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哲學家開會討論的竟然是……

哲學家開會討論的竟然是……

8月13日北京大學舉辦第24屆世界哲學大會啟動儀式

聽傅老師音頻解讀世界哲學大會2018

關於世界哲學大會

世界哲學大會始創於1900年,每隔5年舉辦一次,今年是第24屆。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哲學學術會議首次在中國舉辦,大會第一次以中國哲學思想文傳統作為基礎學術架構,以“學以成人”為主題展開哲學研討。

對我們愛好西方哲學的人來說,今天有一個活動是值得關注的,那就首次在北京舉辦的世界哲學大會,時間從8月13日到20日,為期一週。

這一屆的大主題是圍繞著"學以成人"來作探討,就是要靠學習來成就一個人生命的價值,他要設法開拓人的多重維度,探究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

像這樣的哲學大會,一定會分幾個主題,事實上這一次分的主題跟傳統以來,並沒有太大的差異。它分為:自我、群體、自然界、精神性以及傳統。像這樣的大會主題,每一個都有一位主席,另外再加上三到四位的發言者;這個發言者都是特別精挑細選的,有很多國家的代表都在裡面。

另外參加的一兩千人怎麼辦呢?所以大會它設定了將近一百個子題,子題就包括我們常說的內容,有邏輯、認識論、形而上學、宇宙論、人性論、倫理學、美學等等。再加上對於社會問題的各種反省,比如社會哲學、經濟哲學、政治哲學、宗教哲學……真是讓人覺得哲學無所不包,它可以作為學問的學問,是有它一定道理。

世界哲學大會的規模

此次在京舉辦的世界哲學大會規模空前。大會共設5場全體大會報告、10場專題會議報告、7場捐贈講座、99個分組會議,以及116場特邀會議、156場圓桌會議、98場協會會議、160場學生會議。

學者們會帶著怎樣的論文參加這樣的大會呢?

問題是,一個人恐怕一輩子只能在這裡面研究兩三個範疇,所以在這裡我簡單說一下,到底學者都會帶著怎樣的論文參加這樣的大會呢?

簡單來說,有三個重點要把握。也就是說,你只要在任何一點能有自己的心得或是想法,就可以寫成論文了。這三個重點,

第一個是材料(數據),第二個是方法,第三個是見解。

在數據方面,你要有充分的材料,才能夠在上面做文章。而數據有兩個特色,最古老或最新穎。

關於最古老的數據,比如說1972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帛書版《老子》以及相關的資料和1993年在湖北郭店出土的楚墓竹簡《老子》以及相關的資料,就主導了過去二、三十年中國哲學研究者的論文內容。

因為這些新出土的材料,是漢代以後的學者都不知道的珍貴材料,所以它就特別值得現在的學者去特別關注、特別研究。

另一方面就是最新的材料,比如說像安樂死、同性婚姻、克隆人、人工智能等等,這都是可以跟哲學建立關係的材料。甚至還有人寫過哈利波特的哲學觀,或是最新的電影裡面的哲學思想這些。

第二是方法。

在西方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最常見的哲學方法論是用邏輯作為方法,或者用語言分析作為方法,或者用詮釋學,解構主義。反正每隔一段時間,總會有一套不同的方法論,用新的方法來面對你的數據,就可以得到新的觀點。

第三點,要有見解。

這個見解有兩個情況,第一種是我的見解跟別人不一樣,叫做推陳出新了;或是我要標新立異,才能引起別人的注意;另一方面是我的見解跟別人一樣,但是我的方法不同,使用數據的結論也就不太一樣了。所以,你可以以不同的方式來鋪陳你個人的見解。

大致上,像數據、方法、見解,就是你要做任何一種哲學研究的時候所應該掌握的。

世界哲學大會的論文

來自全球121個國家和地區的哲學家代表及哲學愛好者前來參加大會,大會共收到論文5000多篇。多位著名哲學家將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

千人大會,我們應該看什麼?

近一百個子題裡面,我們不可能一一介紹,連念一遍都不太可能。到底應該關注什麼重點呢?我列出以下幾點:

比較哲學。

比較哲學往往是把兩種哲學系統的某一個觀點,或者某一個代表來加以比較。我自己就做過斯賓諾莎與老子的比較,還有很多人做過古希臘哲學跟莊子的比較,像這種都是很好的題材。

但是這種比較哲學很容易流於太表面化、太淺顯,只是把它的架構稍微比較一下,很難深入到一種哲學的底蘊。但無論怎樣,比較哲學始終會讓人覺得有興趣。

我們應該關注人本主義與後人本主義。

"後"這個字,從"後現代主義"出來之後,很多人常常在用。所謂的"現代主義"是說,人類從啟蒙運動一路發展下來,都認為已經啟蒙了,理性已經彰顯它的光輝了,一切都要按理性的方式來理解、來實踐。後現代社會就是強調,現在理性失去它的效能,它已經不再有用,對人類的指導的意義也很有限了,因為人有許多非理性的衝動,而整個社會的表現,也不見得是按照理性的規律在運作,所以"後"這個字,就可以這樣用了。

人本主義我們都很熟悉,從文藝復興以來,人本主義或翻譯作人文主義,是非常流行的。後人本主義就是說:在這個之後怎麼辦呢?如果以人為本的話,以誰為本呢?這世界上有72億人,每一個人都是本嗎?是不可能的。所以,後人本主義是說,你要重新找到一個,有沒有人類的共性。人類活在地球上,或是你要以地球作為你的著眼點,像很多人談到地球暖化的問題、生態的問題,就跟這個有關。

