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何引導兒童正確對待挫折?

頭髮總也長不長


最近經常看見、聽見現在的孩子遇到點挫折就沒法面對,很多家長也很頭疼,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好孩子現在的這種問題。

首先交流的是從四個方面來說,概念是什麼?挫折的類型是什麼?孩子遇到挫折的表現是什麼?家長應該怎麼做?側重點是第四項家長應該怎麼做。

挫折到底是什麼?就是在目標過程中遇到的難以克服的一種障礙或干擾,使自己想法滿足得不到而產生的一種情緒。挫折其實就是一種情緒的反應。

挫折的類型:生活中的挫折(想得到一件物品時,當時父母沒有答應,這其實就是一種小的挫折,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耍賴、哭鬧對抗挫折的情緒表現);競爭中的挫折(競選班長、組長時遇到的問題,孩子回來情緒不好,情緒表現其實就是抵抗挫折的表現);交往中的挫折(孩子之間交往遇到的挫折,對挫折的一種態度);學習中的挫折(中小學生遇到的難題不會解答)。特別小的時候是用什麼態度對抗挫折呢?

孩子遇到挫折的表現,很自然的反應就是哭,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堅強些,就會說孩子勇敢,其實這時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孩子哭,作為一種宣洩。孩子遇到挫折時會發呆,意志消沉,打不起精神,作為家長應該瞭解孩子的心理狀況。孩子還有另一種行為是攻擊、報復,攻擊、報復是一種最不可取的耐挫的方式。看來,平時自認為很好的一句“勇敢”卻是錯誤的,孩子若有此行為時,家長應引導或制止,家長可適當用一些提高嗓門等的情緒態度。

五歲的孩子和奶奶打撲克,孩子怕輸,只想贏。孩子耐不住挫折是家長造成的,該讓的時候讓,不該讓的時候不能讓,孩子是否每次都需要我們賞識?這需要掌握個度,這個度怎麼掌握,怎麼賞識?孩子如果真的獲得成就感,可以豎起大拇指,給予賞識,比如盛飯,偶爾洗一次碗,第一次做的時候可以給予賞識。

其實每個孩子遇到挫折時,最感到心痛的不是孩子,是家長。家長內心特委屈,這種心態是不可取的。家長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點,家長要有一個寬闊的胸懷,教育孩子,首先從我做首先家長要有寬闊的胸懷,這點非常非常重要。所有家長要改變自己,只要擁有這一點,下面的都可以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建議家長首先改變自己,首先提高自己的素質,讓孩子做一個胸懷寬大、有愛的、高素質的人,那麼對抗挫折的能力就具有了。

第二點,不要以孩子為中心,平等對待孩子。我們的家庭總是一個父親,一個母親,中間夾著一個孩子。首先是夫妻關係,夫妻應該站在一方,孩子站在另一方,父母關係不好的話,孩子就不會好。多人圍繞一個孩子,孩子會以自我為中心,不會考慮到別人,當遇到挫折時,情緒反應就會反應到爸媽,爺爺奶奶,姥爺姥姥身上,這種現象需要改變。孩子有孩子的世界,大人有大人的世界。

第三點,孩子受挫,家長不必難過。實施教育的時刻到來了,我們每一個家長當孩子受到委屈受到挫折時,與孩子一起落淚,很生氣。家長真的不必難過,家長應該好好教育孩子,首先了解事情經過,讓孩子說出來,作為傾聽者,分析事情的原由,為什麼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教育孩子就是生活中的教育。當孩子無措時,我們首先要了解事情的原由,然後引導,說到孩子的心裡,在這個過程中自然而然中就滲透到生活中教育,這就是家庭教育的特色。每一次孩子遇到問題遇到挫折時都是家長教育孩子的最好的時期,只有犯錯誤,孩子才能成長,家長才能以實施教育滲透進去。當孩子每次受挫時,家長千萬別難過,不要有情緒表現,一定要控制自己情緒,實施家庭教育。

