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5 「紀念華鎣山武裝起義70週年」英雄烈士譜|楊玉樞:滿腔熱血鑄忠魂

「紀念華鎣山武裝起義70週年」英雄烈士譜|楊玉樞:滿腔熱血鑄忠魂

「紀念華鎣山武裝起義70週年」英雄烈士譜|楊玉樞:滿腔熱血鑄忠魂

官方權威發佈平臺

「纪念华蓥山武装起义70周年」英雄烈士谱|杨玉枢:满腔热血铸忠魂

楊玉樞,字克麟,廣安縣(今廣安市廣安區)濃洄鎮人,出生於1907年12月,1937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8年4月轉為中共黨員。

「纪念华蓥山武装起义70周年」英雄烈士谱|杨玉枢:满腔热血铸忠魂

楊玉樞小學畢業後,因無錢繼續上學,在布店當小工。1928年深秋的一天,楊玉樞和好友謝良佐在環城南街一家飯館吃飯時,看見對面雞鴨市場裡一個大漢正在搶一位農民的母雞。他們上前評理,那大漢欲要動武,後被他們二人打得仰面朝天。原來,此人是軍閥羅澤洲部的一個排長,回去換上軍裝,就帶著全排士兵返回捉拿楊玉樞二人。楊玉樞和謝良佐翻窗逃走後,不敢回城,便到重慶謀生。

1929年初,楊玉樞考入萬縣軍政學校,兩年後,畢業分配到軍閥袁葆初部任連政治指導員(少尉)。因不滿軍閥魚肉人民,他於1931年冬回家教書。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在共產黨員李才傑等的幫助下,積極投入抗日救亡運動,並任“廣安民眾救亡唱歌團”團長。

1938年8月,楊玉樞寫了一篇《讀者來信》,揭露國民黨廣安縣黨部以“抗日後援會”的名義侵吞為抗日募捐的錢物的內幕,並刊在壁報上,因而受到特務監視、跟蹤。黨組織將其轉移到雷波、馬邊、屏山交界的樂群墾殖社,從事地下活動。

1941年春,因有人告密,國民黨省黨部派特務來抓捕,楊玉樞被迫離開樂群墾殖社,一度與黨組織失去了聯繫。他先後到樂山、成都尋找黨組織無果後,於同年8月回到廣安,把原來有過聯繫的黨員組織起來,繼續堅持革命活動。他和張正宣、張若一、鄧致久等一批地下黨員打入了縣參議會,為進一步打開統戰局面,爭奪地方政權,創造了條件。期間,楊玉樞與張正宣在廣安辦起了《民聲日報》,宣傳革命思想。

1945年10月,中共南方局派黨員談劍嘯回廣安清理組織,恢復了楊玉樞的組織關係。1946年初,楊玉樞按照黨組織定下的策略,聯合革命志士和統戰對象,與國民黨團在選舉鄉鎮長問題上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將原定的“圈選”改為“民選”,使12個鄉鎮長由地下黨員擔任,還有一些鄉鎮長由黨的外圍群眾或進步人士擔任,大部分小學校長由黨員或統戰人士擔任,為黨的活動創造了更為有利的條件。

1948年1月,楊玉樞任上川東第五工作委員會委員。為了策動地方實力派反蔣,他曾去做廣安地方實力派諶克純、縣警察局督察長李朝鉞的工作。同年7月,上川東地工委委員、第五工委書記駱安靖被捕後叛變,為避免意外,楊玉樞立即通知廣安城內暴露了的同志,全部撤到鄉下隱蔽。

華鎣山武裝起義時,楊玉樞任第五支隊支隊長,1948年8月中旬,參與領導了廣安代市、觀閣兩地起義。8月12日,楊玉樞直接領導了觀閣起義,與劉隆華、陳伯純、陳堯楷、王兆南等,帶領起義部隊上華鎣山。

8月16日晨,到達廣安縣桂興鄉丁家山,駐紮在張家新院子。楊玉樞、劉隆華等人趁游擊隊休息之機在樹林裡開會時,大竹專署保警大隊包圍了游擊隊駐地。

戰鬥中,楊玉樞與隊伍失去聯繫,行至桂興鄉山上時,被惡霸諶克純的部下匡榮堂和保隊附王本風殺害,丟進拐棗洞裡。犧牲時,年僅41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