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6 王利芬:真正優秀的父母都是孩子生命裡不動聲色的「擺渡人」

王利芬:真正優秀的父母都是孩子生命裡不動聲色的「擺渡人」

王利芬:成長社的朋友大家好,在上一期節目裡面我們講到了孩子是學習的主人,其他的都是輔助。

當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之後,有非常明確的目標和自我學習驅動能力,那這是不是意味著孩子有了這樣一個自驅能力,父母就萬事大吉了呢?不是這樣的!

借用職場的說法:作為父母,有非常明確的崗位職責。既然是崗位職責,就應該對這個崗位有一個基本的描述。我是這樣來描述的:打一個基礎,畫兩道紅線。

第一部分,我要跟大家講講父母的基礎崗位職責:跟孩子建立一個關係,畫兩道紅線;第二部分,講父母要關注孩子成長的幾個重點。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中大大小小的事情無數,到底你要把眼光盯在哪幾個最要命的地方?我會講這三個點。第三部分,為了幫助父母與孩子建立一個良好的關係,我還做了一個父母對照檢查單。

在和眾多父母的交流過程中,我發現即便是精英父母,他們也依然不清楚自己作為父母的職責。所以我把幾個重點再次提煉出來,讓大家對照檢查。

接下來,我先講第一部分——父母的基礎崗位職責。一個是建立一個良好的關係,畫出兩條紅線。

爸爸,我能行!我想自由的長大

先跟大家講個故事。有一個培訓課堂,培訓那些有問題的孩子的家長,有一個培訓師告訴一位父親:您知道嗎?您今天孩子這個樣子都是您自己造成的。這個父親是一臉的不解,“你憑什麼說是我造成的?”培訓師給他看了一段片子那個孩子在片中咆哮著說:

從小父母就不尊重他的選擇,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經過他們的同意,連騎車騎哪條街都要他們說了算。有的時候還沒有完全表達完自己的想法,就被父母一口回絕了,連基本的自由都沒有。孩子還說,自己其實是一個很堅強的人,不怕吃苦也不怕跌倒,但是父母從來不尊重他自己的選擇,也不給他自由。

常年在外面打工的父親看到這個視頻之後,非常詫異。但更令他詫異的是,在這個培訓班上還有很多是國企的老闆,他們的孩子也是出了問題。他心想“我們這樣一個普通家庭是這樣,孩子反叛也就算了,怎麼有條件的家庭孩子也出了問題?”

這些父母其實都沒有明白“跟孩子建立一個良好的關係”的重要性。

媽媽,不要逼我,我不想發瘋

在加拿大多倫多就發生了一起惡性事件,這起事件是孩子不得自由、過度被管束的一個極端吶喊。

2010,三名歹徒將一家人槍殺,母親當場就死亡,父親僥倖生還,24歲的女兒甄立夫也倖免於難。在後來的調查中,警察發現了一個漏洞,四年後,他們驚訝地發現這場慘案,竟然是這家女兒和她的男友一起策劃的!為什麼會這樣?

這個女兒從小就是聽話的乖乖女,四歲的時候開始學鋼琴、花樣滑冰,父母對她期望非常的大。可是上中學以後成績一路下滑,她非常害怕被責罵,一直在成績上造假。父母發現以後嚴厲制裁,幾乎形同囚禁犯人一樣對她進行各種管制。最後女兒實在受不了,就策劃了這場謀殺案。

面對審訊的時候,這個女兒表示,從小學習壓力就非常大,晚上10點才能睡覺,週末也不能玩,她所有優秀的表現、榮譽,都成了父母在人前炫耀的工具。她的同學曾在學校發現她自殘,以此來發洩心頭的痛苦,實際上她的父母並不清楚這些。

成績下滑之後,父母火冒萬丈、步步緊逼,經常訓斥她為失敗者,所以最終讓她走向了絕路,策劃了那場謀殺。

一中一外兩個故事,問題非常非常的嚴峻。中國父親和孩子的關係長期緊張、對立。後面故事中的悲劇,女兒和母親早已沒了關係,因為母親的生命已經不在了,還能有什麼關係?我心裡覺得非常的難受。究竟為什麼會發生這些問題?根源在哪裡?

無論是中國父母還是加拿大的父母,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他們都沒有明白——跟孩子之間的所有交流關係是良好親子關係的基礎。那大家一定要問了,什麼才叫“良好的親子關係”呢?

作家周國平曾經說過:其實跟孩子建立一個“朋友式的關係”是他這一輩子最驕傲的事。這是良好親子關係的一種成熟狀態的描述,下面我就做了一個可量化的標準來度量,您跟孩子到底是不是建立了一個比較良好的關係......(精彩下週繼續)

孩子學會自我驅動成長,父母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嗎?並不是!真正優秀的父母都是孩子生命裡不動聲色的「擺渡人」,作為父母必須要明確自己的職責,

本期我們就為您細說一下“父母的崗位職責”。

【課程要點】

· 父母崗位基礎職責:一個根本,兩個紅線

· 如何不讓孩子淪為“智力”單項發展的“畸形兒”

· 王利芬對照表(2):父母的十個「最差」行為

「王利芬成長社」第28期

掃碼搶先聽

王利芬:真正優秀的父母都是孩子生命裡不動聲色的「擺渡人」

【往期精彩】

戳原文,查看王利芬成長社全部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