案例:孩子之間打架,家長特難過,來詢問是否去修理一頓那孩子?首先應分析孩子與孩子之間的交往,讓孩子自己去處理問題,孩子比大人強,大人往往好心辦壞事。

第四點,家長們應該放手讓孩子去面對失敗和痛苦,只有讓孩子去經歷去感受,孩子才能明白失敗。家長們應該放手讓孩子去面對失敗和痛苦 但總要教一些方法。

首先,應該注意控制情緒引導,這就是方法。就是讓孩子去經歷,去面對一些東西,讓孩子面對他的痛苦,只有在經歷的過程中讓孩子感受,作為一個傾聽者。每個孩子個體都不一樣,用語言,思想去感染孩子,我每次總是強調思想,第一點就是用思想,思想不改變,什麼一切都是白談。方法都是在思想後,慢慢找出方法,只有這樣的思想,才能產生相對應的方法。請家長們注意,用自己的思想去改變,不要關注方法。

案例:一家長說孩子打架,孩子非常委屈,頭上還破了塊皮,我當時就安慰了家長的情緒,應該引導孩子說出當時的情況,後來家長冷了一下,沒有去問,孩子自有處理方法,第二天自己去處理,第三天兩個孩子就成了好朋友,我們去調整,去引導,不打不相識。

第五點,如何去表揚孩子,家長要矜持一點。

這就是前面所說的賞識教育,第一孩子聽好話聽多了,受不了反面的東西,第二是我們說的話確實不好聽,讓孩子特別反感特別不受用,所以孩子們就受不了這些。建議家長表揚孩子不要過,要矜持些,沒必要說你真棒之類的。當孩子做得好的時候,矜持的表揚,給孩子肯定的同時,提出新的希望,把思想不自覺的傳遞給孩子。任何一種教育方法都是綜合性的,不要聽風就是雨,聽雨就是雷。教無定法,選擇適合自己的,家長沒事可以看看兒童心理學,孩子心理學,選擇適合自己的教育模式去教育自己的孩子才是最成功的教育。

第六點,家長應該關注孩子的情緒表現。

前面說過,有的孩子不是哭也不是發洩,也不是攻擊報復,這類孩子是發呆,眼睛無神,做事沒精神,對任何事都消沉,家長應該密切關注,家長更應該關心、愛護,讓孩子感受到周圍有人在關心他,不是孤立的。如果感受不到,接受不了這個信息,就很難與你溝通。溝通在家長和孩子間是非常重要的,是一種平等、友好、親和的溝通。家長站得很高,孩子站得很低,這不是溝通,這是數落,家長應該平等的和孩子溝通,彎下腰和孩子說話,看著他的眼睛。溝通以後可以作為一個主題,怎麼與孩子溝通?攻擊報復很危險,其實消沉也是很危險的。外向的孩子耐挫力更強些,內向的孩子需要家長關注的應更多,第二至八點都是平等的,都一樣的重要。

第七點,改善孩子的生活環境。

生活環境不僅有快樂,喜悅,還應該有痛苦和失敗的東西,家庭氛圍裡,家長遇到不開心時不讓孩子知道也不行,孩子有權利知道父母的辛苦,有權利幫助父母渡過難關,只有他幫你渡過難關的時候,他也有可能在幫你的同時也在幫自己。有些家長覺得關鍵時候可以進行一些隱瞞,但隱瞞的最後還是不能接受。孩子很懂事的,看到媽媽難過時,肯定會過去抱抱你,還會幫你擦眼淚。在幫你的時候安慰你的時候,也在不斷增加耐挫力,這不都是教育,都是方法嗎?改善語言環境,接受孩子的愛,會安慰你了,也許以後有什麼事,他也會和你說。示弱一點,弱勢教育,讓孩子當大樹,我們當小草。

第八點,給孩子信心。

給孩子信心,我們怎樣傳遞?我們的信心怎麼給?多給孩子微笑,看到別人拉長臉時,肯定是不舒服的,多給孩子一點微笑。你給孩子微笑,孩子自然給你微笑。在生活中,微笑多一些,煩惱自然少一些;微笑多一些,委屈自然少一些;微笑多一些,挫折自然少一些。


