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5 合肥美食之巢湖菜

我是巢湖人,巢湖離皖南和蘇北都不遠,直線一百多公里,我感覺巢湖菜受淮揚菜和徽菜影響較大,巢湖的早茶和炒菜偏向揚州,巢湖的紅燒和燉菜偏向皖南。用數學術語,巢湖菜是徽菜和淮揚菜的交集,講究刀工,喜歡就地取材,講究菜的搭配,熱、香、鮮,有點偏咸和微辣,口味有點重。

合肥美食之巢湖菜

我奶奶年輕時候,在南京大戶人家幫過工,做過廚子的下手,和我爺爺成家後,在梁帝廟集開過小飯店,專供小黃山下來賣山貨的山蠻子和定巢全一帶的豬牛販子,客人都說我奶奶的菜燒的好,好像是皖南廚子燒的。雪菜燒仔雞,火腿燒冬瓜,竹筍燒鹹肉、瓣醬蒸柴雞蛋,鹹水麻鴨、泥鰍下掛麵是我家飯店的招牌菜,這些菜具有徽菜的代表特徵,雖然不是徽菜的代表菜和高貴菜,也算是徽菜中的大眾菜了。後來,父親在公社農機廠食堂當炊事員,也燒過奶奶傳授的菜,廠裡工人和幹部都吃的最搭嘴,味道就是好,口感醇正。父親的小枕頭圓子、泥鰍下掛麵、蜂窩麻辣豆腐,在公社是小有名次的。我當教師後,每當學校教師節或者開教代會,我都會協助食堂幾個工友燒菜,我協助何師傅燒的菜,老師們吃的好講的好,好上加好。

合肥美食之巢湖菜

我家燒菜和徽州有緣,除了奶奶在南京徽商人家燒過鍋,我的三舅母就是歙縣洪村人,我三舅在皖南販毛竹,蹲了幾年,三舅母嫁過來以後,也經常燒徽州山裡面的菜,三舅母人面長得好,手巧賢惠的很,不久她就成為我外婆村的土廚子,一到冬臘月,三舅燒鍋,三舅母燒菜,經常被人家請去當廚子,紅白喜事少了他們。我父親和經常和他們切磋燒菜技藝,久之,我家的徽菜水平大有進步,鄉民們不知道八大菜系,不曉得什麼魯菜、川菜、徽菜,只曉得可口對味,其實,這叫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本地山、本地人、本地菜,本地味。

合肥美食之巢湖菜

去年和今年,我都有緣到黃山市蹲過一段時間,參加一個省級培訓,住在屯溪老街附近的一家賓館裡,白天學習,晚上和同學逛老街夜市,吃正宗的徽菜和皖南小吃,不遠處廣場舞《夢裡水鄉》的曲子,我也沉醉在她們的風景裡。

一次走到一家人門前,緩緩的推門進去,見到了一位老嫗一家作者徽墨和徽雕生意,當然也有陣陣撲鼻的飯香。在有天井的院子裡,索性我坐下來,也做一回真正的“徽州人”,吃一次地道的徽州香。江南豐子愷先生的《緣緣堂隨筆》一篇文章《漸》中也是這樣說,慢慢的“漸”變,不知不覺中就會熟悉並喜愛一方水土。

合肥美食之巢湖菜

這學期,學校搞起的地方課程,我因為兼教育行政工作,經常出差,所以,教務處領導照顧我,讓我帶起了副科,教授《巢湖文化研究》的校本課程,我有緣系統的研究巢湖的文化和歷史,巢北的美食文化和名俗文化自然也編了進去。這些年,我們經常外出考察學習,皖南、蘇北、南京、蘇州、上海等蘇南發達地方都經常去,我吃了揚州的菜,蘇州的菜、南京的菜和家鄉屯溪、蕪湖的菜,比較綜合,對於徽菜有了更感性的認識,也上升到理性的感悟。徽菜的前世今生,大致有了一個清晰的輪廓。我以為:徽菜的總體特徵是重油、重火、重色;擅長燉、燜、煨等烹調法,喜用冰糖提鮮,火腿佐味,製作成的菜餚也各具特色。

合肥美食之巢湖菜

看央視科教頻道,專題片《舌尖上的中國》中對徽菜有詳盡誘人的訴說,而我還想說“一切景語皆情語”,當你愛上了一個地方,愛上了那裡一方水土,如此的這些美食也都是為你的情感沉醉的,只有情,才是最讓人念念不忘的。

我漸漸的覺得,徽菜就是家鄉菜,巢湖菜就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徽菜的衍變和創新!

最憶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