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8 為什麼釣魚總刺不中魚?這幾個細節要留意

“我今天釣了一條魚,這麼大!可惜跑了”,“剛才跑了一條大物,線被拉的呼呼作響!”釣魚人常常向其他釣友這麼形容,當然避免不了有誇大的成分。但是跑魚、刺不中魚是我們大多釣魚人所面臨的問題之一。

為什麼釣魚總刺不中魚?這幾個細節要留意

溜魚

除了切線(子線和主線)之外,釣魚人絕大部分跑魚的情況都是刺魚問題:沒有刺透、非正口、掛住薄弱的地方。很多釣魚人困擾的是:明明是一個大魚口,沉穩而且有力,可當我們揚竿刺魚的時候卻不中魚,有時候還能明顯感覺揚竿的時候有阻力。

前段時間,蓑笠哥和一好友柱哥一起去釣魚。好幾次聽他抱怨說,明顯的大魚口,可是刺不中魚。我跑過去一看3#伊勢尼掛玉米,而且掛的是玉米頭部,鉤尖一點都沒有露出來,這樣要是能刺中魚那真是有鬼了!不管多大的魚,只要不是到了喉嚨嚼碎一定會刺不中好嗎!

為什麼釣魚總刺不中魚?這幾個細節要留意

溜魚

在我們釣魚實踐的過程中,釣友們經常好口刺不上魚大多都是因為以下幾種原因:

1、餌料比較硬,鉤子刺不透

很多釣魚人為了防止小魚鬧窩,把餌料調的又粘又硬,像一塊冬天吐出來的口香糖。如果你等待的時間長一點,可能還會有機會刺中魚,但是如果沒有等到餌料霧化充分那麼鉤子外面還是粘硬的餌料,在魚兒吃進嘴裡之後你揚竿依然會從魚嘴裡帶出餌料。這樣肯定刺不中魚,就算能夠刺中也不會太穩。

2、鉤子太小 餌料太大

像上面柱哥的例子就是鉤子太小的問題,釣玉米最少也需要6#伊勢尼才行吧,3#伊勢尼比玉米本身還小,這樣怎麼刺魚?確實鉤子小能讓魚兒更順利的吞進去,而且能讓老滑魚降低戒心。但是我們的目標是釣到魚,如果餌料從它嘴巴里面滑出來那些好處都毫無意義。

為什麼釣魚總刺不中魚?這幾個細節要留意

溜魚

最開始的時候,蓑笠哥用大鉤釣魚,再後來用小鉤細線,到現在是大鉤細線。除非我們的目標魚是白條、麥穗、藍刀、鯪魚。其他諸如大鯽魚、鯉魚、羅非的嘴巴都足夠大,以這些魚為目標魚的時候都會使用不小於1#新關東。

並非說一定要用大鉤釣魚,只是我們要留意餌料和鉤子大小的比例,餌料剛好包住鉤子即可,如果餌料太大而鉤子埋的很深的話這樣極不利於刺魚。就好比你用2#伊勢尼而用花生米大小的餌料。就算有2#伊勢尼垂釣的目標魚能吞進去鉤子,那麼你很可能沒有刺中魚就把鉤子從魚嘴裡面拉出來了。

3、顆粒掛鉤的方式不對

釣顆粒的掛鉤方式很重要,麥粒、玉米粒、飼料顆粒等等都是一樣。如果你為了不影響魚兒吃口,害怕魚兒發現鉤尖而放棄吃餌而極力藏好鉤尖的話那一定會經常刺不中魚。蓑笠哥見過很多顆粒大師基本都是把顆粒掛在鉤子的後方讓鉤尖大大方方的露出來,這樣增加刺中魚的幾率,而且掛麥粒、玉米粒的時候都是掛上收來回移動,能更好的刺魚。

4、提竿姿勢不對

這個所說的姿勢並不是有多麼風騷的姿勢,而是講的抬竿的力度和角度。正常的應該是抽竿刺魚,短促而有力,才能刺中魚。如果你抬竿的姿勢不好,而魚的嘴巴又硬的話,那跑魚的幾率會大增,尤其是嘴巴比較硬的魚如:羅非。抬竿的時候,抽的動作意義非凡,技能有力的刺魚,又不能讓鉛皮抽出水面。

為什麼釣魚總刺不中魚?這幾個細節要留意

溜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