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6 《高效演講》:學會演講只需一個套路就夠了

古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今來“一個套路贏人心”。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部關於演講神技的名著:《高效演講——斯坦福最愛歡迎的溝通課》,彼得·邁爾斯(Peter Meyers)和尚恩·尼克斯(Shann Nix)聯合寫作。

關於演講的書籍是汗牛充棟,演講培訓的課程也是遍地開花。最後什麼結果呢?不敢上臺的人依然雙腿發抖,上臺後的講話繼續語無倫次。

相信簡書上的讀者們,99%的人對此深有同感,並自覺對號入坐,“原來,我就是其中之一”,從而異常懊惱,捶胸搗足,“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我總演不會,講不好?”

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現在,我將用5分鐘時間來給你們解決這個問題。

002

《高效演講》這本書,290頁,洋洋灑灑24萬字,5個部分15章,還有兩個附錄。我們相信,即使你全部看完了這本書,也不能成為演講高手。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

最好的乾貨型工具書,我們也只閱讀其中的關鍵章節。這次,我們就單獨分享第二章“巧設結構”。

為什麼我會選擇這一章呢?

演講中的恐懼症無非兩種:不知道講什麼的恐懼和由這種恐懼而誕生的恐懼。解決了講什麼的恐懼,那麼對衍生恐懼也不再恐懼了。要解決講什麼的問題,就是要解決演講的結構問題。

演講的結構就是演講學習中一切問題的根源。

傳統的演講結構“開頭中間結尾”太簡單,你會無從下口;形象化的結構“虎頭、豬肚、鳳尾”,也是“銀樣蠟槍頭,中看不中用”。

我們還是來看看《高效演講》怎麼說吧!

作者認為經典的演講結構包括開頭,中間和結尾三個部分。這個觀點不足為奇,令人叫絕的是每個部分還細分為兩個點,每個點又承上啟下,這樣就讓整個演講結構上承下接,渾然一體,完美得掉渣。

比如說:

①、開頭的坡道部分引領整個演講,而路線圖則對後面的演講加以指引;

②、中間的問答環節是對三個要點的解釋或深化;

③、結尾的總結部分是對全部演講加以歸納,最後的甜點則是加深演講的感性印象,給人無味無窮的效果。

《高效演講》:學會演講只需一個套路就夠了

你們如果按照上圖中這個結構來練習演講,用到極致,並按照我最後奉獻的一個甜品,即使你們不能在短期內成為大師,也能夠在芸芸眾生中脫穎而出。

003

現在,我們一起開啟精彩的演講結構之旅。

什麼是坡道呢?

演講的開頭就是引子,要實現語不驚人誓不休的效果,一句話,就要引起聽眾的興趣,甚至吊起聽眾的胃口。

你們應該聽說過,演說講究七秒法則:

觀眾在開頭能夠讓你發揮的時間只有七秒,一定要出眾,乾淨,利落和旗開得勝。

作者甚至認為,打招呼都是浪費時間,分散聽眾注意力,因為這個太千篇一律,俗氣無新意。

如果確實要嘮家常,介紹自己,說明演講議程,那也要等到開場白介紹之後。

舉個栗子:

你們都知道蹦極,在高空中進行完美的一跳,那是相當意外的一跳,據說很多人看著那令人震撼的高度,都不敢跳,是被無意中推下去的。

這種極限運動就是讓你體驗“out of control”的感覺,你會在一次次的反彈中,發出一次次尖叫聲,因為你必須喊出來。

在這個例子中,坡道就是你從平地到達蹦極的起跳點,這個演講技巧的最終效果是使你失控,使你嗨爽,還尖叫不止。

《高效演講》:學會演講只需一個套路就夠了

世界頂棚蹦極聖地

建立坡道的效果如此好,那如何製造坡道呢?

