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鄭州下一座地標建築,應該長什麼樣?

就地標建築而言,鄭州還需要努力。

最早,我們有二七塔。30年前,“中原商戰”發起,全國人民都知道“中原之行哪裡去,鄭州亞細亞”。再以後,鄭州開始面目不清,沉寂在一大堆二三線城市中。直到有了鄭東新區,大玉米又成為別緻的一景。

這座由日本建築師黑川紀章賦予極大期望的佛塔式建築,很快成為景點。在千城一面的當下,大玉米在鄭東新區建築群中鶴立雞群。稍有遺憾的是,該區域對建築層高的限制,也多多少少減損了它作為地標建築的統率力。

鄭州下一座地標建築,應該長什麼樣?

地標建築,必須以別緻恢弘的外形,富含匠心創意的設計感,足以喚起我們對城市的記憶。我們耳熟能詳的,如巴黎埃菲爾鐵塔,悉尼歌劇院,上海東方明珠塔,廣州小蠻腰……它們每時每刻都在參與城市生活,並在必要的時候驚豔綻放。

隨著城市空間理念的迭代,地標建築開始向超高發展,最有名的前有紐約帝國大廈,後有阿聯酋迪拜塔。超高建築不是堆樂高,它們代表著人類改變地表風貌的野心,人類挑戰地心引力,從而構造更高闊的風景。

一個人還是一幢建築的水位,取決於你的天際線有多遠多高。這也是超高地標建築一直都成為熱門景點的原因。

在中國,各大城市早已展開競爭。已建成的中國第一高是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廈,在建的武漢綠地中心,而剛設計中標的成都將有一座677米超高建築。

鄭州已經起步,就不會落伍。

超高建築的高手江湖,如果來一個排排坐,英雄榜,必繞不開綠地。

這家全國頂尖的房企,致力於將“綠地中心”打造成各座城市的地標。

綠地入場早,體量大,全國26個城市地標中,超過300米的超高建築中,綠地就佔比50%。以一家之力,貢獻了“超高俱樂部”的半壁江山,綠地可謂是超高建築的發燒友。

即便放到全球,10大超高地標建築中,綠地也佔到4席。

目前,綠地中心的IP在武漢、成都、南京、西安等眾多城市落地生根。每拓一城,必有驚喜。

鄭州下一座地標建築,應該長什麼樣?

在鄭州,鄭州人對綠地的記憶,與鄭州新區的建成史同步同頻。

2004年,綠地初入鄭州,以住宅地產開始,綠地老街已成鄭州絕版宜居社區。之後,快速崛起的鄭州,需要向天際線證明城市的力量,綠地作為商務辦公領域的專家,在鄭州一路向東的開疆拓土中,緊緊跟隨。

2006年CBD商務外環的世紀峰會、峰會天下;2007年大玉米(千璽廣場);2009年啟動鄭東高鐵站西廣場的商務寫字樓項目,鄭東綠地中心、綠地新都會、綠地之窗、原盛國際四大天王。

鄭州下一座地標建築,應該長什麼樣?

可以說,鄭州東區這十幾年的發展,到處可見綠地的影子。任何一個到鄭州的人,哪怕記住了大玉米,忘了綠地,也會在金水東路的一路東馳中,為高鐵圈的綠地建築密林所驚豔。

隨著鄭東新區日漸成熟,建成區域不斷填滿,綠地決定走出鄭東新區。2013年,綠地選擇牽手二七新區,在大學南路與南四環的核心位置打造區域內最大體量的商務辦公中心,兩座270米的地標雙塔,將直接拉昇二七新區規格。

未來的鄭州,超高建築地標中,北有大玉米,南有二七雙塔,都是綠地製造,致敬東區的拓荒,二七新區的崛起,在現代鄭州和歷史鄭州中定位城市封面。

那麼,為什麼是二七新區?

二七新區的優勢無可比擬

首先,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需要從單核到多元商務中心時代。

城市要想跨越式發展,必然經歷單核到多元的歷程。

上海和北京等超一線城市都從老牌單一商務中心,到城市擴容後的多元商務中心,例如上海從陸家嘴、南京西路到大虹橋、北外灘、前灘、徐匯濱江等新興商務中心;北京從國貿(CBD)區域、金融街、中關村擴展到燕莎、東長安街、朝外及東二環、亞運村等多元並進。

鄭州的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剛剛起步,不管是頂層的建設要求還是現實的產業佈局,鄭州都需要大氣度,不能再侷限於一區恆強,而要多商務中心,共同發展。而多元發展,省市政府更多是頂層支持,建設和發展的決心與幹勁,落在縣區級政府。

其次,二七新區政府有作為。

鄭州下一座地標建築,應該長什麼樣?

2008年,二七區政府就籌謀新區,那時候,鄭東新區雛形待現,房價也只是逼平金水區,首位度遠沒有今天這麼具有統率力。二七新區規劃藍圖誕生於2010年底,遠早於港區、白沙、綠博等規劃,也早於鄭州2011年的組團發展概念。

在鄭州最新10組團中,北起南三環,西北接鄭密路,南到新鄭,東至管城,總面積約28平方公里的二七新區最早獲市政府批覆,歷經8年,現在,人口、產業雛形已現。

從2010年開始,嵩山南路和大學南路兩側,二七新區陸續建造了大批住宅,錦繡山河、招商天地華府、奧馬和園、融僑、泰宏建業城、康橋康城、綠地濱河國際新城、鑫苑鑫家、萬科大都會等等。

鄭州下一座地標建築,應該長什麼樣?