火灬先生灬


一直認為孩子遇到挫折是好事。人都需要不斷地成長,孩子更是如此。

挫折從積極層面說是孩子成長的催化劑。面對挫折他們自己的小腦子也在自我反思和回答。為什麼我會面對這樣的問題?別的小朋友怎麼會沒問題,是因為我哪些問題沒處理好,他們就會總結經驗,用我們的老話說,就會長記性。

而面對挫折的正向引導,也是一個拉進父母和子女之間距離的一個很好的契機。

我兒子有段時間在幼兒園睡不著覺,特別苦惱對我說:“媽媽我中午就是睡不著,可老師必須讓我閉眼睡覺。”

瞧他一臉苦惱的小表情,我馬上認同地說:“我上幼兒園的時候,中午也睡不著,老師也是一直逼著我睡覺。”

兒子像找到同病相憐的小夥伴一樣看著我說:“那媽媽你睡不著怎麼辦啊?老師打你屁股了嗎?”

我馬上打消他的疑慮,當然沒有啊。老師給我說:“睡不著就閉眼想你最喜歡看的動畫片,一會兒就會笑著睡著了。”

“那後來你睡著了嗎?”兒子用渴求的眼神看著我。

我說:“當然睡著了,那段時間我最喜歡看《恐龍特急克塞號》,想著最喜歡的那集,想著克塞怎麼救公主,想著想著就睡著了。”

兒子受到啟發後,馬上回答:“我可以想我最喜歡的汪汪隊救援的故事,是不是就能睡著。”我說:“當然可以一定可以啊。”

我的認同和肯定讓他心裡的困擾徹底放下,開心去看玩兒了。

第二天他就開心地來和我分享說,“媽媽真的可以啊。我今天閉著眼想著汪汪隊救援的故事竟然一會兒就睡著了。我還把這個方法告訴了畢松博,讓他明天也試一試,他中午總是睡不著,打擾其他小朋友。”

其實,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回遇到不同的挫折,而我們做父母的首先要認同和理解孩子們現階段遇到的問題,並安慰他們這不是什麼大問題,通過自己的經驗分享一點一點幫助孩子化解問題。


燕郊媽媽


你好,我是家庭教育指導師孫麗,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

孩子成長的路上,難免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父母的引導在孩子學會面對挫折的過程中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可以從理念和具體方法兩個層面去做:

第一、我們對待挫折的態度決定了可以給孩子什麼樣的引導

理念層面的是最基礎的東西,那就是我們父母自己先調整預期和對待挫折的態度。

孩子由於大腦是發育尚未成熟,處理情緒和理性思考的能力都很弱,父母首先不要對孩子有過高的預期,因為遇到不高興的事情就有情緒,遇到挫折就很沮喪,這本來就是孩子的發展階段所決定的,是一個發展性的問題,並不代表他無法承受挫折,他就很差勁。

同時,任何犯錯誤都是學習的最好機會,不僅是孩子可以學習,父母也可以從中學習到更有效的育兒方法和跟孩子互動的方式。

有了這樣的心態基礎,我們就會對孩子面對挫折時的負面反應多一些接納,而接納和看見孩子作為一個人的基本的情緒的需求,是對他進行引導或教育的基礎。

換句話說,孩子只有覺得被看到了,被理解了,才有可能聽得進去我們跟他說的話。也才有可能,願意嘗試我們給他的建議或方法。



第二,孩子有遇到挫折有情緒的時候,我們該做些什麼?

處在情緒當中的大人和孩子,理智腦都是不不工作的。

任何在孩子情緒中的時候,父母的說教指責批評,都是父母一廂情願的教育,是父母對自己情緒的無奈宣洩,對孩子是沒有用的。

當家長說別哭了,別鬧了,這件事情是你做的不對,你下次遇到這樣的事情,要怎麼怎麼樣......這時候孩子是聽不進家長講話的內容的,他只記住了家長大吼或者是批評指責的裡那張臉和那些生硬的語氣,只會感覺到不被愛。

以下任意一項都是你可以做的:

  1. 沉默不說話,靜靜的等待他哭完,或者把他的負面情緒發洩完流淌完
  2. 小一點的孩子,可以有很多的肢體接觸,比如抱抱輕輕的撫摸,後背輕輕的拍打,都可以緩解他的情緒。
  3. 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先在平時約定一些,兩個人都有情緒的時候用來告知對方的提示信息。譬如一句話“我需要冷靜一下”、“讓我一個人待會兒”,或者一個信號,在門上掛個小牌子、將一個玩偶放在書架的特定位置,等等,當這些信號出現的時候,就意味著孩子想自己先冷靜一下,然後再跟父母來談,這個時候父母一定要沉住氣。
  4. 簡單的用語氣詞回應,比如,“嗯”、“哦”、“是這樣啊”、“那你一定很難過”、“你哭得很傷心”......等等
在這些工作全部完成之後,往往孩子的情緒就能相對平復下來,再根據情況跟孩子進行深入的溝通,譬如, “媽媽看到你剛才哭得非常傷心,你願意跟我說說發生了什麼事情嗎?” “如果下次遇到這樣的事情,你會做點什麼不一樣的呢?” “你願意聽聽我的想法麼?” “我上學的時候也遇到過這種事情.....”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歡迎關注我@家庭教育孫麗,交流分享家庭教育理念、方法,以及家庭教育行業發現資訊。

如有關於這個主題您有想法或疑問,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家庭教育孫麗


家長如何引導孩子正確面對挫折?

這個問題也可以理解成家長如何正確面對挫折?因為做父母的如果都不能正確面對挫折,哪有怎麼正確引導孩子呢?其實帶孩子就像人生的一次複習,把好的習慣,正確的方法自己梳理一遍,然後教給孩子。


回到主題,家長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同樣問一下自己,當我們自己遇到這樣的挫折該如何面對?不論小孩還是大人,遇到挫折無非就是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然後冷靜的想解決辦法,分析怎麼做才是對的?而不是遇到挫折後選擇逃避問題。所以,家長首先一定要明白,正確的方式方法才能給孩子正確的引導。

例如我自己的孩子,因為我家住四樓,孩子三歲,以前上下樓梯,他老是要我抱著上下樓梯,我就問他,為什麼不自己走?他說太累了,他還是小朋友。有一天,我就告訴他,爸爸今天教你上樓梯怎麼樣?(當然,在他情緒不錯的情況下)他說好啊,然後我就牽著他慢慢的走,走到三樓的時候,他說爸爸,好累啊,你抱我。我說不行,爸爸也累,還有一層樓就到了,到了我們就休息好不好?他說好吧!從那以後上下樓梯他都是自己走,前不久我對他說,你現在好棒啊!都能自己上樓梯了,他說爸爸已經教我上樓梯了啊!所以我就自己上樓梯啊!很欣慰!



所以,孩子遇到挫折後,多鼓勵,用正確的方式方法和他一起去克服挫折,他就會邁過去。


天天搞事


所謂挫折教育,是指在科學的教育思想指導下,根據孩子的身心發展和教育的需要,利用和創設某種情景條件,提出某種難題,啟發和促進孩子動手動腦來解決問題,使他們養成樂於嘗試,勇於克服困難,敢於經受挫折的習慣,從而引導孩子逐步擺脫依賴,形成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對挫折的承受能力。以下是我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的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引導幼兒正確認識挫折。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會看到父母對孩子的事情是事事包辦代替,捨不得讓孩子遇到一點困難。我們應該明確孩子在接觸外界新事物、學習新知識時離不開成人的幫助,但是我們也應知道幫助並不是代替,不然的話,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缺乏克服困難的心理體驗,容易產生畏難、依賴的情緒,遇到困難只會尋求成人的幫助。因此,要對孩子實行挫折教育,首先要破除孩子的依賴性。作為父母,應該給孩子面對現實的機會,讓他們意識到成功是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礎上的。無論是快樂、失望,還是痛苦,都要讓孩子自己去體驗、去經歷,這樣才能使孩子有足夠的能力去面對未來各種各樣的挑戰,去適應日新月異的時代的變遷。就像孩子剛學走路的時候一樣,要教會他們跌倒後再爬起來的本領,而不是因為心疼孩子就從此不再讓孩子走路,那樣他就永遠學不會走路。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會做錯事、說錯話,那不要緊,我們要告訴他們,人在小時候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就是那些有名的科學家小時候也常犯錯誤,他們也會遭遇失敗、挫折,如愛迪生、愛因斯坦……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難、失敗的時候要自己想辦法解決。只有讓幼兒在克服困難中感受挫折、認識挫折,才能培養他們不怕挫折,勇於克服困難的能力,併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熱情。從而積極主動地接受新事物,樹立敢於面對和承受挫折的自信心。

