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6 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梁惠王,孟子終身追夢的人,一生最快樂的事是?

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梁惠王,孟子終身追夢的人,一生最快樂的事是?

孟子曰:“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以上選自《寡人之於國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第三章。篇幅關係,就引用這麼多吧。這是孟子和梁惠王一次談話的內容。讓人影響深刻的,還是五十步笑百步這個成語的出處。

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梁惠王,孟子終身追夢的人,一生最快樂的事是?

孟子是孔子根紅苗正的弟子

我們有必要說一說孟子的老師是誰?要追溯到孔子的晚期弟子曾子,曾子頗得孔子真傳。孔子也很喜歡這個弟子,《論語》中記載,孔子親自教授曾子《大學》。公元前479年,孔子在晚年的時候,把自己的孫子孔伋(jí)(也就是子思,孔鯉的兒子,孔鯉是孔子獨子,早於孔子先亡)託付給曾子照顧。這時曾子也只有27歲。一般人認為,《中庸》就是子思的著作。說到這裡,孟子的老師就是子思(據資料顯示,很有可能不是子思本人教授,是其門人教授),也就是孔子的孫子,孟子是孔子門下的第四代弟子,也算是根紅苗正的傳承人吧。

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梁惠王,孟子終身追夢的人,一生最快樂的事是?

孟子與梁惠王的見面

孟子出生在約公元前372年,根據資料顯示,關於孟子的時間表不是很清楚。我們只做大概瞭解。孟子有著和孔子類似的經歷,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周遊於各國。公元前320年,孟子來到魏國。這麼算,孟子已經52歲了,梁惠王(魏罃yīng,也叫魏惠王,因爭奪君位,遷都大梁)急於改變自己國家的處境,接受了孟子。魏國先後被齊國、秦國打敗,並且自己的兒子魏申也死於和齊國交戰中,又割讓給楚國昭陽八邑。梁惠王感覺這是自己的奇恥大辱,渴望找到救國的辦法。

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梁惠王,孟子終身追夢的人,一生最快樂的事是?

終究是一場空

然而,孟子的主張沒有給梁惠王帶來根本性的幫助,梁惠王也試圖改革,但是還是沒有能真正讓魏國強打起來。在那個各個諸侯國都想辦法擴充人員,增加勞動力的局面。施以仁政,的確是不錯的主張。但是卻不適用於當時的統治者,最終也沒有得到梁惠王的重視。第二年,梁惠王去世,梁惠王兒子梁襄王即位。孟子不喜歡這個國君,聽說齊國的國君齊宣王(就是那個喜歡聽三百人合奏吹竽的國君)剛剛即位,經過思慮,於是決定再次到齊國去。後來的結果也是如此,孟子雖然提出了許多建議,但是齊宣王並沒有採用。對於急於富國強兵的統治者們,他們更希望於立竿見影的辦法。

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梁惠王,孟子終身追夢的人,一生最快樂的事是?

結束語

孟子45歲之前就開始了遊說各國,直到晚年,才回到故鄉,一生最樂的事是“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我們都應該有夢,即使實現不了,也總比沒有的好。或許,在多年之後,夢就會實現了,或者會被別人實現。敢於追夢,是孟子的勇氣,也是時代的清流,這個世界,總會有陽光的地方在,即使不多,也會叫醒明天的太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