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9 為他人提供擔保的法律風險

導讀:現實生活中,或出於親情,或礙於友情,或礙於面子,或出於好意,許多人可能會為他人債務提供擔保,卻並不知道其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風險。

在當下,很多人可能會為了自己的朋友或者親戚的債務提供擔保,然而擔保並不只是籤個名字這麼簡單,這其後的法律風險並沒有太多人瞭解。一旦債務人無法履行應盡的還款義務,擔保人不得不以自己的資產為朋友還債,更有甚者,甚至會因擔保而傾家蕩產。

為他人提供擔保的法律風險

一. 如債務人不能按時還款,擔保人應擔責。

為他人提供擔保的法律風險

下面來簡單舉個例子說明一下,甲向丙借款十萬,乙作為甲的朋友為甲提供了擔保,但是在借款到期時,甲沒有能力償還。丙直接向法院起訴,最終法院判決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乙必須替甲償還相應欠款。

按照我國現行法律規定,擔保責任分為一般擔保和連帶責任擔保,一般擔保是指在債務人通過訴訟仍不能承擔債務時,擔保人應當承擔擔保責任; 連帶擔保責任是指,債權人可以直接要求債務人和擔保人任何一方承擔責任 ,不受債務人有無能力的限制。如果當事人之間未對擔保作出特殊約定則推定為連帶擔保。

不過無論是哪一種擔保形式,在擔保人承擔相應債務之後,擔保人仍可以向債務人要求等額的追償來彌補自己的損失。

二. 債務人與債權人惡意串通,損害擔保人利益

為他人提供擔保的法律風險

在現實中,也可能出現債務人與債權人相互之間惡意串通,侵吞第三人提供的擔保物的情況,但是這樣情況下的擔保是無效的,不需要擔保人承擔相應擔保責任。

按照《擔保法》第30條的規定,“主合同債權人採取欺詐、脅迫等手段, 使擔保人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提供保證的。擔保人不承擔擔保責任”。這 種情況下,擔保合同無效,並且擔保人不需要承擔擔保責任。

在一般情況下,擔保需要簽訂書面的保證合同,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在沒有簽訂書面的擔保合同的情況下,仍然可能產生擔保的效 力,主要是指在主合同中包含擔保條款,或者合同的落款處有擔保人的簽字等,或者其他的擔保人認可的書面方式

三. 擔保期限

為他人提供擔保的法律風險

除了以上談到的問題之外,在實務過程中,擔保期限也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擔保人承擔的擔保責任是否有期限?如果讓擔保人無限地承 擔擔保責任似乎不公平?提供擔保的保證期間應如何確定?保證期間的屆滿 ,會產生何種法律效力?”這些都是接觸過的當事人提及較多的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25條規定,“一般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在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和前款規定的保證期間,債權人未對債務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債權人已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保證期間適用訴訟時效中斷的規定。”《擔保法解釋》第32條規定,“保證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早於或者等於主債務履行期限的,視為沒有約定,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保證合同約定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直至主債務本息還清時為止等類似內容的,視為約定不明,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二年。”

以上法條大義可總結為,擔保期限有約定的按 照合同約定,沒有約定或約定的擔保期限不明的按照法律規定為6個月,如果表示要擔保至還本付息的,擔保期限為2年。擔保期限屆滿後擔保人將不再承擔擔保責任。在法定或約定的保證期間內 ,如果債權人沒有主張保證責任,那麼擔保人可以免除保證責任。

同時,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如果債權人發生變化,擔保人仍在原擔保範圍內承擔擔保責任,但是擔保合同有約定,就按照約定。可是,如果債務人發生變化的話,則必須要經過擔保人的書面同意,擔保人才繼續承擔擔保責任,否則將免除擔保人的擔保責任.

四. 無需承擔擔保責任的情況

為他人提供擔保的法律風險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三十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證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一) 主合同當事人雙方串通,騙取保證人提供保證的;

(二) 主合同債權人採取欺詐、脅迫等手段,使保證人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提供保證的。

為他人提供擔保的法律風險

在此,特別提醒在替別人做擔保時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1.充分了解自己提供的擔保形式

明確自己提供擔保後需要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必要的時候可以要求被擔保人提供反擔保。

2.為有信譽的人做擔保

做任何貸款都要有信譽,做銀行貸款擔保人也要為有信譽的人做擔保。擔保銀行貸款,千萬不要為了同學和朋友的情面就輕易幫他做擔保。

要知道,不是你們的關係越好,風險就越小,而是貸款人信譽越高,擔保風險越小。需要對貸款的人的信譽非常瞭解才能考慮幫他做擔保,如果信譽不好建議慎重選擇。

3.合理評估貸款人的償還能力

在評估擔保人的償還能力時需要對貸款的數額、貸款人的財產狀況做詳細的瞭解,因為貸款人的償還能力決定了擔保人承擔風險的大小。

4.瞭解自己的法定權利

特別是要掌握擔保責任免除的合同條款,注意掌握被擔保人的貸款使用情況,出現違規操作可以申請不再為擔保人擔保。

為他人提供擔保的法律風險

為他人提供擔保的法律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