  二、提高孩子面對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孩子在遇到困難和失敗時,往往會產生消極情緒,表現出畏縮、退卻、逃避等行為,因此,作為家長就應該在平時有意識的設計一些有一定難度的,跳一跳就夠得到的任務,讓孩子去完成。在孩子遇到困難退卻、逃避的時候可以有一些批評,以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而不是因為不忍心、捨不得孩子受委屈,就不願意對孩子的行為作出正確的評價。當然,在孩子承受挫折的時候,家長還是需要給孩子適當的鼓勵,給他們面對挫折的勇氣。

  三、增強幼兒承受挫折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種強大的內部動力,能激勵人在對事物和現狀具有一定認識的基礎上,堅持不懈地運用自己的智慧完成任務,追求既定目標,實現自己的理想。所以,我們在給幼兒挫折的同時,還要增強幼兒對抵抗挫折的自信心,在幼兒遇到挫折的時候,我們不妨說“你一定能做好”、“你一定會成功的”、“你很能幹”“繼續努力”等等。讓他們相信自己能做好。另外,同伴的榜樣力量也是無窮的,在孩子怕自己不行而退卻的時候可以說:“別怕,你可以的,你看XX能做,你也一樣能做好,你也行的。”或者說“我相信你會跟XX一樣勇敢的。”這樣在榜樣的力量下,孩子會變得的越來越有信心,越來越勇敢,增添了戰勝困難的自信。這時,我的一句“你真行”就會變成孩子的“我真行”。



向1陽


首先,我們先說下孩子要面對的挫折有哪些?考試沒有考好,和哪個同學的關係處理不好,這些對孩子來說的確是很難過的。特別是現在的孩子在父母的呵護下成大,可能一個小小的問題都會使他們感到孤獨無助。

做為父母,這時我們應該給孩子更多的是肯定鼓勵,正確的引導,一定不要做出消及否定的評價,或是替孩子解決問題。讓孩子知道,遇到問題要試著去找方法,而不是一味的消沉。讓孩子在父母的鼓勵下得到肯定,讓他們知道,有些事努力了就好,結果並不是重要。

家長改變不好的教育方式,讓孩子有自己的交友圈,慢慢培養自己獨立的能力,自己的事情讓他自己解決,不能解決的可以尋求幫助,而不是家長全全接管,家務也可以讓孩子去做一些,讓他覺得自己在家裡邊的重要性。

最重要的一點,也就是不管怎麼樣,一定要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生氣的時候不可以摔東西,在面對痛苦的時候,可以和父母訴說,可以哭鼻子,父母可以做他們最好的傾聽者,但是不可以做傷害自己和他人的事情,一定要讓他們知道這點。在高興的時候也不能做出出格的事情,從小正確控制、緩解自己情緒的孩子在以後面對困難挫折的時候才會做出正確的判斷。


幼兒成長那些事兒


每個初為人父初為人母的都對孩子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孩子可以健康成長,大了可以有出息等等這樣那樣的期望。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大人如此,孩子也是。父母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孩子,認為孩子過得很輕鬆,他們遇到的挫折也不少!

要培養孩子面對挫折的能力。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則,不要在孩子面前發表負能量的話語,不要做負能量的事,生活中遇到困難了不能通過一些過激來發洩。父母要在孩子面前樹立一個正能量的榜樣,在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過程中,如果能有這樣一個榜樣,無疑是為孩子樹立了一個標杆!


