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 一年或許只有一次的機會,手把手教你“割韭菜”

一年或許只有一次的機會,手把手教你“割韭菜”

文 | 青頭

以下是一個我嘗試割「大戶」韭菜的故事,結果仍未知,成功與否就等大家來見證。先上一張圖,有圖有證據。

一年或許只有一次的機會,手把手教你“割韭菜”

11月16日,我以均價3.29港元買進了30萬股榮威國際(3358.HK,以下簡稱“榮威”),現價是3.4港元,處於微盈狀態。

最近,港股打新熱潮再次來臨。先有閱文集團(0772.HK)首日暴漲86%,再有普天通信集團(1720.HK)接力暴漲120%。剎那間,港股似乎又進入了2007年打新股穩賺的盛況,一眾打新者以魚翁撤網式申購新股,“不論好醜,但求一手”。

但媛姐的平臺已多次強調今年港股是理性牛,這種“打新必勝”的不理性氣氛根本維持不了多久。

11月16日,終於來了個大逆轉。當天新經濟股之一的易鑫集團(2858.HK,以下簡稱“易鑫”)上市,股價從高開30%到回調至不足10%,拖累同日以下限4.38港元上市的榮威,競價時段已低開15.5%,盤中更一度大跌29%,低見3.1港元。

下圖為榮威上市當天的分時圖:

一年或許只有一次的機會,手把手教你“割韭菜”

打新者心裡當然酸溜溜的,而旁觀的吃瓜群眾估計就滿是一副幸災樂禍的樣子。相反,站在高處的我,卻是在思索大事。

投資者的情緒,在短時間內由極端熱衷打新變為大失所望,此處是不是有空手接白刃的投資機會?

我平時不常關注新股,加上同期上市的有市場焦點易鑫,榮威是誰我就更不知道了。不過,最後我用了半小時分析,然後大膽進場了,我的進場價約3.29港元,雖然不是全日最低點,但相信短期內已是一個安全的底線。

目前來看,暫時榮威股價只是輕微反彈了些,我未能大勝而歸,但也想趁這次分享一下如何在這風高浪急的下跌中如此快速作出決議的要訣是什麼?

對於一隻突然暴跌的股票,我會先簡單地考慮四個問題:

(1)是否一隻老千股?

(2)

基本因素髮生改變?

(3)是否外在因素導致暴跌?

(4)導致暴跌的因素有沒有可能逆轉?

翻開招股書,看看榮威的背景:

榮威於1994年在上海成立,主要業務為設計、開發、製造及銷售戶外休閒產品。其產品分為四大類:

地上游泳池及便攜移動式Spa/娛樂產品/

運動產品及/野營產品。

新股上市最怕的是什麼?當然是過分的把賬目誇大,而以福建、河南或東北等地區特別嚴重,上海並不在此名單中,那就可以繼續往下看了。

一年或許只有一次的機會,手把手教你“割韭菜”

公司主要以自家品牌Bestway,加上一批專為特定產品市場開發的子品牌進行銷售,共有超過1,100款產品在超過110個國家進行銷售,客戶主要為零售商及進口商。

2016年,公司的營業額達到5.8億美元(約38億元人民幣)。其中歐洲、北美和中國的佔比分別約53%、28%及1.6%,淨利潤為4,300萬美元(約2.8億元人民幣)。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公司為全球水上休閒產品市場第三大(佔2.3%市場份額)、全球地上游泳池市場第二大(佔33%市場份額)、全球便攜式Spa市場第一大(佔42%市場份額)及全球充氣式戶外休閒產品市場第二大(佔31%市場份額)。

公司有一定的歷史,有正常的生產及銷售業務。利潤容易做,壓壓成本就可以,但是幾十億的銷售額,尤其終端客戶是消費者,這很難做假,但我們仍要鑑別真偽。

以外國作為主要市場,當然先要去Amazon(亞馬遜網站)調研一下。簡單搜查“Bestway”得出了以下結果。

一年或許只有一次的機會,手把手教你“割韭菜”

