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9 441號傳奇

20世紀40年代,虹口塘沽路上的441號樓房,有戶姓何的人家。

抗日戰爭爆發,這戶何姓人家的兒子,報考了第一期空軍飛行軍官學校,畢業後便加入了抗戰的行列,犧牲在抗戰的戰場上……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441號門牌靜立如初。

租房奇遇

2016年夏天,一位頗有電影明星氣質的老太太,來到塘沽路441號門前轉悠著,一會兒瞧著門牌,一會兒盯著大門。其實,她在這裡已經連續徘徊三天了。

她到這裡來做啥呢?左鄰右舍的阿姨們都在關注著她。今天她彬彬有禮地開口了:“請問,這441的門怎麼老是關著呢?”阿姨反問:“你究竟想要做啥?就請直說吧!”

老太說:“我姓王,想租借這間房。”阿姨說:“這間房的主人,搬遷到新居去了,這裡雖然不住人,但房主人經常來打掃的,好像沒有出租的意向。”

老太聽此一說,便央求阿姨代她給房主人帶句話——這間房如能出租,租金多少不論,亦無其他要求。

這間房的主人何老伯聽說有位素質不差的老太要租這間房,不禁有點兒心動。

經阿姨牽線,雙方見面了。何老伯細看對方,有點兒像影視老明星秦怡,果然氣質不凡,於是雙方一拍即合。在簽訂租賃合同時,老太要求租賃期為10年。何老伯心裡暗好笑,10年下來,老太的年齡怕是要向百歲上靠了!

何老伯眉宇間的情緒流露,被老太看透了。老太直截了當地說道:“你怕我活不到這個歲數吧?這樣好了,我租金預付5年,假如我活不到5年,合同自動作廢;5年裡我沒死,再續付5年租金,你看怎樣?”老太如此一說,何老伯暗自汗顏,一口應允下來。

訂完合同,辦妥相關手續,在合同生效之日,王老太就搬來了。

過了幾天,何老伯拍拍腦瓜子想起事來了:真要命,上了年紀記性差了,有一件重要東西遺留在房屋中忘記取出來,於是急匆匆地往老房子趕。

到了老房子,卻是鐵將軍把門——屋內沒人,這個王老太上哪去了?一連三天不見人影,到了第四天總算把門叩開了。

何老伯向王老太言明來意,要取回遺留在老屋裡的東西。老太理直氣壯地說道:“房子既已出租,在這5年之內我是這裡的主人,要是硬闖便是私闖民宅!”

儘管何老伯磨破嘴皮,她“砰”地把門關上,嘴裡還甩一句:“寡婦門前是非多,你懂嗎!”

何老伯莫名其妙地被教訓一頓,抓抓腦殼沒轍了。東西非取不可,這可怎麼辦?今天取不到明天再來,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慢慢地跟她磨唄。

料想不到的是,一連十幾天都是空跑。這就奇怪了,王老太她不住人幹嗎要租房?

牆中藏秘

這一天算何老伯運氣好,來到門前,聽得裡面有“篤篤篤”敲木魚的聲音。能遇上老太不容易,這一回非達目的不可。

叩開了門,老太見是何老伯,二話不說又要關門,何老伯眼快手快用力頂住。老太大聲嚷嚷起來:“我看你不懷好意,竟然來欺負個孤老太婆,你再不走我要報警了!”何老伯笑說:“你要報警倒是幫我忙了,警察一到問題準能解決!”

接著何老伯又放軟檔說:“你別把我當成騙子,我要取的東西對你而言無所謂,對我而言確是比金銀財寶還珍貴!看在我是你的房東分上,就讓我進去拿一下吧,我求你了!”

面對如此“胡攪蠻纏”,王老太倒是頂不住心軟了,她那“螳臂當車”的手稍一鬆弛,何老伯便直衝地往裡走,眼前畫面讓他不禁一愣,王老太在幹什麼呢?

小客廳儼然佛堂——靠牆擺一張小方桌,桌上點燃兩支蠟燭,香爐里正香菸繚繞,邊上是木魚。可桌上既無觀音或彌勒之類的菩薩塑像,牆上也是一片空白,她是給誰上香誦經呢?他環顧周圍只有幾件簡單傢俱,連床都沒有,難道她租了這間房就是為了設“佛堂”?