最好的榜樣就在孩子的身邊,比如做父母的也許並沒有做出轟轟烈烈的事業成就,但對待工作勤勤懇懇,對生活充滿勇氣。對孩子付出了不懈的愛和關心,我們就屬於把事情做到底的人。

其次,要從平常的小事開始培養。比如給孩子講一些勇敢.持之以恆的故事,讓孩子認識一些有毅力,愛堅持的人物,從中獲取力量。現在大部分孩子都是在物質充裕的環境中長大的,缺乏毅力的不在少數。可以有意的讓他們去吃點苦,磨練磨練他們的意志,他們從中可以獲得很多。

讓孩子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比如父母陪孩子每天堅持跑步,既可以強壯孩子的身體,也可以讓孩子懂得堅持下去,會跑的更遠。有時候父母要對孩子“狠”一點,但是要確保孩子身體健康不受到損害的前提下。


幫助孩子樹立信心,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可以交給孩子去做,要讓孩子感覺自己也可以是個“小大人”了。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期望強加給孩子,給孩子的壓力過大,孩子遭受的失敗和責備也會變多,往往是成功的體驗少。所以在孩子做事的時候就會有始無終,稍微遇到挫折就放棄了。

不僅要讓孩子有面對挫折的信心,還要教會孩子面對挫折的方法。家長可以和還提一起分析挫折和失敗的原因,教給還提一些對待挫折的方法。比如自我激勵法:雖然這一次沒有考好,但只要繼續努力,一定會取得進步的。

《請回答1998》裡邊德善爸爸對德善說: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來就是爸爸,爸爸也是頭一次當爸爸,所以,體諒一下。


相信很多家長和德善爸爸是一樣的心理,只是愛孩子的方法不一樣,但是終歸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是做父母的也要現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從而給孩子一個很好的成長環境,讓孩子健康成長。


多遠是遠方


對孩子如何做好挫折教育,幾點建議供家長參考:



1.孩子有了不良情緒,請您及時的疏導,幫助孩子分析遭受挫折的原因,找出失敗的癥結,從而避免孩子情緒的嚴重受挫。

要讓孩子體會只有戰勝了困難才能前進一步; 要時刻以樂觀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去影響和感染孩子,豐富他們的生活經驗,使孩子學會客觀地看待生活中的事物。



2: 鼓勵孩子不怕困難,勇往之前,失敗不可怕。

是鼓勵孩子鼓起勇氣努力向前。在孩子做出努力取得一定成績時,要及時肯定,讓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從而更有信心地去面對新的困難。鼓勵的方式尤其適用於膽小、怯弱、內向的孩子。



3:允許孩子在嘗試的過程中犯錯誤和改直錯誤,即便是嘗試中失敗,也要讓孩子覺得從有所收穫。

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學會自我調節心態,克服困難去追求下個目標。

耐心的父母和民主的教養方式都有利於培養孩子活潑、開朗、好學、誠實的性格,從而增強孩子的耐挫力。


媽媽前程路


1、讓孩子明白世上所有的事都有一體兩面,成功和失敗,順境和挫折是孿生兄弟,不可能事事都能盡如人意,就象月有陰晴圓缺一樣,要能正確看待挫折,才不會被它打倒和擊敗;

2、當挫折發生時,人難免會情緒低落,當我們有不好的感受時,不能將目光集中在外面不利的因素上,而是要引導孩子關照自己的感受,好好安撫自己的情緒,明白這種痛苦真正的含義是為了讓自己避免類似的痛苦;

3、要引導孩子從挫折和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要吃一塹長一智,避免類似的錯誤頻繁發生;

4、鍛鍊和培養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質,只要認準目標,暫時的失誤和挫折只能激發自己更加投入,更積極地去改進方法,勇敢面對,不輕言放棄,最終的勝利必然發屬於自己;

5、充分了解自我,根據自己的特長和興趣,樹立適合自己的目標和理想,採用合適的方法去實現理想,這樣成功的機會就大很多,從而減小挫折發生的機率;

6、學會從多個角度看問題,當挫折發生時,要化悲痛為力量,從逆境中奮發圖強,只有不怕失敗,不畏艱難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強者;

