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廣東省肇慶市四會市

四會市因境內四水(西江、北江、綏江和龍江)會流之地,故名“四會”。位於廣東省中部、肇慶以東,珠江三角洲西北邊緣,地處西、北、綏三江下游,北迴歸線將全境南北一分為二。東與佛山市三水區交界,南與肇慶市鼎湖區相連,西北與廣寧縣接壤,東北與清遠市清新區毗鄰,屬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範圍。

1993年和1994年連續兩年分別跨進全國農村經濟百強縣(市)和全國經濟實力百強縣(市)行列,1996年實現了小康。2014年四會市入選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97位和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市第76位。2016年12月7日,四會被列為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2017年,四會市入選為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

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區)。

廣東省肇慶市四會市

四會市

  • 中文名稱

  • 四會市

  • 外文名稱

  • The Sihui city

  • 別 名

  • 柑桔之鄉、玉器之城、樂器之都,六祖悟佛之城

  • 行政區類別

  • 縣級市

  • 所屬地區

  • 中國廣東省肇慶市

  • 下轄地區

  • 轄10個鎮、3個街道

  • 政府駐地

  • 東城街道

  • 電話區號

  • 0758

  • 郵政區碼

  • 526200

  • 地理位置

  • 嶺南地區珠三角西北部

  • 面 積

  • 1258平方公里(含大旺)

  • 人 口

  • 45萬人

  • 方 言

  • 粵語-羅廣片、客家語

  • 氣候條件

  • 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

  • 六祖惠能寺、銀帶瀑布、貞山、奇石河、江谷平湖

  • 火車站

  • 四會站

  • 車牌代碼

  • 粵H

  • 行政代碼

  • 441284

歷史沿革

先秦時期,屬百越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秦始皇遣任囂、屠雎略取嶺南,置桂林郡、象郡、南海郡。並置四會縣,轄區包括現四會、廣寧、懷集等市縣的全部或部分,隸南海郡。

漢高祖四年(前203),趙佗據嶺南立南越國,四會縣為其屬地。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 地域內置8縣,四會縣隸屬南海郡;廣信、謝沐、高要、封陽、端溪5縣隸屬蒼梧郡;高涼縣、臨允縣隸合浦郡;統屬交州。

三國吳黃武五年(226),將縣東南部(即今三水、鶴山、新會、江門、開平、台山、斗門等縣市部分地區)分置平夷縣(後改為新夷縣、新會郡)。

南北朝時期(公元420~479年),設置高要、廣信、封興、武化、端溪、晉化、都城、樂城、悅城、夫阮、安遂、賓江、文招、南興、新興、臨允、甘東、單牒、龍潭、撫納、博林、威平、新招、化蒙、化穆、四會、懷集、化注、平興、初寧、招興、建寧、崇化、熙穆、崇德、謝沐、開建、永固38縣,分隸南海、蒼梧、晉康、新寧、綏建、宋隆(原宋熙)、臨慶7郡,分屬廣州、湘州。

隋開皇九年(589),廢郡,撤銷新招、樂成、化成3縣併入四會縣。大業三年(607),復置南海郡。四會縣與化蒙縣同屬於南海郡。

唐武德五年(622),以四會、化蒙三縣地置南綏州。並復置新招、化注(原稱樂成)、化穆(原稱化成)3縣,同隸於州。龍朔元年(661),佛教禪宗六祖惠能來四會,在扶盧山(信大南山北麓)藏匿於獵人隊伍15年。

北宋熙寧六年(1073),四會割屬端州(後改肇慶府)。

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懷集縣隸廣州。元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改肇慶府為肇慶路,置總管府,隸廣西道(二十九年改隸廣東道)。至順元年(公元1330年),高要縣、四會縣隸肇慶路 。

明洪武八年(1375年),在縣治東建分巡嶺西道行署。永樂十五年(1417年)冬,大雪。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朝廷平大小羅山瑤民暴動後由四會析出置廣寧縣。

