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追根溯源,我們紅安人的祖先到底是哪些人

在中國的大片土地上,如今都已很難找到徹底的原始居民。原因主要是由於戰亂(包括改朝換代,地方叛亂,外族入侵)、災難、帶來的地方人口銳減,以及加上土地人口壓力,從而導致的地方人口的遷移。我們知道從伏羲,炎黃的遷徙開始到滿清後期,這好幾千年的歷史中。我們的祖先經歷了多少次的遷徙。有的遷徙,正史中有明確的記載,然而這點記載實在太少了,我們的官方史學家總偏愛記錄上層生活,對民間記錄頗少。所以,我們已經很難去弄清楚,到底中國有多少次移民,移民地路線,移民地安置,他們的文化,怎麼生活。

對於紅安這個明代才建縣的小城來說,更是難從歷史中找到記錄。最近在瞭解學習故鄉歷史中,還是發現了一些蹤跡,配合自己的猜測及想像,分享給大家。

追根溯源,我們紅安人的祖先到底是哪些人

能發現最早的紅安人來源是來自於春秋時期古黃國被楚國所滅後,亡國的黃國人民南下遷徙到今鄂東一帶,因懷念故國,他們不管走到哪都是以國為姓,導致鄂東一帶現在有大量以黃字開頭的地名,這一點還有質疑。但因避難到鄂東還是有很大可能性,紅安及鄂東一帶位於大別山區,農業生產環境惡劣,在還是地廣人稀的春秋時期,不是特殊情況,遷徙到此居住不算一個好的選擇。還有專家學者考證,在鄂東地區應該還存在一個古黃國。不論如何,紅安還是和古黃國有密切關係。這片故土上很大可能曾經生活著黃國人。

追根溯源,我們紅安人的祖先到底是哪些人

時間來到東漢年間,巴人“南郡蠻”造反,朝廷遣兵鎮壓後,將參與造反的7000餘巴人遷徙到江夏郡,並以大別山區之倒水、舉水、巴水、浠水、蘄水五水流域為其主要安置地。這樣,黃岡地域就產生了最早的五水蠻民。此後,巴人又陸續遷徙到五水流域。當時,大別山區五水流域地廣人稀,大批巴人湧入後,落籍生根,生息繁衍,從西晉到南北朝,世居大別山區五水流域的五水蠻勃然興起。朝廷鑑於五水蠻聲勢浩大,勢力強盛,加強統治和管理,其方式主要有三,一是設置左郡左縣招撫,二是採用武力殘酷鎮壓,三是採用羈縻、懷柔政策拉攏。南北朝後期,五水蠻力量式微,逐漸開始被周邊漢族同化。隋朝,這種同化現象已十分明顯,到唐朝中期以後,五水蠻完全被同化,作為一個獨立民族已經消失。

追根溯源,我們紅安人的祖先到底是哪些人

可以肯定的是,我們現今紅安人大部分都是江西人的後代。明代江西填湖廣已有大量的記載,而各家各族的家譜上也有印證。

這些在紅安土地上生活過的人們有沒有在我們身上留下一些痕跡呢?我們紅安方言和大武漢如此格格不入,以至於語言學家把鄂東方言單獨劃分了一個黃孝片,這應該是江西祖先們留給我們的印記。而我們紅安方言中有很多詞用只有音,沒有字,大部分是多音詞,連在一起作為詞發音,有意義,單個拆開成字無意義。比如說“色頭包”(膝蓋)。據考是來源於古楚語或五水蠻俚語。各位紅安老鄉再次說“色頭包”是不是立馬有種在說古楚語的高大上的感覺呢。趕快去把楚辭翻出來,用紅安土音來讀幾遍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