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郭威一生為何娶了四個皇后?

小小嬴政


這個命題有毛病,郭威確實娶了四位寡婦,但並非都被封為皇后,至於原因,只能用兩個字表示,緣份。郭威此生與這四位女子恰好有緣,所以先後娶之。郭威是後周的開國皇帝,除了這四位女子,還有其他女子為妃。

郭威娶的第一位寡婦柴氏,便是柴榮的姐姐。她原是後唐莊宗李存勖的嬪妃,李存勖去世後,明宗李嗣源將李存勖的嬪妃譴送出宮,柴氏出宮歸家後遇到了擔任低級軍官的郭威,一見鍾情,不顧父母的反對,嫁給郭威。柴氏是在郭威尚未稱帝前嫁給郭威的,後因病去世。郭威稱帝后,追封柴氏為聖穆皇后。

郭威娶的第二位寡婦楊氏,後梁趙王王鎔的嬪妃,王鎔死於宮廷政變,楊氏流落民間,嫁給平民石光輔,石光輔死後,郭威聽說楊氏美而賢,登門求親,楊父不同意,後在楊氏之弟楊廷璋的幫助下,郭威娶了楊氏。楊氏也是在郭威未稱帝前嫁給郭威的,也是在郭威未稱帝前因病去世的。郭威稱帝后,追封楊氏為淑妃。所以楊氏並不是皇后。

郭威娶的第三位寡婦張氏,系後梁趙王王鎔手下諮呈官、檢校工部尚書張同芝之女,守寡在家時,正逢郭威第二位妻子楊氏去世。郭威娶張氏,納為吳國夫人。張氏嫁給郭威時,郭威也並未稱帝,而在後漢隱帝駕前為官,後漢隱帝劉承祐猜忌郭威將其全家滿門抄斬,張氏也在被斬之列。郭威稱帝后追封張氏為貴妃,所以張氏也並不是皇后。

郭威娶的第四位寡婦董氏,是郭威納的妾。郭威稱帝后,加封董氏為德妃,所以董氏也不是皇后。四位寡婦中,只有第一位柴氏是皇后。

春秋史社,專注於中國歷史、文化研究,喜歡歷史的小夥伴請關注“春秋史社”,有問題歡迎留言。


歷史春秋網


老衲侃春秋現在來和大家一起“關注歷史,講述歷史,解讀歷史”

說郭威一生娶了四個皇后那純粹是胡說八道。至少說法不嚴密。因為郭威一輩子一共娶了四個女人,柴守玉是早年當基層將領時娶的。當皇帝以後納了三個皇妃,但沒有立後。

他當皇帝以後,始終對他已故的原配柴守玉念念不忘,所以追封她為聖穆柴皇后。可見柴氏在郭威心目中的分量。

郭威和原配的結合還有許多動人的故事,聽我慢慢給你道來。

《水滸傳》中有這麼一個情節,魯智深為了替民女金翠蓮打抱不平,找到賣肉的號稱“鎮關西”的惡霸鄭屠,三拳打死此人,後來因罪潛逃,最後沒有去處,做了和尚。

看到這個情節,讀者都為魯智深行俠仗義的行為所感染,欽佩他的俠肝義膽。

但這只是文學作品中的描寫,有藝術加工的成分。由於施耐庵文學功底深厚,描寫的報仇情節十分精彩,所以大家都對這個故事耳熟能詳。

其實,這個故事並非施耐庵憑空臆造,他是有原型的,這個真實的故事就發生在五代十國時期的梟雄郭威。

原汁原味的事件是這麼發生的。

郭威當時十八歲,就當了澤潞節度使李繼韜的“牙兵”(藩帥的親兵)。他年輕時長得很魁梧,勇力過人。他生性喜歡賭博,又好喝酒,有時也喜歡打抱不平。

有一個屠戶經常欺行霸市,非常跋扈,大家都很怕他,郭威心裡頭就有了為民除害的想法。

這天郭威喝了點酒,來到街上閒逛,不知覺中來到這個屠戶跟前。他於是上前讓他割肉,然後找茬罵他。

屠戶聽說過郭威的名聲,知道這是一個不好惹的主,一開始還好生伺候。但後來最終還是忍不住了,就扯開衣服用手指著肚子說:“有膽量你就照這兒捅一刀!”

