學府裡,所有的人不管是學識能力還是成績都與你分庭抗禮,你沒有任何的優越感和放縱自己的理由,任何作業論文任務只能靠自己的自覺和團隊的合作。

試問,在這樣的環境下培養出來的學生,怎麼可能不優秀?


“不同樣是上本科嗎?為什麼非得上985?”真正經歷才知道差別

最後,學長以這段話做結尾:

“我不敢奢求名校畢業的自己走上社會之後,這份學歷能給我帶來什麼。因為在這裡讀書的時候,清華就已經給了我太多太多。我一直記得教授在第一堂課說的一句話——'不要讓考上清華成為你這輩子唯一驕傲的事情。'所以我一直在努力,努力,繼續努力著。”

現在網絡上充斥著各式各樣的聲音,有人戲謔:“哎呀,那個讀北大的畢了業不也去賣豬肉了嗎?”卻不懂,他用自己的廣闊見識賣豬肉年入百萬。

有人諷刺:“我的天,考上北大還回家種田!”殊不知,她用自己的專業能力開發了一項又一項試驗,年紀輕輕就名利雙收。

有人說比爾·蓋茨輟學創業才成了世界首富,但是你知道他輟的是哈佛大學嗎?你知道他自己也並不鼓勵輟學嗎?

還有人舉例說什麼國內各行各業大佬的逆襲事蹟,你知道他們大部分都畢業於國內名校,或常青藤大學嗎?

你看見的,可能是三流大學想讓你看見的;你看不見的,才是三流大學最可怕的謊言,而這個謊言,還在摧殘著一屆又一屆缺乏判斷力的人。

普通大學的環境真的很差嗎?

層次相對較低的環境,最可怕的地方不在於資源匱乏,而在於在最該開闊眼界的年齡限制了人的眼界,在最該嚴格要求自己的階段降低了要求的標準,而且這些影響是潛移默化、根深蒂固的,最終“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在一些二本/三本學校裡,那些實際上能力絕不算出眾的人,因為矮子裡面拔將軍的緣故,也會被樹立為榜樣。

於是初入大學的你,缺乏對大學生活的基本瞭解和判斷能力,你會不由自主地認為:

哇,過六級好厲害——於是你大學四年連四級也沒過;哇,課程好難我一定會掛 ——於是你大學四年確實掛了一片;哇,過會計從業好厲害哦——於是大學四年你連個從業也沒考出來;哇,考上211研究生好厲害——於是……

可你不知道在另一所大學中(或許就是你的隔壁),你的同齡人(或許曾經是你的同桌),在他們的生活裡:

其實,不過六級是難以啟齒的事情,大多數人的目標是550乃至600;其實,“要掛科了”是用來自黑的,期末考試絕大多數的人是奔著4.0的績點去考的,結果你們都信了;其實,“什麼都沒學會”也是用來自黑的,於是被很多人拿來作為名牌大學無用的主要論據;其實,各種從業考試是有人能考滿分的,大家關注的是司考、cpa、cfa;其實,研究生學校的目標是海外名校,要麼也是清北復交,再不濟也得是C9其他……

也許你們高考前的水平和能力並沒有本質性的差別,普通985高校和正經二本能差多少分?根本不是什麼天才和常人的差別!考上985的人,若是高考手抖兩下真可能連一本線也過不了。可是四年的耳濡目染,讓你給自己的人生加了一個不可逾越的透明天花板,差距就不是高考那些分數了。

是因為這四年你啥都沒學會,就學會了瞻前顧後,很多事情還沒了解和嘗試就已經預判,因為你扒拉扒拉周圍的人,好像做到這些事情就是大神了,而我不是大神,所以我一準做不到。周圍的環境限制了你的眼界、降低了你的標準。

一所不是那麼優秀的高校,最可怕的就是給你帶來一種溫水煮青蛙的安逸感。

在這類學校裡你能找到聰明的同學,能找到用功讀書的同學,但是就是很難找到比你聰明五倍但比你努力十倍的人。

遲早有一天,等你真正進入社會的時候,你會發現那些有吸引力的工作崗位、那些能吸引風投的創業機會、那些留給下一輩配置社會財富的渠道,已經被這類人牢牢佔據了。

當然,慢慢你還會發現,這類人往往情商高,涵養好,家裡也有背景。

噢對了,恰好還比你帥。

然而這些人,你在你的大學裡,一個都沒見過。

這個時候你才會發現,自己被大學耍了。

但是你已經很難去彌補了。就算你還能重新鼓起勇氣上路,但還能夠給你留下的路,已經很窄很窄了。

985名校與普通大學最本質的差別是:思維方式和做事標準

我一直沒法清楚地描述這種差距,直到我最近看了《精進》這本書中的一段話,描述得非常貼切:

一個成熟的人,他的標準來自他的內心,而大多數人,卻受環境所左右。一個年輕人,進入一所不那麼優秀的高校,對自己的標準會不由自主的降低,以適應這個環境,減少自身與環境的衝突,而這種做法對他們的人生也許是致命的。那些考入二三流大學的學生,因為高考本身帶來的挫敗感,二三流高校學生的身份設定及環境暗示,不稱職的老師所引發的失望以及同學間放任自流氣氛的帶動作用,都容易讓他們在一個低標準下,自覺“滿意”地度過每一天。