作者講了幾種方法:

講身邊的故事,歷史趣事,提出問題,讓聽眾震撼,脆弱的坦白,利用“想像一下”這個詞,利用性感數字等等。

下面我們講路線圖。坡道是專程引起聽眾興趣,而路線圖則是把聽眾引向目的地。

線路圖的指示內容不要太複雜,三項就可以。最好包括演講的時間,預覽你演講的主要內容,確認提問環節的規則。路線圖是讓觀眾對你後面的演講安排有個初步印象。

004

接下來,我們分享結構的中間部分,三個發現要點和問答環節。

發現要點部分的核心是什麼?

這是聽眾的發現之旅。刺激聽眾發現了什麼,而不是強制性灌輸信息到聽眾的大腦裡。填鴨式的教育行不通,填鴨式的演講同樣行不通。

這又是一個演講思維上的顛覆概念,你們中的大多數人會說,我來聽演講,就是看看演講者說什麼。而高效的演講,是演講者用自己的話表達出聽眾的思想,讓聽眾發現自己,與聽眾產生真實的共鳴。

這對我們演講語言的組織提出一個新的方向。

這不僅是結構問題了,而且是赤果果的勾引技巧。

《高效演講》:學會演講只需一個套路就夠了

作者還將發現要點歸結為三個,原因在於三角形是世界上最穩定的結構,萬事萬物分為三類既是化繁為簡,也便於人類記憶。這也是在提倡一種高效簡潔的演講技巧。

說到問答環節,作者提出嚴重警告:切記,千萬不要以問答環節為結束。

這是很多論壇和演講活動的最大失誤環節之一。

我們要確保在問答環節之後,有一個強大的結尾。人們會記得他們在最後時刻所聽到的內容和體驗過的感覺。在一次溝通和演講中,最後3分鐘必須將所有的內容連接在一起,將你的聽眾帶到最佳狀態。

在如何應對問答環節時,作者告訴我們要提前做好以下準備工作:

一提前準備十個聽眾可能問到的問題;

二提前準備十個難以回答的疑難雜症般的問題;

三避免現場聽眾沒有提問的尷尬,準備好兩三個自問自答的問題。

005

最後,結尾部分分為總結與甜點。

當我們對整個演講進行歸納或概括以後,一道餐後“甜點”便盛妝登場。

《高效演講》:學會演講只需一個套路就夠了

甜點就是一種完美收尾,讓聽眾記住你的演講。

甜點也是讓你重新控制演講,並用積極的語調結束演講的部分。甜點要引起公眾的情感共鳴,並創造一種感覺,把聽眾和你聯繫起來。優秀的甜點讓你的演講更具粘性,同時更讓人難以忘記。

甜點包括:故事,趣事,想象或比喻,想法或例子。

甜點最好和前面的坡道相互呼應,在聽眾腦海裡產生圓滿的感覺。

在使用高效演講結構過程中,我們要加強整合,根據不同場合調整演講結構。核心結構不變,但是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微調。

006

至此為止,高效演講的“三宮六院”分享完畢:開頭,中間與結尾是三宮;坡道/線路圖,三個要點/總結,結尾/甜點是六院。

你們還記得我前面說,要送給你們一個甜品嗎?

《高效演講》:學會演講只需一個套路就夠了

大家對這個圖片還記憶猶新吧?

圖片就是簡書籤約作者“剽悍一隻貓”曾經的小結。當時日薪達到6000元,閱讀100本書籍來儲備知識。

更重要的是過去400天,完成1000段演講練習視頻拍攝,並反覆糾正。

這才是成功演講的真正訣竅。堅持400天不中斷,練習不止,剩者為王。

優秀的“剽悍一隻貓”已經成為眾多簡友們的榜樣和楷模了。

馬克思說過:一個實際行動比一打綱領更重要。

讓我們一起,利用“套路贏人心”的演講法寶,堅持不停地朗讀,背誦,演講,練習,在公交車上,在地鐵裡,在公園旁,在河邊,在鏡子面前,做個貨真價實的行動派。


大家看完了這篇的文章之後,有沒有注意到一個契合的現象?你再回頭看看!

這篇文章結構也遵循書中所講的一個套路結構,也就是說,我把這套演講結構演化成文章的結構。

這,就叫學以致用。自戀一個!

來源:簡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