郭威當時在氣頭上,加上年輕氣盛。在戰場中殺敵都沒有眨過眼睛,對付你一個地痞無賴還有何猶豫的,聽到對方的叫號,二話不說,直接抄起刀子就捅進了他的肚子。

結果都不用尋思,屠戶一命嗚呼。因為攤了人命,郭威被抓進了監獄。

李繼韜那時很欣賞他,平時有什麼小的過失也經常遷就他。這次又出這麼大的事,也沒多說什麼,他很欣賞郭威的勇氣和膽量,於是又將他放了。

在那個亂世,節度使就是地方上的黨政軍一把手,赦免一個人就是一句話的事。所以說,郭威要比魯智深幸遇,不但不用逃跑,後來還得到重用。

所謂的才子配佳人,英雄惜美人。郭威的好運還遠沒有結束,這時候,愛情之神又悄悄降臨到身邊。因為後唐閔孝皇帝的嬪御柴守玉看上了他。

後唐莊宗李存勖(885年-926年),小字亞子,代北沙陀人。他祖上本姓朱邪,世為沙陀酋長。

李存勖的祖父朱邪赤心因鎮壓龐勳兵變有功,被唐朝皇帝賜為李姓,編入宗室譜籍。

後來在五代十國,天下大亂,英雄紛爭的時候,李存勖得以稱帝,他以“唐”為國號,可能不忘自己是唐的宗室,對前朝大唐的一種追懷吧。後世為了有所區別,稱為“後唐”。

李存勖去世後,他父親晉王李克用的養子,也就是他的庶出的兄弟李嗣源繼承了皇位。

他開始大批遣散以前的宮人。

在這遣散的大批宮人裡頭,有一個姓柴的嬪御也在其中,她的名字叫柴守玉。

當柴氏行至黃河岸邊時,他的父母來接她。這時候恰巧天降大雨,這一家人只好在附近的旅舍暫住。

在暫住期間,一天柴守玉偶爾看見一身軀偉岸的男子,從自己門前經過。當時此人形象實在不佳,他衣服破舊,不能蔽體。

但柴守玉卻眼前一亮,忙問店家:“此是何人?”

店主人沒太在意的隨口答道:“你問那位軍爺,他是馬步軍吏郭雀兒。”

俗話說,人靠衣裳馬靠鞍。一般俗人都是以衣帽取人。但獨具慧眼之人就不一樣了。他們都像伯樂一樣,相馬並不看其膘,那是要看馬骨的。

這個柴守玉也非一般婦人,他一眼就看出這個郭雀兒的不同凡響之處。遂產生了愛憐之心,一心要嫁給他。

這個話給父母一說,立即遭到堅決的反對。

他們勸阻說:“你是皇帝左右之人,歸家後當嫁給節度使,為什麼卻要嫁給這麼一個大頭兵呢?”

誰料柴氏信心滿滿的說:“此乃貴人,將來前途不可限量。”

柴氏父母見其意志堅定,知道不可改變,也就只好同意了。

接下來柴守玉將所帶行李財物分一半給其父母,另一半作為自己的嫁妝。接下來就在旅舍中與郭威拜堂成親。

柴守玉這樣沒要一分彩禮,還是以倒貼的方式嫁與郭威,直讓人大跌眼鏡。

成婚後柴守玉發現郭雀兒果然是當兵出身,多年的兵營生活使他養成了一身的臭毛病。他喜歡飲酒、賭博,任俠妄為、不拘小節。

於是柴守玉適時的對他進行規勸,並說:“君貴不可言,妾有緡錢五百萬資君,時不可失。”

從此以後郭威就像換了一個人,脫胎換骨的展開了對功名的追逐。

同時革命生活兩不誤。在外掙取功名,在家裡辛勤耕耘。沒幾年,就有了成果——柴守玉為郭威生了兩子三女。

此時郭威已在後漢皇帝劉知遠處官拜樞密使,掌管全國的兵權。後來起兵“清君側”時,他的家人,除二女兒壽安公主早年嫁與張永德外,在京的家人悉數被殺。包括郭威尚在襁褓中的兒子。“嬰孺無免者。”(《新五代史》)

公元951年正月,歷經滄桑的郭威正式稱帝,國號大周,定都汴京,史稱後周。

後周在他的精心治理下,中國長期戰亂的局面開始轉向統一,開始顯露出民富國強的跡象,為周世宗也為趙匡胤的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郭威稱帝以後,納了三個皇妃。但為了追懷早年獨具慧眼,在他艱難歲月裡給予他全力支持的柴氏,在所選的妃子中沒有立皇后,而是追封柴氏為聖穆柴皇后。