雖然,沒有顯示銷量,但當中有不少來自客戶的評論,至少證明這個品牌有不俗的關注度。

接下來,在天貓商城做了同樣的操作,找到了公司在天貓上的旗艦店,亦表明公司創立於1994年、年銷售額逾50億元人民幣。從下圖看到,公司的產品在天貓上有一定的銷量。

一年或許只有一次的機會,手把手教你“割韭菜”

雖然,證明了產品是真的存在,但剛剛說了利潤是最容易做假的,這時候保薦人的過往紀錄就很重要了。榮威的保薦人就是鼎鼎大名的投行 —— 摩根士丹利(以下簡稱“大摩”)。

一年或許只有一次的機會,手把手教你“割韭菜”

首先來看首日表現。在過去兩年裡,大摩保薦記錄上市首日大跌10%以上的,只有2016年11月中糧肉食(1610.HK)那次,而像榮威收盤跌逾20%還是第一次。

一年或許只有一次的機會,手把手教你“割韭菜”

之後再看股價累積表現。升幅最厲害的時候能達到110%,至於跌幅最多的時候可達37.5%,至於升跌數量,可以說是好壞參半。

時間關係,簡單粗暴得出結論:大摩保薦的股票,上市首日的表現都是不錯的,榮威跌30%明顯超出了合理的平均範圍。我彷彿嗅到了機會的味道。

再拉長一點來看,雖然之後股價表現各有分化,但是下跌不見得是老千股式。既然不是老千,就可以繼續去我第二步的分析。

榮威以招股價下限4.38港元上市,即市值約46億港元。按照2016年股東應占淨利潤約2.88億元人民幣,往期市盈率約13.5倍。

2017年上半年,股東應占淨利潤約2.32億元人民幣,同比上升14.9%。招股書有提及公司業績存在季節性,上半年與下半年的收入比例約6:4。

假設今年維持該比例,2017年全年淨利潤將約3.87億元人民幣,即上市價為預測市盈率10倍。而上市第一天跌近30%,預測市盈率不足8倍,已到我可接受的安全範圍內。

而唯一最怕的就是公司基本因素出現異變。新股上市難免涉及水分,而最有可能做手腳的就是成本端,一旦上市後成本端出現急劇變化,公司就可趁機合理化地擠出水分,業績大走樣,因此我快速地把公司的主要成本結構找出來。

一年或許只有一次的機會,手把手教你“割韭菜”

一年或許只有一次的機會,手把手教你“割韭菜”

公司原材料成本結構非常簡單,PVC樹脂和增塑劑佔了成本近80%,而根據招股書顯示,增塑劑的原材料供過於求,價格基本上難以上漲。

PVC樹脂價格則跟油價有較直接的關係,不確定性比較大,因此我馬上去查下半年PVC的價格。

2017年下半年,PVC價格雖然曾經飆升,但9月時基本又回到起步點。另外,這情況亦發生在2016年,但是該年上下半年的毛利率幾乎相同。

一年或許只有一次的機會,手把手教你“割韭菜”

我的合理判斷是,以上顯示的是PVC期貨價格,波動一般較現價較大,並不代表公司實質的長期採購價。另外,再查了一下公司產品的平均售價,看到每年都能通過調整產品結構來提價。因此,2017年下半年,業績突然變壞的可能性就非常低了。

一年或許只有一次的機會,手把手教你“割韭菜”

另外,一個再簡單不過的常識是,即使我以上快速判斷的依據有出錯的地方,但是成本上漲並不是一夜間突發的。

作為機構投資者,不太可能一星期前就決定要投資榮威,突然在上市那天才發現這事要來個18的轉變並於開市拋售。

因此,合理推斷下,幾乎斬倉式下跌30%,主要原因不在於基本因素突變,很可能是外在因素,即市場的供求關係導致的。

市場處於新股熱潮,連業務為大理石開採、加工但沒有收入的翔輝礦業(1625.HK),其原定上市前的暗盤都錄得58%的升幅,不難聯想到認購榮威的投資者中一定存在盲目者。

