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英雄黃群魂歸故里

英才英年領風華正茂舒翮長空撐巨擘,壯志壯烈悲事業方興盡瘁碧海隕中堅。

8月26日,陰雨綿綿。上午9時27分,運送黃群骨灰的南航CZ6425航班,穩穩降落在武漢天河機場。

妻子亢群與孩子黃海智,分別捧著黃群的骨灰盒與遺像,緩緩走出。一時間,敬仰與惋惜,悲傷與感動,瀰漫在接機大廳內。

英雄黃群,回家了!

精忠報國聽從召喚毅然遠赴他鄉

6天前,颱風“溫比亞”裹挾著狂風暴雨,衝擊著碼頭上的某重點試驗平臺,已在辦公室通宵值班的黃群,帶領11名同志穿上救生衣,被浪衝倒再爬起身,攜帶備用纜繩衝過300多米長佈滿積水的碼頭,前去加固試驗平臺。作業過程中,黃群和姜開斌被巨浪捲入海中……

搞質量工作出身的黃群是中船重工優秀的質量專業人才,此前一直深受“中國核潛艇之父 ”黃旭華院士的賞識。

在天河機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見到了專程從澳大利亞回國,送侄兒最後一程的五叔黃慶屏。“溫良恭謙,勤奮自律,愛國愛家”,這是黃慶屏對黃群的評價。

“黃群不容易,之前妹妹與父親相繼因病去世,77歲的老母親長期獨居,他平時工作再忙,每天至少要給母親打一個電話,隔三差五就會回家看望母親。”黃慶屏說。

去年年初,中船重工第七一九所單位領導詢問黃群,是否願意到中船重工第七六〇所工作時,他專門向五叔徵求了意見。

黃慶屏說,雖然是徵求意見,但他從黃群的言語中,聽得出侄兒已經做出了選擇,那就是願為了黨和國家奉獻自己的一切。

身先士卒一線總少不了他的身影

青山含悲,翠柏低吟。

8月26日上午10時40分,載有黃群骨灰的車輛緩緩駛入武漢市蔡甸區玉筍山陵園大門,在此等候多時的親友們,臉上滿是悲愴。“今天,黃群的同事、同學、兄弟、家人在這裡,迎接英靈歸來。6天前,為了保衛國家財產,黃群被惡浪吞噬……”在陵園的曦暉朗曜廳,七六〇所軍品二部副主任劉永東唸完悼詞已哭成淚人。“我進入七一九所工作時,辦公室與黃群辦公室相鄰,雖然不是一個部門,但我們經常聊聊工作、談談生活,非常親切。”回憶起與黃群在漢共事的那幾年,七一九所質量部主管劉記心歷歷在目。“黃群的生死抉擇,是他作為一名黨員幹部不忘初心,加強黨性錘鍊,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的必然結果。”七六〇所黨委書記段紀軍說,在平時工作中,黃群從來都是身先士卒、敢於擔當,敢啃“硬骨頭”,敢於“打頭陣”的那一個,科研和安全一線,總是少不了他勤奮的身影。“我一閉上眼睛,總感覺這位戰友還在我身旁。”同為從武漢到大連的交流乾部,七六〇所副所長馮成眼圈發紅。“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領導幹部,黃群很好地踐行了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從天河機場到玉筍山陵園,一路上細雨紛紛。走過陵園裡的98級臺階,黃群的骨灰盒被小心安放。

此時,細雨停歇,眼淚還在人們臉上流淌。

一心工作承諾的相聚遲遲難兌現

骨灰安放儀式結束後,與黃群共事過的人們久久不願離去。

圖為:8月26日,妻子和兒子護送黃群的骨灰抵達武漢,英雄長眠於蔡甸玉筍山陵園。(楚天都市報記者 蕭顥 攝)

為妥善安排幾位同事的身後事,七六〇所副所長馮成從8月20日起至今幾乎沒有閤眼。回顧近一週來的點點滴滴,他感慨萬千。

8月20日,馮成正在武漢出差,接到所裡通知“黃群同志因保護國家重點試驗平臺壯烈犧牲”,請他將黃群妻子亢群接到大連處理善後事宜。“我不知道該怎麼跟亢嫂子交代。”馮成說,因擔心亢群承受不住打擊,他撒謊稱黃群在搶險時被纜繩打傷,正住院治療。

8月20日當晚,馮成陪同亢群乘機抵達瀋陽,再經陸路輾轉前往大連。8月21日清晨5時,抵達七六〇所後,見到迎接的工作人員,亢群一下子明白過來,在電梯裡癱倒,嚎啕痛哭。

馮成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回漢之前,他對亢群說,如果對單位有任何要求,請隨時提。亢群則回答說,大家都是集團的人,家屬沒有任何要求。“黃群真是我們的好榜樣,他為七六〇所帶來的,是一整套全新的質量安全管控體系。”馮成說,10多年前,自己在七一二所工作時就已結識黃群,黃群在船舶質量安全監管領域可謂有口皆碑。七六〇所在中船重工下屬科研院所內屬“基礎所”,從事的課題研究將對我國關鍵軍事裝備的研發工作起到重要影響。黃群從事的質量安全工作,可謂該所各項工作“基礎的基礎、核心的核心”。黃群的犧牲,對七六〇所,對中船重工,乃至國家來說,都是一筆重大損失。

今年年初,黃群在單位附近購置了一套小戶型二手房,打算紮根大連。近半年來,黃群一直招呼馮成,打算親自下廚做幾個菜,請同事們聚一聚。半年過去,承諾一直沒有兌現。“不是他不想請,是他太忙了。”馮成哽咽著說,身為領導幹部,他總是率先垂範,加班加點搞科研。

繼承遺志將奉獻精神發揚光大

從走下飛機,到赴玉筍山陵園參加悼念儀式,再到參加骨灰安放儀式,七六〇所所長張彥一直神情肅穆。送完黃群最後一程,臨下山前,他紅了眼眶。“令人悲痛,太可惜了。”談起這幾天來的最大感受,張彥哽咽不已。張彥曾擔任七一九所黨委書記,與黃群共事多年。他說,黃群的質量安全管控能力有獨到之處,且成體系。他到七六〇所工作的484天裡,已經幫助該所成功構建起新的質量安全管控體系,這對該所基礎課題研究意義重大,“七六〇所在體系內的工作可理解為打地基,只有地基打得牢固,才能蓋起高樓大廈,而黃群,就是確保打出高質量地基的核心。”

七一九所研究員陳慶1982年參加工作,1989年與黃群相識,是他的老師、兄長和摯友。黃群武漢追思會的悼詞,就出自陳慶之手。

“8月9日,黃群來漢出差,我們還聚過,沒想到現在已是陰陽兩隔。”陳慶說,相識近30年,黃群對事業的執念讓他印象異常深刻,聚會時都不忘探討工作。

陳慶在悼詞裡這樣寫到:四十年奮發學海,三十載精忠報國。你用自己燦爛而短暫的五十一年人生,為我們的黨,我們的祖國,為海軍的強盛,為造船事業的輝煌,嘔心瀝血,砥礪前行……

“緬懷黃群,是為了銘記他一往無前的獻身精神和實事求是的務實作風,是為了激勵大家,把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繼續發揚光大。”陳慶說。

“我們將繼承黃群同志的遺志,把‘底板工程’築牢築穩,加速推進實現我國船舶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張彥說,下一步,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以黃群等同志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履職盡責、許黨報國。

臨走前,記者注意到,黃群長眠於玉筍山陵園的“忠園”。這一個“忠”字,勝過萬語千言。

英雄安息!(記者 李源 王際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