歷來皇位的繼承都是本朝中的機密大事情,後周這裡也不例外。但是此時郭威卻遇到一個難題——沒有子嗣。

不是說郭威從來沒有過子嗣,而是在後漢時他的子女都被漢隱帝劉承祐給殺了。

後來的郭威再沒要兒子。

他當時稱帝時還不到五十歲,大可以繼續娶妻生子。假以時日,一定會有很多的兒子的。

但他沒有這麼做。因為他很清楚,一旦如此的話,那麼自己所開創的後周就會迅速地滅亡了。

當時是一個亂世,倘若老皇帝死了,只留年幼的兒子的話,是很容易被手下篡國的。

近在眼前的後周的前身北漢,其滅亡的主要原因就是繼任皇帝,已經年滿20歲的劉承佑都沒能夠守住自己的江山。

所以郭威如果要了兒子,帝位必然傳到兒子的手上。這樣一來,在他身死之後,必然留下一個孤兒寡母的局面,不但妻兒無法保全,而且國家也會立即滅亡。

這樣,沒有嫡子的郭威,只能從別的方面考慮繼承問題了。

當時郭威身邊還有兩個有資格繼承皇位的人選,一個是和他血緣最近的親外甥李重進。

李重進這個人,確實是一個大將之才,他這些年來領兵立下了很多的功勞。

另一個雖然沒有血緣,但卻是唯一存世的女兒壽安公主的夫婿張永德。

女婿張永德是他的手下大將,也立過許多戰功。俗話說“女婿半個兒”,繼承他的衣缽也順理成章。

但是郭威權衡再三,沒有考慮他們,而是把皇位傳於了和自己一點血緣都沒有的,柴守玉的侄子,自己的養子柴榮。

這讓後人都大不理解。

其實,這正是郭威深思熟慮的結果,一般人還真參不透其遠見卓識。

郭威深愛其妻,在妻子亡故後,他不再另立皇后,一方面為了紀念忘妻,一方面也看到柴榮的確有才,所以他一反過去傳統的皇位繼承“傳嫡不傳庶,立長不立幼”的傳統,而是擇優選用。

這一點在中國歷史上是唯一的,事實證明也是明智和正確的選擇。

在選繼承人的時候,還出現過一些波折,不過都讓郭威給提前擺平了。

在他快要去世的時候,他就急忙把李重進從外地召了回來,然後命他在自己的病榻之前,向柴榮磕頭,行了君臣之禮。

李重進心裡是不服的,但是舅舅有令,而且他就快要去世了,不想讓舅舅傷心,於是就順從地行了君臣之禮。

這個禮行過之後,柴榮的地位變得更穩固了。對於李重進這位姑表兄弟,他也不必進行趕盡殺絕,因為天下人都知道,他已經向自己行過君臣之禮了。

後來柴榮也夠意思,在他繼位之後,他祭祀的是郭家的祖廟,他的名字也是郭榮,而不是柴榮。

後來趙匡胤篡了後周的天下,把郭榮的名字改成了柴榮,如此一來,好減輕自己篡位的嫌疑,彷彿他與郭威柴榮這兩代帝王之間就是互相禪讓的關係了。

柴皇后用自己的慧眼,發現了人才。郭威用自己的痴心,演繹了忠貞的愛情。

這一對模範夫婦雖然分別較早,相信到了地下,一定會長相守,長相依。

他們的結合,為後人樹立了一個標準的典範。

而郭威呢?他以這種脫離常規的方式選擇繼承人,也開創了一個時代的風尚,給後人打出一塊以能力選繼承人的樣板來。

但是古代的皇帝都是自私的,這個皇權本身就是家族的私有財產,不可能讓外人染指。所以說,後來的皇帝都沒有跳出這個窠臼,嫡長子繼承製一直延續到清朝滅亡之時。

《舊五代史·太祖紀》 宋·薛居正

《新五代史·周本紀》宋·歐陽修

《東都事略》宋·王稱

《宋史》元·脫脫


老衲侃春秋


題目有誤,雖然郭威一生娶了三個妻子一個妾室,但是隻封過一個皇后,後面那三位妻妾都沒有封后。

慧眼識珠柴聖穆

柴氏的家庭條件比郭威強,最少是小有餘存,柴氏自幼進宮,唐莊宗遇弒後,後宮都被遣散,柴氏也帶著自己的積蓄回家,據說是在腳店避雨的時候看到了低級武官郭威,慧眼識英雄,柴氏認為郭威必不能屈居人下,就決定嫁給他。

郭威呢,父親早亡,母親改嫁,後來繼父和母親也都死了,他就跟著姨母韓氏生活,被韓氏養大。在軍中廝混日子還混了個低級武官,偶遇離宮回家的柴氏,也不由驚為天人,更別說柴氏提出下嫁,郭威高興不已。

但是,柴氏的父母具在,反對女兒嫁給郭威,覺得自己閨女要貌有貌要才有才,在宮中也學習禮儀,還積蓄了錢財,見過世面有見識,嫁給誰不好,非要選擇一個軍痞子。柴氏執意要嫁給郭威,給父母分析郭威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將來必有大進。

