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醫院看病八大竅門

“排隊兩小時,看病五分鐘”大家是不是都有過類似的慘痛經歷?我們總是羨慕那些醫護人員的家屬,他們可以幸福地躺在家裡看病配藥。基於我16年醫院工作經歷,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看病的小竅門兒。

竅門一:備齊就診材料

出發去醫院之前除了錢包、手機、鑰匙以外,還要準備好自己的病歷本——就醫卡/醫保卡——身份證——上次檢查/化驗結果,最好按時間順序排列,以便醫生快速瞭解病情。

竅門二:個人準備要全面

最好空腹四小時以上去醫院,因為說不定會有空腹的檢查項目,這樣可以較少二次來院檢查的麻煩。女性在就醫前請注意:不要化妝、不要噴香水、避開經期。因為許多疾病,如心臟病、肺結核、貧血等,都有不同的特殊面容,如果濃妝豔抹,會掩蓋真實的面色,造成誤診。此外,患上某種疾病時,身上會散發出特殊的氣味,一旦被香水掩蓋,也不利於診斷。如果不是急症,最好避開月經期,此時下腹墜脹等症狀,與慢性盆腔炎等疾病較相似,還不宜做尿常規等檢查。

竅門三:錯峰掛號更舒心

門診掛號的高峰一般在7~9時,看病高峰在9時左右,可很多患者習慣一大早看病。如果不是急症,可上午遲點或下午去,有些專家上午要查房或手術,下午反而有時間,這樣避開高峰期,看病快,取藥也快。

另外,每週一、週二患者就診比較集中,如果想輕鬆一點看上病,可考慮週三、週四、週五來。還有不少專家週一至週五沒有時間出診,反而會選擇在週六坐診。

竅門四:初次就診掛普通號

初次就診不知道掛什麼科的時候,可以諮詢掛號大廳的導醫臺人員。護士分診以後最好掛普通號,讓醫生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初步的判斷,確定是否該看這個專科,還需要做哪些進一步的化驗檢查,根據症狀、體徵初步判斷並給出相應的治療方案。此時即便掛到專家號,專家能做的與看普通號的醫生做的是一樣的——為患者開具一系列化驗檢查申請單,囑咐患者等檢查結果出來以後再來複診。

竅門五:影像檢查報告早知道

在同一家醫院就診的前提下,一般影像學檢查(X光片、CT片、核磁共振、B超等)在完成檢查後的20-60分鐘(視檢查項目不同而不等)都會同步影像至醫院聯網的電腦系統中。注意:是影像同步,不是報告同步。如患者急需知道檢查結果,可以等電腦系統同步影像後,諮詢醫生。醫生會通過電腦上的影像告訴你一個大致的判斷。但是最終權威的判斷結果還是要等紙質報告出來。

竅門六:知名專家號掛號難

現在網上掛號和電話預約掛號已經十分方便,通過這些平臺掛號只能預約次日以後的號源,號源開放時間時每天下午15:00。這些號源都是各家醫院發放給平臺的,這就是說:如果網上和電話預約提示號源已滿,並不代表醫院沒有號源了。如果急著掛號的患者此時可以去醫院門診自助機上/人工窗口預約,說不定還有號子哦!

醫院自助機/人工窗口可以掛當天的號子,也可以預約次日以後的號子。有些醫院還針對70週歲以上的老人,專門設立一個預約窗口,優先幫大家預約。

竅門七:病歷記錄要保留

除了認真聽取醫生的醫囑之外,每次看病以後的病歷記錄一定要記得留存。現在醫院都是無紙化電腦系統,有些醫院,如果你不提醒醫生,他只會把你的就診記錄保存在電腦裡,不會打印出來交給你。這時候,就需要你提醒醫生把病歷記錄打印出來給你。這樣可以在自己的病歷本上有留存,萬一後期需要再次治療,或者去往別家醫院就診,都可以拿出來給醫生看。畢竟,大多數人醫學術語瞭解的比較少,有了病歷記錄會更容易讓醫生了解之前的健康狀況。

竅門八:方便門診真方便

有些醫院設有方便門診,專門處理一些簡單配藥的患者。這種門診,只針對長期慢病患者的長期規律配藥,不負責診斷疾病。比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這類病人可以選擇方便門診配藥。

注意:專科疾病的特殊藥物,不可以在方便門診配。例如:腫瘤病人長期口服的化療藥物、移植病人長期口服的抗排異藥物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