7、明白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們不忘初心,認準了目標,堅持不懈地努力,總有一天,會達到理想的彼岸,所謂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調整好心態,挫折對我們來說就沒有那麼可怕了,而且它也不是什麼壞事了,相反,會促進我們更加靈活地調整自己,以適應社會的發展。


老蔣書房


挫折教育,是家庭教育絕對不能缺少的教育內容之一,如果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挫折後,家長過度安慰與保護,很容易讓孩子養成遇事逃避,不敢大膽做事,甚至會讓孩子養成過度依賴父母的不利後果。

挫折教育內容,需要結合兒童具體生活去提煉,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兒童在家裡犯錯後情緒的疏導。在很多時候,兒童會因為認知與分辨力相對較弱,自控能力不足而犯一些錯,但有時不是孩子明知故犯,而是無意識犯錯。甚至是被動跟隨玩伴兒犯錯。家長如果看到孩子犯錯就批評或責罰,不去了解事實真相,發生的過程,區別責任的大與小,反而容易讓孩子犯錯後容易撒謊,甚至感覺到非常委屈。請家長注意,如果你不明就理批評或責罰孩子,就容易讓孩子產生挫折感,因為他不知道錯在哪,所以,家長必須要避免孩子撒謊,需要及時進行情緒的疏導,啟發和引導孩子認識到錯在哪,如何正確去做,而後鼓勵孩子以後按著正確的方法去做事。

第二,兒童人際關係相處過程中遇到的挫折。進入小學一年級後,孩子們便進入了兒童期,同時也進入了玩伴期。在玩伴期裡最容易發生的問題,就是和玩伴兒之間產生矛盾,有時會動手打架,而輸的一方往往容易產生挫折感。或者產生矛盾後被孤立,也極容易讓孩子產生挫折感。面對這些情形,家長需要把事情經過了解清楚,讓孩子知道自己在哪塊做錯了,哪塊做對了,分段進行分析,引導孩子認識到對與錯。通過一次矛盾的調解,可以讓孩子從挫折中吸取經驗和教訓,如果屬於他(她)的錯,需要引導孩子主動承認錯誤,向對方道歉。如果是對方的錯,對方假如不認錯,可以引導孩子學會寬容,以及以後如何與這樣的玩伴兒相處。

第三,兒童在學校裡被批評後的教育和引導。很多兒童在學校裡由於違反紀律常會被老師當著全班同學面批評,這會對孩子的自尊心產生很大的影響。尤其是自尊心極強的孩子,可能會氣急敗壞,要麼不接受老師的批評,要麼就頂撞老師,甚至有些孩子表面不吱聲,但是從心裡默默地反感老師,從而還反感上該老師的課,導致在某一學科上面產生厭學現象。這些現象需要家長及時發現和引導,讓孩子正確對待批評。有些孩子之所以對老師多次批評持無所謂的態度,恰就是老師不重視方式方法,家長也不去關注,導致孩子自尊心和上進心逐漸消失而導致的。

第四,兒童受傷或病痛時及時做教育和引導。每一個兒童都有可能在成長中遇到傷病,這裡就涉及到一個抗痛指數的問題,如果家長平時就重視培養孩子堅強勇敢的好品質,孩子在遇到傷痛時,就會很堅強,不會小病大養,或者無病呻吟,尤其是女孩子也不至於特別嬌氣。其實對每一個孩子來講,無論是意外受傷,還是不小心生病,都會讓他們受到程度不同的挫折感。而這個時候,家長必須要表現的淡定從容,絕不能過度安慰,或者心疼不已。如果你有這樣的表現,會讓孩子變得更軟弱。

以上幾方面,只是針對兒童挫折教育總結了幾方面,如果你是有心的家長,還可以結合兒童日常生活和心理特點,總結出更多內容。挫折教育還有一塊我沒有提,不妨在這裡給有心的家長佈置一份作業,那就是如何通過合理拒絕,增強孩子心理接受能力?怎樣對孩子進行生命觀教育,讓孩子遇到挫折後不氣餒,不悲觀失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