宗教哲學。

宗教哲學是很古老的題材,從古希臘時代就已經談過了,就是牛、馬、獅子如果有手可以繪畫,他們畫出來的神一定像他們自己的形狀。這樣的話到今天還是有效的。

為什麼要研究宗教哲學呢?就跟很多學科,像政治、經濟,後面加一個"哲學"一樣的方式,目的就是要用哲學的方式,來反省這個學科,就是對於這個學科裡面的理論跟實踐,做一個反省。要看它們這個學科的基本預設,跟它們現在的發展,有沒有什麼問題。所以宗教哲學也是一樣,對宗教現象作哲學反省,不然就是對各種宗教理論作哲學的進一步批判。

這個題材一直是讓人覺得有興趣,因為今天世界上的狀況,很多事情的發生都跟背後的信仰有關,你如果不瞭解的話,就更難說明他們現在的作為。

另一個讓我特別注意的就是死亡哲學。

大概在20年前,在基督宗教裡面就有一派叫做"上帝死亡神學",這個神學認為上帝已經死了。事實上,說上帝已經死了,是尼采所說的,很多人都有類似的觀念。那麼神學裡面怎麼可能說上帝死了呢?這是有可能的,就是如果你把上帝放在一邊,能不能再談神學呢?甚至最近出版一本書叫做《沒有上帝的宗教》,一種宗教如果沒有上帝,沒有超越界,怎麼去建構人類的信心呢?讓人的行為有一種深刻的規範呢?就是討論這樣的問題。

哲学家开会讨论的竟然是……
哲学家开会讨论的竟然是……

《沒有上帝的宗教》作者:羅納德·德沃金,出版時間:2015年7月

還有一個主題也值得注意,就是哲學諮詢與治療。

你看到"治療"這兩個字,就知道它跟心理學的治療有一些關係。事實上,過去20年已經在西方蓬勃發展的就是哲學治療,就是要用哲學來幫助許多在精神上有困擾的人。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在一個人出現困擾的時候,往往求助於心理醫師,從心理學的角度給他一些建議;現在開始慢慢受到注意的是哲學治療,就是光給心理學的治療還有它的困難,始終在一種假設性的命題下去思考。那是否有什麼普遍的要求?不管任何假設狀況,你都一定應該去面對的個人的責任,有沒有這樣的情況呢?這隻有靠哲學來說明了。

哲學是要下定義的。比如一個人跟我說,他覺得自己受委屈了,那我怎麼辦呢?我就跟他說,我們探討一下,什麼叫做受委屈?那你認為怎麼樣的情況稱作受委屈?我可以舉例說明很多哲學家的故事,或他們的格言。還可以問:你認為孔子、耶穌有沒有受委屈啊?蘇格拉底呢?這樣思考之後,聽到的人就覺得說,那我這點委屈又算什麼呢?

人活在世界上,受委屈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所以他了解一個概念和它的內涵跟外延之後,他慢慢就覺得我這個委屈是可以接受的。下一步就要問,那我應該有什麼原則,去作為我終身奉行的一個準則呢?像這就是我們在談到哲學諮詢與治療這一方面會遇到的問題。

世界哲學大會的議程

此次大會有99個分議題,其中傅老師提到可以關注的幾個分議題分別是:11比較哲學、26人本主義和後人本主義、44哲學諮詢與治療、62死亡哲學、82宗教哲學。

哲學家開會,會像科學家們一樣有重大的學術進展嗎?

首先要肯定的是整個活動設計得非常好,大會要深入探討哲學在當代世界的意義,以及哲學家的本性、角色和責任。

但是話說回來,無論是“學以成人”主題,還是往屆的“哲學作為一種追問和生活方式”、“哲學、教育、人性”等等,都是在追問類似的問題,因為它是一個永恆的問題。所以有關哲學的討論,我們不要期望太高,期望能得到什麼結論。哲學是愛智慧,愛智慧的"智慧"它是有生命的,它會隨著你生命的開展,而不斷的展現豐富的內容跟新穎的面貌。

有關哲學問題,羅素說過的,他說:"你論證一個哲學問題,最後發現它不能得到解決,那就是解決了這個哲學問題。"換句話說,如果有任何問題,你認為可以解決,那反而有問題了;如果你最後論證說:這問題不能解決,那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因為,人本身就是問題的製造者,所以你不要想解決問題,你只能面對這些問題,跟它一起生活,把人的生命當做一種奧秘。72億人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但都稱為人,所以每一個人都是一種奧秘,你面對的不是普遍的人,你面對的是每一個個別的、特殊的人。

有一年我也參加這樣的大會,在美國聖地亞哥。開會的時候,中間都會安排有休息時間,讓你喝茶、喝咖啡,喘一口氣。有一位學者怎麼樣都不肯喝咖啡,別人勸他說:“喝杯咖啡提提神吧,下一節課可以再繼續討論。”他說:“我絕不喝!”別人就問他為什麼一定不喝呢?他說:“喝的話,下一節課我就睡不著了。”

這當然是一個玩笑話。有些學者旅途勞頓,他參加哲學會議是要去補眠的,喝咖啡萬一睡不著,不是很累嗎?這同時也說明像這樣的學術會議,往往對於哲學家或者哲學愛好者的社會交往活動是有幫助的。各國的同行之間彼此交流,有一個比較好的開始。

年輕的時候我比較有興趣參加,到一個年齡之後,對這樣的會議就覺得力不從心,因為時間太短,人太多,討論的問題更多,到最後只能各說各話,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很難得到進一步的探討。

世界哲學大會首次在中國召開,這是具有118年曆史,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哲學學術會議第二次在亞洲,第一次在中國舉辦。正在跟著我在得到APP上學習西方哲學的同學們如果覺得很有興趣,希望這個簡單的介紹,可以讓你對哲學的發展有更進一步的瞭解。

點擊原文,瞭解和訂閱傅老師的西方哲學課。

哲学家开会讨论的竟然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