初嫁由父母,再嫁由己身,柴氏父母攔不住只好同意。柴氏嫁給了郭威的行為,對於郭威來說本身就是一種激勵,在柴氏的勸說下,郭威一下子改掉以前的惡習,讀書習字學兵法,開始了他的青雲之路。

郭威從一個不務正業的小軍官,能夠有後來的成就,和柴氏對他的鼓勵和資助是分不開的。雖然柴氏沒有生育,並不影響郭威對她的感情。後來,柴氏和孃家人商量了,就把哥哥柴守禮的一個小兒子阿榮過繼到郭家,做自己的嗣子,就是後來的周世宗郭榮。

郭威對郭榮很好,真是當親生兒子一樣看待,後來哪怕他有了自己的親兒子,對長子郭榮的感情也沒有一絲一毫的變化,郭榮對郭威也是孝心有加。

郭威素來出手闊綽,軍中人嘛,不豪爽也不行,柴氏的錢財早已耗盡,少年郭榮就外出跟著商人頡跌氏往來江陵販茶,貼補家用。經商期間,也沒有間斷學習騎射練習武藝,更沒有放棄讀書,讀了大量的史書和黃老著作,直到郭威在軍中地位穩定,有了自己的勢力,經濟有保障了,郭威才回到父親身邊從戎。

一家三口其樂融融,郭威的事業也是蒸蒸日上。不幸卻降臨,多年為郭威勞心勞力的柴氏生病去世,對郭威的打擊也是挺大的。

雖然沒有了柴氏,郭威對郭榮依然視如己出,滿心父愛,後周建立後,郭威就追封原配嫡妻柴氏為皇后,諡號“聖穆”,並放棄自己的外甥和女婿不考慮,確定了嗣子郭榮的繼承人地位。

連嫁三次的楊氏(?-947)

楊氏是鎮州真定人,楊弘裕的女兒,姐姐嫁給了安重誨,並生育一子安崇勳。楊氏當初以美色聞名,被納入趙王宮,成為趙王王鎔的後宮,921年,王鎔被殺,後宮散落,楊氏也出了宮,嫁給同鄉石光輔為妻子。

成婚沒幾年,石光輔就死了,楊氏成了寡婦。喪偶的郭威就迎娶了楊氏做填房繼室,打理家務。

947年,楊氏死。951年,郭威稱帝,就追封第二任妻子楊氏為淑妃,並提拔了楊氏的弟弟楊廷璋為右飛龍使,楊氏的父親楊弘裕為金紫光祿大夫、真定少尹。

慘遭殺害的張氏(915-950)

張氏也是鎮州真定人,父親張同芝,她的外甥就是曹彬。張同芝帶著妻女回鄉,路上遇到武從諫,武從諫看張氏美貌,就聘為兒媳婦,帶回太原。

沒幾年,張氏的丈夫武某死了,張氏也是年輕守寡。947年,死了第二任妻子的郭威就迎娶張氏為第三任妻子,被皇帝封為吳國夫人。

張氏也是不幸的,她嫁給郭威時,郭威已經是一方軍頭,跺跺腳朝廷都得震三下,後漢隱帝劉承祐對郭威非常忌諱,950年,把留在太原的郭威家眷全部殺死,張夫人也被殺,郭威的兒子們以及郭榮的妻子劉氏、兒子也全被殺死。

郭威家人被殺,怒而起兵,取代了後漢建立後周,追封張夫人為貴妃。

唯一妾室董德妃(915-953)

董氏也是鎮州人,祖父深州錄事參軍董文廣,父親趙州昭慶縣尉董光嗣。921年,趙王王鎔被張文禮所殺,七歲的董氏在亂中與家人失散,被潞州牙將收養。927年,董氏的哥哥董瑀到開封,找到了失散幾年的妹妹,由哥哥做主,就把董氏嫁給同鄉劉進超。

947年,契丹入汴,身為武官的劉進超被殺,董氏流落洛陽,同年,郭威隨劉知遠從太原入汴,經過洛陽,遇到董氏,遂納為妾室,一直跟隨郭威身邊,才躲過了後漢皇帝的屠殺。

951年,郭威稱帝,身邊只有這個妾室,冊封為德妃,打理宮務。953年,董德妃去世,年39歲。

小結:

郭威不是好色之人,一生中所遇到的四位女性還都是再醮婦,大概和他的經歷有關係,郭威父親早亡,母親帶著他這個拖油瓶再嫁。他的母親都是寡婦再嫁,素來磊落的郭威怎麼會看不起寡婦呢?他是大英雄大好漢,才不是那種不敢正視自己出身的人可比。

就是這樣。

請大家多多支持猴格,覺得猴格寫的還行的就賞個關注!點個贊吧!覺得猴格寫的有誤的也請不吝賜教!謝謝!


