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互聯網+冷鏈配送+零售,生鮮電商平臺解鎖消費“新姿勢”

8月27日,廣東省人大代表廣州小組開展對生鮮農產品互聯網+冷鏈體系建設開展專題調研。目前,廣州多家生鮮電商平臺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為解決"最後一公里"配送各出新招,解鎖了不少消費"新姿勢"。未來還將推動冷鏈快遞服務點進小區。

生鮮電商平臺"最後一公里"配送各出新招

當天上午,調研小組先來到天河曜一城的盒馬鮮生。盒馬生鮮公共事務總監董璇介紹,盒馬是國內首家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的"互聯網+零售"企業,將超市、餐飲、配送、移動互聯網四者相結合,並提供店內加工、現場堂吃和30分鐘極速配送模式。

記者在現場看到,蔬菜、肉類、奶品等均設立了"日日鮮"專櫃。據悉,這類產品通過快速的冷鏈物流,從產出、上架、銷售僅1天時間,無法售罄的產品將進行回收。"我們會對冷鏈車與產品的溫度進行實時監控,確保新鮮。"董璇透露,盒馬也通過其完善的"買手體系",從全球103個國家和地區根據消費偏好直接採購商品。由於所有食品安全合格證的責任主體均是盒馬,因此所有食材必須嚴格按照其要求標準進行採購運輸。

除了盒馬的"生鮮+半成品+熟食餐飲"體驗式30分鐘極致配送模式外,生鮮電商平臺"最後一公里"配送還有"冷藏+常溫+冷凍無人貨架智能無人零售服務"模式,在麗豐中心首層由正大集團投放的售餐機與智能櫃便是該模式。

正大集團智能零售科技項目經理王志勇介紹,一臺售餐機最多可存放80盒便當,零售價從14元至25元不等。這些便當在中央廚房出爐後迅速冷卻到0-4℃,恆溫運輸至售餐機內,通過熱風加熱系統保持在60-75℃。一旦有人購買,10秒加熱出餐。這些便當僅售4小時,過時將下架銷燬,並對售餐機進行消毒處理。

而智能櫃則根據不同場所銷售不同商品,寫字樓主打水果、飲料、零食等,社區則售肉、蔬菜等。根據不同商品儲放需求,智能櫃可分為0-4℃的冷藏櫃、常溫櫃、-22℃的冷凍櫃、65℃的熱櫃等。消費者只需手機掃碼開門,選取商品,關門即自動扣費。與此同時,入櫃產品實現全程溯源,購買後通過手機可查詢。

廣州市商務委主任陳杰表示,廣州推動支持生鮮電商平臺線上線下融合,形成解決生鮮電商配送"最後一公里"的多種模式。除了上述兩種模式外,還有每日優鮮"城市分選中心+社區前置倉"、超級物種"生鮮零售+無人機配送"10-20分鐘送達模式等。

全市有100多家成規模的冷鏈物流相關企業

如今冷鏈物流所發揮作用越來越重要,廣州在這方面發展如何?陳杰介紹,廣州年易腐食品消費量超過200餘萬噸。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有5000噸以上規模冷庫62座,冷庫總容量超過100萬噸,冷藏車保有量達1700餘輛。目前具有一定規模的冷鏈物流相關企業100多家。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等發展,廣州生鮮農產品冷鏈消費品種從過去的肉食品、水產品向進口海產品、水果蔬菜、奶製品、加工食品等多品種發展。冷鏈物流服務範圍由簡單的冷凍儲藏向"從田頭到餐桌"全程冷鏈物流服務發展。在技術方面,也實現對冷庫、冷藏車可調控溫度及實時監控。

此外,廣州冷藏行業協會為解決生鮮產品配送"斷鏈"等問題,建設冷鏈公共服務管理平臺。企業進駐後,可實時對產品儲存、運輸、銷售等過程中溫溼度進行跟蹤、檢測、預警,這也為政府相關部門監控市場提供技術支持。目前全省已有45家企業進駐,其中廣州企業數量達31家,共計車輛567臺、冷庫9個。

在資金保障上,陳杰透露,市商務委的商務發展專項資金中安排了5276萬元用於電子商務與商貿物流建設,其中包括冷鏈物流建設;市交委現代物流發展專項資金中安排1800萬元支持一批物流基礎設施項目和物流技術項目。

持證冷藏保溫車擬建立退出機制

冷鏈物流其中一大重要工具即是冷藏保溫車,然而其通行受限於廣州的貨車限行規定。對此,陳杰表示,已全面開展全市摸查相關隸屬部門及企業的城市配送准許證辦證需求,按照"保障急需、控制總量"的原則,進一步優化城市配送冷藏保溫車輛通行管理。

下一步廣州將突破目前貨車准許證管理模式,採用"分類管理、歸口申報"方式,對涉及民生的生鮮農產品,探討以夜間配送為主、日間配送為輔的運營模式。同時對持證的車輛建立誠信體系,綜合冷藏保溫車利用率、車輛在途溫溼度數據、車輛嚴重交通違法行為次數等,建立退出機制。

值得關注的是,陳杰透露,下一步將進一步推動居住小區冷鏈快遞服務點建設納區公共服務建設規劃,具體的由行業主管部門按程序提出快遞服務站點的具體標準,由國土規劃部門啟動公共服務設施標準修訂將其標準納入其中。

此外,為促進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及電商發展,市商務委已起草了《廣州市促進冷鏈物流發展若干措施(徵求意見稿)》, 擬對加強冷鏈物流預冷設施建設、提升冷鏈物流配送水平、鼓勵冷鏈物流新技術新模式創新應用等方面提出促進措施。目前正徵求各部門意見中。

代表聲音:

冷鏈物流發展要有用電保障

在交流環節,省人大代表劉偉全指出,冷鏈物流發展的最大問題是用電,要確保足夠的電量給到相關的企業與農村,保障用電需求。對此,劉傑回應,接下來將把用電問題納入相關發展措施中。

與此同時,現場多位代表提及,針對生鮮電商平臺這類創新商業模式,要注重相關創新體系的完善並提升。"挪威的三文魚都能快速過來了,為什麼我們的農產品不能更好地連接呢?"省人大代表葉麗琳表示,互聯網+冷鏈物流發展為城市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戰,如交通、小區配套、相關平臺標準制定等方面,均給相關管理部門提出新要求,同時更要注重聯動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