為證實自己揣測,何老伯說自己有一尊陶瓷的觀音菩薩,要送給王老太。老太趕忙解釋:“請你別誤會,我不是搞迷信,而是修心養性,別到外面去給我張揚!要取你的寶貝就快取吧,取了好走路,別這樣磨蹭著!”顯然是在下逐客令了。何老伯苦笑說:“我所要取的東西就在這小方桌上方的牆內,你這樣的擺設,叫我怎麼動手呀!”

這一回王老太彷彿真的上火了:“我知道你是胡攪百葉結,難道你是做特工的,還在牆內藏秘密?”何老伯有意放低聲調神秘兮兮地說:“我不是特工,秘密倒是有一點。”

王老太覺得他在尋開心成心拖時間,便正而八經地說:“你我雖說都是老年人,但一男一女共處一室授受不清,你懂嗎?”說完就用雙手把何老伯往外推:“你給我滾出去!”何老伯扳牢門框說:“你不讓我取走東西,我就不走了,憑你這點力氣休想把我推出門去!”

今天算是碰上“牛皮糖”了,王老太面對這般“牛”勁的老頭,退讓一步說:“那你就取吧,看你能取出什麼東西來。我醜話說在前頭,要是破壞了牆面,跟你沒完!”何老伯打包票讓她放心。

只見何老伯輕手輕腳地把小方桌移開,從口袋裡摸出一把袖珍水果刀,用手指“篤篤篤”地敲擊著牆面,用刀一撬,啟開一扇尺餘見方的小木門。他伸手從小門裡取出一個捆紮整齊的紙包,將紙包往腋下一夾關上小門,又把方桌復位,就要告別而去。

何老伯正待轉身要走,王老太張開雙臂攔住他說:“你這紙包裡藏的是什麼?不說清楚不能走!你這包東西是從我屋子裡取走的,總該讓我知道里面是什麼東西吧?”何老伯聽此一說有點生氣了,我的東西是我的隱私,為什麼非要讓你知道?王老太卻理直氣壯:“你要是裡面藏了不可見人的東西,萬一是毒品?豈不是要牽連到我嗎?”

嚯!聽得何老伯汗毛根根豎起,看來這個王老太,絕非尋常之輩!

反客為主

何老伯把紙包往桌上一放,撣撣灰塵,剝去幾層泛黃的舊報紙,露出油紙,剝開油紙,是檔案袋。從檔案袋中倒出一疊照片,照片有大有小,全是泛了黃的黑白照。王老太見著這些照片,像是發現“新大陸”“哇”地叫出聲來。

這是民國時期的空軍飛行員照片哪——有飛行員裝束,站立在飛機旁的,有坐在飛機裡的……只見王老太毫不客氣地抽出一張半身肖像照,手捧照片,看著看著,潸然淚下。照片是一位年輕英俊,頭戴大蓋帽的國民黨軍官,從肩章上可以識別是空軍少尉軍銜。

見著她泣不成聲,何老伯已然心中有數,怪不得此人的脾氣如此古怪,原來是個阿爾茲海黙症患者。

何老伯說聲我要走了,去接王老太手中的照片,她卻轉身把肖像照恭恭敬敬地豎立在小方桌的正面牆邊上,然後叩頭跪拜,嘴裡唸唸有詞:“我的夫君,你可知為妻為你吃了多少苦……”哭罷,從地上起來,嚴肅認真地對何老伯說:“這些照片的所有權,屬於我的,怎麼會在你的手上?”

“啊!”何老伯聽此一問腦子裡猶如灌進一桶糨糊,分明是我所珍藏的照片卻成了她的了?此時此刻的何老伯,猶如掉進雲裡霧裡。他問:“你究竟是誰?照片上的人是你什麼人?”