以剛需為主的住宅項目,隨著交房和入住,未來,這裡將是二三十萬的定居人口,加上管南、老二七、南龍湖和曲梁,有百萬級人口的流動消費。

因為規劃早,開建早,區域成熟度也相對最快,在鄭州過去8年城市不斷擴容中,二七新區變成離主城區最近的新城,承接了鄭州火車站和二七老商圈商貿物流產業的外溢轉移。

最後,鄭州傳統商貿物流產業有基礎,地緣性外遷有需求。

鄭州是一個火車拉來的城市,商貿物流、輕紡、小食品都是傳統優勢產業。產業轉型升級+城市擴容,這些傳統產業都面臨著外流,遷往哪裡?

東區是香餑餑,但從老二七遷往東區,基本是西南到東北的大轉移,租金成本、員工安置、廠房和門店交通距離都受限制,地緣性驅動,二七新區成為首選域。

現在,二七新區周圍,南三環嵩山路,中原百姓廣場,建材家居市場;南三環大學南路,錦藝國際輕紡城;南三環京廣路,中陸物流廣場、居然之家、迪卡儂;南四環京廣快速路,百榮世貿商城。

多商務中心時代,二七新區已經匯聚的人口和產業,將是該區域觸底超車的發動機,進入窪地絕殺時代。

畢竟,全鄭州四環內,只有這個區域還有1.3萬單價以下的住宅,不到萬元的寫字樓。

二七區高端寫字樓真空待填

28平方公里的二七新區中,京廣南路、嵩山南路、南三環、南四環圍合的12平方公里,是其核心區域。

鄭州下一座地標建築,應該長什麼樣?

二七綠地中心正處於核心區域的中心,大學南路與南四環交叉口北側,土地平整、最好生態,新區唯一的集中、高端、巨體量寫字樓中心。對比周圍密集的住宅市場,二七綠地中心恰填補了區域寫字樓市場的空白。

第一,交通便利。

處於二七新區中心,周圍三縱三橫的立體路網:大學南路、京廣南路、嵩山南路;南三環、鼎盛大道、南四環,其中鼎盛大道東西走向,雙向8車道。三環快速路、四環高架、京廣快速路可以保證15分鐘火車站,30分鐘鄭州機場。

地鐵7號線沿大學南路貫穿,南環公園站就在綠地中心樓下。目前7號線勘探已完成,部分站點正在施工中,預計2022年通車。

第二,地標建築形象引流。

綠地中心核心處,是270米超高地標雙塔,集摩天地標、甲級智能辦公、企業經濟總部、商業中心、高端居住為一體。隨著綠地中心地標雙塔的規劃推進,不久後從西南進入鄭州,首映眼簾的就是超高雙塔,地標外形效應將直接提升區域商務高端化,對二七新區已入駐的企業形象形成正面引流。

鄭州下一座地標建築,應該長什麼樣?

二七新區南接南龍湖,西接曲梁、東靠管南、北臨老城區,地標商務的虹吸效應將吸引來周圍區域250萬左右的人口,再造城南中心。

第三,產品細節,綠地打磨。

1.全玻璃幕外牆,造價雖高,但商務感更強;中空LOW-E玻璃+斷橋鋁型材,保證樓宇超亮透光外,密封、保溫、隔音、遮紫紅外線。

鄭州下一座地標建築,應該長什麼樣?

2.約8.3米挑高大堂,410平方米大堂面積,高端辦公感撲面而來。

3.六部2.5m/s鋒速電梯,上班路上不擁擠、不等待,心情也風清雲闊;每層設置公共衛生間+單獨衛生間,密度和空間保證辦公檔次;1:1.5的車位配比,地下停車場電梯直入戶,快速進入辦公區。

4.綠地綜合多年商辦經驗,給企業提供3層級、6板塊、19大服務功能,例如政府一站式企業服務平臺入駐寫字樓;創新創業孵化類的政策諮詢、獎勵申報等等;海外保險購買,理財服務,出差商旅服務;企業間聯誼配對,高峰論壇,企業商學院等企業生態環境培育等。

第四,擁有主城區唯一獨棟甲級辦公領地。

二七綠地中心除了地標雙塔獨一無二,另一獨特優勢就是擁有6棟獨棟辦公樓,在鄭州主城區,2800平私享辦公絕對是奢華配置,一棟建築,一家企業,獨立冠名,最直觀彰顯企業實力。

第五,生態商務區。

北側是南水北調大渠,南側是270畝南環公園,靠水、面綠地,生態辦公。南環公園填補了城南沒有城市綜合公園的空白,自2015年開園後成為城南200萬居民休閒娛樂中心。

鄭州下一座地標建築,應該長什麼樣?

此外,辦公樓宇間專門設計了空中花園,寬闊景觀,白領可以在疲累之餘,到花園休憩,調配工作強度,工作在自然間。

市場調研顯示,綠地中心客戶主要是三類:

第一是百榮、中陸、錦藝、中原百姓廣場等商戶,前店後廠佈局,距離近,員工易招募且穩定;

第二是綠地老業主,開發哪跟著買哪;

第三是老二七區老舊寫字樓更新迭代需求,二七萬達的小面積辦公、亞新和康橋華城中心等上一代寫字樓無法滿足現代企業的辦公需求,於是外尋硬件、區域、服務更好的新一代寫字樓。

目前,綠地中心一期、二期寫字樓已交房,入駐企業達1000多家。三期開售,預期均價9000元左右。500強綠地、奮發二七新區、已成型的產業匯聚、區域唯一體量寫字樓、未來巨量人口、價格窪地.......二七綠地中心將是鄭州西南年輕人的活力之區,以高端商務辦公輻射周圍產業和居住人口,實現產業、上班族、辦公區的聯動效用。

鄭州下一座地標建築,應該長什麼樣?

地標雙塔規劃效果圖

更多精彩文章,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下期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