翻查紀錄,公開發售部份超額認購不及15倍,並無觸發回撥機制。因此,大部份股票仍然留在國際發售中,那罪魁禍首就很可能是機構投資者。

一年或許只有一次的機會,手把手教你“割韭菜”

根據公司公告的配發結果,國際發售反應並不熱烈,只是“略為超額認購”,而承配人最後獲分配2.78億股股份,約為原本國際發售數量的1.17倍。

一年或許只有一次的機會,手把手教你“割韭菜”

先來說一下國際發售遊戲的規則,承配人通常都是經過分銷商瞭解申購的情況。如果分銷商說國際發售的反應非常熱烈,那一般情況下,承配人就會加大申購數量以能獲分配更多的股份,情況就如散戶通過孖展認購加大中籤率一樣。

因此,我當時的判斷是,機構投資者跟分銷商間很可能出現了溝通上的誤會或誤導,某些機構投資者誤以為反應熱烈,下了一張遠超能力的認購單。

誰知道,最後只是“略為超額認購”,導致它們獲得比預期中多了很多的股數。

更關鍵的是,剛好遇到新股熱退潮。易鑫的暗盤價曾錄得43%的升幅,但下一天競價時段後,易鑫的升幅已經下滑至30%,其後10分鐘內更跌至不到10%,市場對新股的鴻心壯志馬上受到挫敗。

一年或許只有一次的機會,手把手教你“割韭菜”

一年或許只有一次的機會,手把手教你“割韭菜”

連易鑫都不行,榮威的下場當然更慘不忍睹。一開市榮威股價已低開15%,認購者被迫急急止損,最終引起斬倉旋渦,暴跌30%,出現了低買的機會。

Last but not least, 要考慮的就是短期內能有否逆轉的可能性。

新股上市有一樣機制叫穩定價格,實際操作是穩定價格操作人(大摩)在公司(榮威)上市之前,問大股東借了近4,000萬股,以應對國際配售超額認購。

雖然國際配售只是略為超額認購,但大摩亦成功多賣了4,000萬股給國際配售的投資者。

在穩定價格機制中,大摩有兩個方法把4,000萬股交還大股東:

第一,榮威上市後30日內,都沒有跌穿招股價的話,可以通過行使超額配股權,要求公司以招股價發行4,000萬股,這樣大摩可以賺取的只是發行新股部分的佣金;

第二,如榮威上市後30日內跌穿招股價的話,大摩可以在市場以不高於新股發行價的價格買入4,000萬股。

榮威上市集資10億元,包銷佣金加上其他費用,大摩才賺上幾千萬元。此次榮威暴跌,假設大摩以每股3.3港元/股補回4,000萬股給大股東,大摩就多了4,320萬元額外利潤(4.38元-3.3元)x4,000萬股=4,320萬元,在這單Deal來說,並非小數目。

這樣一算,我就幾乎肯定大摩會出來回購榮威的股份,即是說只要超額認購的投資者清完手上股票,股價就有逆轉的可能性。

剛好半小時,結論是此時不出手,更待何時?!

德國股神 安德烈•科斯托拉尼說過,「有錢的人,可以投機,錢少的人,不可以投機,根本沒錢的人,必須投機」

我做投資的金錢不多,在每天成交量千億的港股中,絕對屬「根本沒錢的人」。因此,只可以通過捕捉市場犯錯的機會來增加回報。

但往往這些機會都是稍縱即逝的,換句話說,你需要一套快速判斷是機會還是陷阱的分析系統。

雖然,今天榮威收報3.4港元,只是略高於我的成本價,還未能算大獲全勝,但希望以上所寫的一些個人經驗能幫助大家建立自己的交易系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