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5 薦書心得|思考一切——讀《終身學習》有感

薦書心得|思考一切——讀《終身學習》有感

“促進全民閱讀,打造書香之城”是“聚焦三六九,振興大西安”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濃郁的書香,已瀰漫古城,讀書已經成為西安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團市委推出“薦書心得”專欄,引導青年愛讀書,讀好書,助力“書香之城”建設,助力青年向善向上向好發展。

薦書心得|思考一切——讀《終身學習》有感

薦書心得|思考一切——讀《終身學習》有感

思考一切——讀《終身學習》有感

閻良團區委悅真讀書會 紀翔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時代潮流浩浩蕩蕩,從古至今,歷史從不缺平庸者、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產生諸多的不同結果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思維的不同,這是讀完此書的一個宏觀感觸,具體內容我從以下三個角度來談:

01

從辯證法的角度談

此書中的10條法則基本都在闡述、解釋、論證“思維”的重要性,說到“思維”當然離不開馬克思主義學說中的辯證法,如果將書中介紹到的法則從辯證的角度去理解,從對立與統一,鬥爭和運動,普遍聯繫和變化發展的視角去看待,就會更加系統和科學。

以書中“將來為上,過往次之”這條法則為例,就揭示了“將來”和“過往”的關係,而如何正確理解這個關係和邏輯,決定了做事的方向和重心放在哪裡,努力方向的不同當然會導致不同的結果。你是更加註重過往,注重經歷?還是喜歡設計將來?喜歡期待明天?亦或是兩者的結合?這就是思維的不同,思路的不同,如果能辯證的處理好“將來”和“過往”的關係,就能把握事物的一般規律,就能把事物的發展結果往一個更科學更合理的方向引導。

02

從陽明心學的角度談

陽明心學與朱熹思想其中一個不同點就是對“知行合一”的理解和闡述,我這裡是要從陽明心學中“知行合一”的角度去談這本書,在此作以說明,防止混淆。

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為行,知決定行。以書中“學習為上,經歷次之”這條法則為例,從知行合一的思維方式去看(這裡並非指知行合一的字面意思,而是昇華、提煉後的一種思維方式),學習和經歷本就是統一的,不可割裂的,學習的過程,接觸新事物,新知識,新經驗的過程就是產生經歷的過程;過往產生的經歷也是學習的結果,也是學習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根本就不會存在下一步學習不以以往經歷為基礎為輔助為背景的情況,也不會存在學習了而不算作經歷的情況,所以說學習和經歷不能割裂開,是相輔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

03

從儒釋道的角度談

儒家提倡“人禮安邦”,道家提倡“無為而治”,佛家提倡“萬法皆空”。儒、道、佛學說作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已經融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讀書的同時自然會把儒釋道的觀點、理論結合起來。

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以書中“付出為上,回報次之”這條法則為例,從儒釋道的角度去看,先是要治心,要從內心深處認可做事不求回報,多付出多奉獻的觀點,達到心靈安定;其次是要治身,行為上時時刻刻多付出多奉獻,守本分,淡名利,求自熱,領悟道;最後是要治世,付出什麼?仁義禮智信也,做入世者。把儒釋道融合在一起來看,“付出為上,回報次之”這條法則就是要遵循倡導善良,尊重天體自然,積極進取,淡薄名利,實現自我。

無論是辯證法的思維,還是陽明心學的角度,亦或是儒釋道的觀點去理解此書,最後還是用偉大革命導師的馬克思的一句話來總結我的心得體會:思考一切。

團市委聯合鍾書閣推出每週一書欄目,每週推薦一本好書,歡迎大家積極參與閱讀,分享讀書心得。投稿請後臺聯繫小編。


薦書心得|思考一切——讀《終身學習》有感


校對:魏爽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