猴格大人


後周太祖郭威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命苦的皇帝,他幼年失去雙親,在姨媽的撫養下長大,成年後先後娶了四任正妻,她們又先後身亡,在立國之初他的親生兒女又基本上全部被後漢隱帝劉承祐所殺,只能將皇位傳給養子(內侄)柴榮。而他的四任妻子,竟然也都曾是寡婦!不知道她們到底是剋夫還是旺夫呢?

第一任 柴皇后

柴皇后本來是唐莊宗李存勖的宮女,同光四年(公元926年)後唐爆發了行教門政變,李嗣源成為後唐的新皇帝,是為後唐明宗。他即位之後便把莊宗的後宮遣散了,其中就包括柴氏。柴氏在回家的路上,遇見了自己的意中人,便把一部分遣散費寄回家,另一部分直接就給自己置辦了嫁妝,嫁給了郭雀兒——郭威。在郭威稱帝之前,柴氏便已經去世,後周世宗柴榮就是柴皇后的侄子。

第二任 楊淑妃

柴氏去世之後,郭威便去楊家提親,楊氏之前的丈夫是平民石光輔,她已經寡居多年了。最開始楊氏還不想答應這門親事,是他的弟弟楊廷璋見到郭威之後,被他的“姿貌”所驚,便同意將姐姐嫁給他。

第三任 張貴妃

歷史只記載了張貴妃的第一任丈夫姓武,她在楊氏去世之後嫁給了郭威,此時郭威已經與後漢決裂,最後張氏以及郭威的兒女都被劉承祐所殺。

第四任 董德妃

董德妃和楊淑妃本來就是好姐妹,楊氏也常常在郭威面前誇她。張貴妃去世之後,郭威就把董氏娶了過來。她在三十九歲時病逝。


國史通論


五代亂世後周開國皇帝郭威從普通士卒幹起,白手起家,戎馬一生充滿傳奇色彩。他是先後娶過四個老婆,她們在跟隨他之前確實是已婚喪偶人士。她們分別是柴氏,楊氏,張氏,董氏,並且只有柴氏在郭威立國後被追封為皇后,郭威還有其他嬪妃,但那些都出身記錄不詳。


郭威第一任正室是柴氏,原來是後唐莊宗的嬪妃,莊宗去世後被遣散出宮,回鄉路上遇見當時還是低級軍官的郭威,兩人一見傾心,結成夫婦。

雙方感情融洽,但沒過幾年柴氏便生病去世了,郭威稱帝后追封她為皇后,而且郭威愛屋及烏,對柴氏的侄子柴榮也非常器重,把他當作接班人來培養。

第二任楊氏還是兩次嫁人,兩次守寡,先嫁後梁宗室後嫁普通百姓,最後郭威聽說她美而賢,便娶為繼室,來到郭家也確實成為賢內助,這楊氏也命苦,嫁給郭威幾年後又去世了,郭威稱帝后追封其為淑妃。


第三任張氏出身官宦人家,後來家道中落,嫁於一低級軍官的兒子,後夫死守寡。楊氏去世後,郭威娶了張氏,後來後漢隱帝聽信讒言,下令誅殺郭威在太原的所有親屬,張氏和郭威的兒子們被一鍋端全部斬首。郭威稱帝后,也追封張氏為貴妃。

第四任董氏原本嫁於後晉一官員,後來董氏寡居洛陽,郭威兵過洛陽時納其為妾,稱帝后冊封董氏為德妃。郭威和董氏感情和睦,那時郭威已經建立後周政權,因國家新立,郭威經常要親征打仗,每每至此,兩人都相互關照,眷戀不已。

郭威出征兗州前董氏就染病不起,等郭威凱旋後,董氏已經不省人事,兩人見了最後一面,董氏便去世了。


有人不理解郭威怎麼會連娶四個寡婦,有人說他是“寡婦控”。五代十國本來就是亂世,郭威本不姓郭,其父早亡,母親帶著她改嫁郭家後他才改姓郭,所以他本人也不會太在意這一點。

社會動亂,門閥士族早已經不是社會主角,像郭威,趙家兄弟等叱詫風雲人物都出自社會底層。封建禮教理論基礎奠基人程朱等人還沒有投孃胎,當時人還沒有像封建社會後期那種苛刻的禁錮婦女的思想意識,這一切才順理成章。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