王老太一改綿裡藏針的態度,取來茶杯、茶葉、暖水瓶,溫柔地請何老伯坐下給他沏茶,將來龍去脈和盤托出。

王老太說,她原是舊上海資本家的獨生女兒,與國民黨空軍飛行員何寶康結婚的新婚之夜,丈夫接到緊急集合令,要去抗日前線轟炸日本鬼子的營地。在他完成偵察任務駕機返回時,不幸被擊中墜落。當時民國政府授予何寶康“抗戰英雄”的稱號,頒發了蓋有蔣中正簽名章的烈屬證書。

此時,何老伯猶若夢中醒來,能把親哥哥犧牲的情況,說得如此詳實,王老太必是嫂子王梅蘭無疑了。再一想又不對了,哥哥犧牲之後,為了不耽誤她,父母勸她另外去找人結婚,不久她就走了。如此說來,她已經不是我的嫂子了?

王老太畢竟不是木頭人,從牆洞中藏照片的行為,猜出眼前這位何老伯就是她的小叔子。兩人慾言又止,顯然都知道對方是誰了。

回首往事

嫂子不是另嫁別人了?如今應該子孫滿堂,怎麼會是孤老太婆?不待何老伯提問,王老太和盤托出了。

她說,解放以後,她是資本家的女兒,死去的丈夫是國民黨軍官,身份特殊的女人沒人敢碰。於是她打消了再嫁的念頭,應聘做了小學教師,過著平靜的日子。

“文革”開始後,王梅蘭家被“紅衛兵”抄了,平日飽受唾罵,直到粉碎“四人幫”,撥亂反正落實政策,王梅蘭才算安定。此時她人到中年,決心為抗日英雄烈士的丈夫守寡終老一生。

聽到這裡,何老伯明白她仍然是自己的嫂嫂,潸然淚下。當嫂嫂問及牆中藏秘之事,何老伯便侃侃而談。

民國時期的空軍司令部,就在離家不遠的海南路上。因是烈士家屬,母親經常帶小兒子去司令部,領取福利品。次數多了,何寶康烈士的同僚,都把烈士的弟弟亦稱弟弟,這個弟弟成了司令部的常客。

1949年初,時局開始緊張,司令部裡的高級軍官及其家屬紛紛乘飛機飛往臺灣,司令部也派人來問何家人要不要同行。父母認為共產黨要來了,窮人要翻身了,再說兒子已經不在了,去臺灣沒意思,婉言謝絕。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了。全市人民興高采烈地歡呼共產黨萬歲!中國人民解放軍萬歲!就在這個時候,何家父母想起了一樁擔心事——在抗戰時期國共合作,日本鬼子是國共的共同敵人。後來蔣介石挑起內戰,把槍口對準共產黨。不懂政治的父母,只知道國共是敵對的,萬一被發現何家兒子是國民黨,咋辦呢?於是他們把牆上懸掛的烈屬證書,取下撕毀,把烈士的照片藏進牆洞裡。

到了“文革”時期,凡是參加過國民黨的人,都得被批鬥。何家人神經緊張極了,好在照片全在牆洞中,連鬼都不知道。

王老太聽得津津有味,終於道出租房原因:儘管自己家有寬敞的住房,但這曾經是丈夫的家,為了紀念丈夫,每逢農曆的初一、月半要來做一次對丈夫的紀念。

尾聲

中秋佳節,何老伯把三個子女的家人召集到一起。二女兒開車把大伯母——王梅蘭接過來,讓她加入到幸福大家庭中來。何老伯的第三代第四代,都圍在她的身邊叫“大祖母”“太祖母”……

這時,二女兒說道,她近日從網上搜到,南京有座“抗戰烈士紀念館”,凡是抗戰犧牲的國民黨將士,在烈士紀念館內都有名冊可查。經過電話聯繫,大伯伯的名字不僅在名冊中有記載,也銘刻在烈士紀念碑上。聞此信息,激動的王梅蘭老太催促著要去南京。

第二天一早,由何老伯陪同,二女兒駕車,直往南京而去。

王梅蘭老太手捧一束鮮花,一路上思緒萬千:丈夫是抗戰英雄,是抗戰烈士,過去一直不敢聲張。被埋沒了的英名,今天總算可以揚眉吐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