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4 世界讀書日|和世界一起進步

世界讀書日|和世界一起進步

現在網絡上有句話叫“高考一結束,我就走下了知識的巔峰”,其實與其說是走下了知識的巔峰,倒不如講是離開了讀書的高峰期。如果說小時候上學讀書完全是為了拓展思維能力,為了考試,那麼長大後的讀書就成了我們眼界和知識點的重要源泉。正是因為讀書的重要性,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了鼓勵更多人參與閱讀享受讀書的樂趣,也為了表達對知識文化領域做出巨大貢獻者的感謝,正式確立每年的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

這一全球性的節日得以確立之後,立即得到了許多國家的高度重視。

世界讀書日|和世界一起進步

英國

一直以來,英國人一直以紳士、勤勉的形象出現在各大話題中,而英國人愛讀書的習慣確實事有跡可循的。不管是在列車上還是在餐廳裡,你總是能看到有不少英國人正捧著書籍或看著報紙,英國人的身上似乎也天生帶有一種西方人的斯文氣息。或許正是因為愛讀書的緣故,英國人為了避免讀書日和復活節假期衝突,將讀書日提前到3月6日進行。在讀書日當天,英國下至兒童上至老人都會舉辦一系列的活動來進行節日慶祝,比如兒童書展、高校講座等等。相信四百多年前的莎士比亞也是受到英國閱讀熱情的感染,讓他在成為文學巨匠的路途上不懈前進。

世界讀書日|和世界一起進步

法國

說到法國,愛讀書的人會想到雨果,愛看史的人會想到中世紀的騎士文學和18世紀的啟蒙文學,但縱觀世界文學,你會發現,告別了百年戰爭陰影的法國,用她的文字和思想不斷擴大著自己影響力,以至於17世紀以來,法國成了世界上最盛產文學大師的國家之一。這樣重視讀書的法國,在世界讀書人當天,會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或者作家故居,用前人的鬥志催發後生熱愛讀書的激情。

世界讀書日|和世界一起進步

中國

中國的讀書歷史自不必說,上下五千年,文化不斷繁衍不斷進步,從先秦的選士、養士制到兩漢時期的察舉制,從魏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再到影響中國上千年的科舉制和現在讓廣大學子起早貪黑廢寢忘食的高考,讀書顯然是走上聖賢和“文化人”的必經之路。如果將現在的中國比作一位奔向朝陽的年輕人,那麼讀書就是他前進的方向。

在今天,在世界讀書日,我國通常各省市都會舉行各類大大小小的文化活動,將全民閱讀的觀念傳播到每家每戶。各大衛視電臺也會在這天宣傳讀書的重要性。

世界讀書日|和世界一起進步

但其實,中國作為一個擁有數千年曆史的文化大國,當下的閱讀狀況是令人堪憂的。前幾日一項數據表明,畢業後的中國人平均年紙質閱讀量在4本左右。如果你看到這個數字的時候有一種心驚的感覺,那不妨審視一下自己是否連4本的閱讀量也沒達到。

越來越多的社交媒體和電子競技充斥著我們的生活,我們在APP裡看別人年收入百萬,在遊戲裡看我們操縱的人物不斷升級,那實實在在的我們自己呢?是不是越來越頹廢,離書本越來越遠?不追求進步的人生,拋棄你的遠遠不止同齡人,而讀書,無疑是成本最低卻回報最大的唯一途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