清初沿明制。肇慶府為廣肇羅道治所,隸廣東省。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置開平縣;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置鶴山縣,時肇慶府領德慶州及高要、四會、新興、高明、廣寧、開平、鶴山、封川、開建、陽江、陽春、恩平等12縣[4]

民國九年 是年秋,取消縣以下的都、鋪行政區劃制,改用區、鄉(鎮)建制。

在1952年和1958年間,四會曾與廣寧縣合併過,合併後稱廣四縣。1954年和1961年兩次分設,四會縣分別屬粵中區行政專員公署和肇慶地區專員公署。

1993年11月25日,四會撤縣設市。

1996年,四會市轄3個街道、14個鎮:城中街道、東城街道、貞山街道、龍甫鎮、地豆鎮、威整鎮、羅源鎮、逕口鎮、大沙鎮、新江鎮、石狗鎮、黃田鎮、鄧村鎮、江谷鎮、江林鎮、龍灣鎮、下茆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四會市總人口409804人,其中:城中街道87021人,東城街道76490人,貞山街道13238人,龍甫鎮12387人,地豆鎮23474人,威整鎮11784人,羅源鎮7897人,逕口鎮15055人,大沙鎮30080人,新江鎮11451人,石狗鎮19053人,黃田鎮12756人,鄧村鎮10468人,江谷鎮25535人,江林鎮3666人,龍灣鎮12762人,下茆鎮12031人,大旺綜合經濟開發區24656人。

2002年,四會市轄貞山、城中、東城3個街道和龍灣、龍甫、地豆、威整、羅源、逕口、新江、大沙、鄧村、石狗、黃田、下茆、江谷、江林14個鎮,158個村委會、25個居委會。

2003年11月,全市由17個鎮(街道)撤併為13個鎮(街道):撤銷新江鎮併入東城街道,撤銷鄧村鎮併入貞山街道,撤銷江林鎮併入江谷鎮;撤銷龍灣鎮併入下茆鎮。全市總面積1163平方千米。總人口40.10萬人,外來人口3.97萬人。轄東城、城中、貞山3個街道和龍甫、地豆、威整、羅源、逕口、大沙、石狗、黃田、下茆、江谷10個鎮,共有159個村委會和26個居委會,市政府駐東城街道。

2009年末,四會市面積1260.02平方千米,轄3個街道、10個鎮,39個居委會、123個行政村。市政府駐東城街道四會大道南廣場北路。

旅遊

名勝古蹟有貞山風景區和奇石河風景區,有“一仙”(貞仙)、“兩佛”(阮公佛、梁公佛)、“三臺”(石潭臺、白霧臺、化師臺)、“四塔”(荷賴塔、法成塔、塔崗塔、對崗塔),有紀念六祖南來所興建的六祖寺。鄧村中國民間古法造紙第一村、“品柑賞玉”等特色旅遊資源已融入肇慶千里旅遊走廊。

銀帶瀑布

廣東省肇慶市四會市

銀帶瀑布

銀帶瀑布位於四會北部,是廣東省落差最大的瀑布。

貞山

廣東省肇慶市四會市

貞山

貞山位於四會市城區的西南面3公里處,山高649米。唐朝年間,貞山原名廣正山,因有“文氏貞女在此昇仙”之說而改名貞山。

柑鄉觀光大橋

廣東省肇慶市四會市

被譽為“中國柑桔之鄉”的四會市,在城區橫跨東西兩岸建設了“柑鄉觀光大橋”。這座大橋全長420米,橋寬15.5米。其中行車道8米、觀光道6米、行人道1.5米。在下游的觀光道上建成古色古香的觀光亭5座,每座觀光亭為3層。

天光墟

玉器天光墟每天早上5時至8時營業,800多個小攤檔吸引著各地客商。2006年被省旅遊局評為最街商業名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