看到這段話的時候,我想到大三大四在北大交流學習時的感受。在北大,最讓我震撼的不是老師多牛、同學多聰明,而是一種大家都積極努力的氛圍。比如期末考試過後自習室依然燈火通明,上課永遠都人滿為患,課間20分鐘換教室時,學校裡到處都是叼著麵包奔跑的人。

每個人都毫無時間觀念地瘋狂學習,參加各種活動。在我眼裡,他們永遠充滿了鬥志,談起各種競賽和活動都特別興奮,每天從睜眼就忙得不可開交,到晚上一兩點睡覺都是常事。沒人抱怨自己辛苦,也沒人抱怨生活艱難,大家每天都忙得雞飛狗跳,但又特別開心的樣子。

我一直記得的,是這種從每個人身上散發出的生活學習的精神狀態。這種狀態不由得帶動著我,雖然我跟他們差距很大,但也不斷激發我向他們看齊的標準。直到現在,我一直用我能見到的周圍最牛的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雖然也經常做不到,但這讓我覺得我是一個對自己有要求的人,在自律和自省中生活,辛苦但總有很大進步。

其實每一個同學進入大學的時候都懷著努力學習的心態,一二三本都有好學生,也都有特別努力勤奮的人,但為什麼走著走著就會消失一大半呢?其實就是《精進》裡的這幾句話:

“對自己的標準會不由自主的降低以適應這個環境,減少自身與環境的衝突,在一個低標準下,自覺‘滿意’的度過每一天。”

985、211名校雖然不能保你出類拔萃,前程似錦,但是卻在培養這三力方面有著更好的資源,更精英的人才隊伍和更優越的人文環境。你接觸到的這些,會更催你奮進,會成為你逐夢路上的強大助力。

“不同樣是上本科嗎?為什麼非得上985?”真正經歷才知道差別

這些真相很殘酷

“985”院校畢業生薪資高

從最現實的角度出發,“985”院校的畢業生往往在薪酬上面佔據優勢,有時候一樣的專業,做一樣的工作內容,但是因為別人是985院校所以薪酬就比一般的高,這也是社會普遍認為名校的學生能力高,這也是不少人在高考時拼了命複習就為了上一個好大學的動力所在。

“985”院校研究生推免比例大

瞭解考研的就知道普通院校的推免比例非常小,有的院校少到可憐,一個系只有一個名額,甚至有的院校根本沒有推免資格。要知道,很多同學都是非常希望拿到這個名額的,但是被學院的名額限制住了。

但是“985”院校不一樣,它會有更多的推免名額,尤其是推免比例很高。有的是一個班有一半的同學們保研,這樣的保研比例是不是很驚人,和普通高校一比簡直天壤之別。

“985”院校在考研複試和調劑中優勢大

在參加全國統考中,進入到考研複試的環節,老師們更願意錄取來自“985”院校的考生。就算是考研不是很理想,沒有進入到自己所報考的院校的複試中,只要他們分數過了國家線,依然是可以調劑到不錯的學校,因為調劑中,他們也是最受歡迎的。

毫無疑問,對著“985”的考生,導師和學校都是比較認可的,在這一點上比一般的高校有巨大的優勢,甚至,有的院校備註“只接受本科“985”院校的優質生源考生調劑”。

“985”院校校招企業質量高

相信不少同學們在高校畢業階段都參加過不少校招的企業,主要是針對高校畢業生的,在985院校中,這些企業單位的質量相比普通院校都要高得多,一些比較好的國企、事業單位、私企,他們的校園招聘會主要在“985”高校舉行。不少優秀畢業生也就會比普通院校的同學有更好的就業機會,選擇的也會更多。這無疑是對985院校畢業生質量的肯定和認可。

制勝高考,你要做到這些

天賦+心態

通過努力訓練當然都會提高,但沒有天賦,達到某一領域的頂尖水平幾乎不可能。

高中學習也是如此,想考上好大學,需要有一定的智力因素做基礎,這一點不能迴避。

一個成熟的優秀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般都不會被某次考試的結果左右自己的心態,所謂勝不驕,敗不餒。事實上,在高考前的任何考試都是為了發現不足和診斷能力,而絕對不是最終的結論或結果。所以保持一顆平常、穩定的心態尤其重要。

有目標+會思考

問起高考高分學生,10個有8個是早早定下目標大學的。好的父母引導孩子定目標,因為他們深知,有目標和沒目標,學習起來的勁頭絕對不一樣。“求上得中、求中得下”,目標定的高遠些,跳一跳才能夠得到並且發自內心地認可,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有目標還得會思考,知道如何從基礎知識、老師、總結、環境中不斷獲得供自身提升的養分。

夠努力

看看清華大學學生馬冬晗大學時的計劃表,就知道孩子的努力程度夠不夠了:每天6點起床,6:40開始自習,白天除了上課和吃飯,其餘大部分時間用來自習、聽英語,凌晨1點才上床睡覺連週末也是如此。

運氣+找對方向+不放棄

找對方法和方向很重要,不要一頭扎進書海里盲目刷題,抬頭看路辨方向能讓你的努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自主招生信息、各種加分政策要熟知。

對於一考定終身的高考來講,運氣也是不得不考慮的因素之一,事實上,每年都會有黑馬產生。只要學生保持較高的水平,和第一團隊沒有明顯的差距,就可能創造奇蹟。

“不同樣是上本科嗎?為什麼非得上985?”真正經歷才知道差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