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範文:以改革之良策 促惠民之善果

倉廩實,衣食足。如今,困擾民眾的問題已不再是溫飽問題,而是伴隨著時代、經濟、國家的發展產生的新一輪的民生問題,如醫患矛盾頻發、看病難、看病貴、城鄉教育資源不均等、天價學區房、農村教育薄弱、文化資源匱乏、文化活動形式單一、各種城市病等問題。嚴重影響人民的幸福指數、制約國家的發展。民生問題是大事,更是急事,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只有抓好改革這個“牛鼻子”,才能讓改革的良策惠及民生。

以改革之良策,激幹部群眾積極性。要想使改革的紅利最終能落到人民群眾的頭上,就必須提高改革的政策含金量;要提高改革之策的含金量,首先需用改革之策激發調動幹部群眾的積極性,以提高其為民服務的責任意識。當前,部分領域的一些幹部群眾積極性不高的原因之一就是規則是固定的,與貼身利益關聯性不高,因此缺乏熱情、積極性。所以,改革的紅利之一就是要能調動幹部群眾的積極性。可讓收入與勞動、績效掛鉤,提升薪酬,從而激發積極性,提升自身水平,帶動幹部群眾的良好風氣。

以改革之良策,增企業發展之動力。民眾獲得感的增加需要從多方面獲得,如教育、就業、醫療衛生、收入分配、社會保障文化、旅遊等。就必須使這些領域的企業能夠長遠發展,而且有活力,能夠真正帶給民眾福利。這就需要改革的觸角能伸的遠、伸的廣,能夠盤活市場資源、破解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體制性和機制性問題、解決效率低下、服務供給不足的問題,能夠適應社會轉型期內外環境變化的戰略轉型。因此,改革的成果也應能增加企業發展的動力。

以改革之良策,添人民群眾獲得感。國家是發展的,社會是進步的,人民的需求是動態變化的。改革好不好,民眾說了算。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通過改革的措施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是贏得社會支持的關鍵。當看病不再難、看病不再貴、每一個孩子都能享受公平優質的教育、人人都不喊房價高、醫生和患者互相信任都變為現實時,改革的紅利就真正惠及民生了。“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察即是改革,只有紮實推進改革,才能滿足百姓的期盼,從而增添獲得感。

正如俄國革命家車爾尼雪夫斯基所言,沒有痙攣,歷史就不能向前邁進一步。沒有陣痛,社會就不能向前發展。社會的發展離不開民眾的支持。一切為民者,則民嚮往之。黨的十八以來,進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施工高峰期,只有堅定不移的走改革之路,才能調動廣大領導幹部的積極性,才能盤活社會資源,推動經濟發展,才能將人民群眾最關心、最期待的問題解決,真正釋放改革的紅利,惠及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