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這一次的菜價上漲真的是季節性因素導致的嗎?

我國的經濟發展現在所處的外部環境以及面臨內部因素:

研究經濟問題的學者分為很多的流派,比如:凱恩斯的邊際遞減率下的經濟週期波動機理,弗裡德曼的純貨幣現象下的經濟週期波動原理,哈耶克的信貸與投資結構突變造成的經濟結構失衡下繁榮與蕭條等等。而對經濟長週期研究最為著名的不得不提熊彼得基於技術創新因素下世界經濟的週期波動理論。

在熊彼得週期波動理論中,經濟週期的波動首先遵循一種長達50多年的長期波動,首先由俄國經濟學家康德拉季耶夫提出而得名,故也稱康波。康波是基於大量的經濟數據下用統計學的方法得出一種結論。在康波中經濟分為:繁榮,衰退,蕭條,復甦四個階段。而從康波的角度分析當前的世界經濟現象,我們應該正在處於第五次康波的衰退期向蕭條過渡的重要時間節點上。這是世界經濟的基本情況,是我國目前經濟發展所處的外部環境。

但我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經濟情況不同之處在於,我們疊加了一個我國正在逐步工業化的歷史進程。羅託斯將一個國家的工業化進程分為:起飛準備,起飛,走向成熟和大眾消費四個時代。用羅託斯的方法判斷我國當下應該正處於工業化的成熟時代向大眾消費時代的轉變的時間節點上,是我國目前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內部因素。

搞清楚了這兩個問題,那麼面臨我們經濟生活中正在發生的經濟現象,以及預測將要發生什麼經濟現象就會變得逐漸清晰起來。

這一次的菜價上漲真的是季節性因素導致的嗎?

通貨膨脹面臨的複雜經濟背景

在康波的衰退期向蕭條過渡的過程中一定會有一次滯漲

這是由長波的經濟週期所決定的經濟現象,因為隨著2001年的網絡經濟泡沫破滅已經決定這這一輪的康波的經濟內生動力,創新因素已經不再能夠拉動世界經濟長期的發展。而2008年的次貸危機則正式宣告世界經濟從繁榮期發展到衰退期。在衰退期為了維護世界的經濟能夠繼續增長而增發的各國貨幣雖然確實避免了世界經濟的動盪,但貨幣終究不能真正的拉動世界經濟增長,否則世界上早就有經濟發展的永動機,也不會出現經濟危機了。這些增發的貨幣(以美元為主)在世界各國到處流動催生了一個又一個經濟泡沫,但它們最終一定會被消滅,康波的蕭條期本質就是消滅貨幣的階段。

美國明年不得不停止加息和回籠貨幣以應對嚴重的通貨膨脹

但誰也不願意主動消滅貨幣,畢竟消滅貨幣就是一個消滅市場流動性的過程,這也必然是一個痛苦的經濟過程,連美國的央行也不願意。但當這些這些增發的貨幣的貨幣最終隨著強勢美元週期回到美國,情況可能就會發生變化。大家現在可能關注的焦點在新興經濟國家的貨幣崩潰,其實這些貨幣回到美國,美國也不會好受,因為這些貨幣已經不能真正的推動美國的經濟增長,反而會給美國帶來明顯的通貨膨脹,其實和世界上其他經濟體一樣。所以美國的通貨膨脹會很快發生,就是接下來不久的事情,而最遲不會超過2020年,事實上2019年美國停止加息,甚至回籠貨幣都是不得已而必須為之的貨幣政策,因為不這麼做他們也無法有效的控制通貨膨脹。那麼中國身處整個這樣的世界外部環境,又因為嚴格的貨幣管制而留住了大量的美元,所以中國的通貨膨脹在接下來的一兩年內也在所難免。

這一次的菜價上漲真的是季節性因素導致的嗎?

通脹的產生似乎難以避免

從“輸入性通脹”到“流動性通脹”

這一次的通貨膨脹雖然難以避免,但它還是會呈現出和2001年到2007年上一次的通貨膨脹,完全不一樣的特徵。因為上一次通貨膨脹更加可以總結為中國因素的通貨膨脹,我們把它稱之為“輸入性通脹”。那一次的通脹正好發生在中國工業化進程的起飛時代與成熟時代,隨著當時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速,以及工業化的主導產業房地產業的高速發展,我們看到的是中國消費了世界多少的水泥,中國消費了世界多少的鋼材,鐵礦石,中國消費了世界多少的有色金屬等等聳人聽聞的新聞與經濟現象。但這樣的日子終將過去,隨著中國工業化從成熟時代邁向大眾消費時代,這一次的我國的通貨膨脹會呈現出和以往完全不一樣的特點。

這一次的通貨膨脹和上一次的通貨膨脹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這一次大宗商品不會處於牛市,反而長期的處於價格低迷的狀態,農產品等生活必需品的價格上漲會是一種常態。所以回到最開始的題目,這一次的菜價的上漲可能不是季節性因素這麼簡單,這種現象會中期的存在,隨著美元的加息週期的結束也不會結束,而且會愈演愈烈。直到世界的貨幣消滅的超不多了,才會結束。當然這也預示著世界經濟的蕭條期正式的到來。如果一定要給這次通貨膨脹取個名字的話,我想叫做“流動性通脹”是非常合適的。

這一次的菜價上漲真的是季節性因素導致的嗎?

這一次通貨膨脹的不同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